實行城市支持農村的基本方略,既是建設新農村的可靠保證,又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各方面支持和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城市將始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樣,支持新農村建設對于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也將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廣大農村沒有現代化,城市也很難真正實現現代化
帶動農村發展是城市發展的重大責任。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市管縣,市管縣體制本來是有利于推進城鄉協調發展的,但是在城鄉二元結構的作用下,卻造成了城鄉差距不斷擴大的客觀現實。而目前,農村發展嚴重滯后,已經從多方面影響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現在已經到了逐步改變農村發展嚴重滯后局面的時候了。
統籌城鄉發展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建設新農村與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是相輔相成的。工業化、城鎮化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建設新農村是推進我國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國的現代化。在現行市管縣的體制下,廣大農村沒有現代化,城市自然也很難真正實現現代化,至少是不能全面實現現代化。推進城鎮化可以轉移大量農業富余勞動力和農村人口,有利于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農村是直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有利于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應當通過城鎮化帶動新農村建設,特別在城鄉建設規劃上要實行統籌考慮和安排,有條件的地方要逐步推進城鄉一體化。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兩者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
因此,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基本方略,既是建設新農村的可靠保證,又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這有利于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有利于不斷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城市如何支持和參與新農村建設?
可以從多方面著手,但重點應當是改善農村發展環境、帶動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城市二、三產業向農村輻射。通過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興工業,著力提高城市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有步驟地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小城鎮轉移,努力創造農村勞動力就業機會,較快增加農民收入,逐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值得指出的是,向農村轉移的二三產業,必須符合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要求,絕不能以犧牲農村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為代價。
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依托市管縣的現行體制,進行包括城鄉在內的統籌規劃,使農村基礎設施能夠逐步與城市對接。重點是加強農村道路、通訊、自來水、垃圾處理、污染治理等公共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促進農村服務業特別是旅游業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城市擴展包括基礎設施和工業項目上馬,必須納入非農用地計劃,做到高效節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占用耕地。
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特別是要利用城市豐厚的社會資源,加強農村教育、衛生、文化建設,使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發展水平不斷得到提高,逐步實現城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的社會環境,促進農村人口的全面發展。
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傳播。采用多種形式,鼓勵文藝演出和科技普及下鄉,努力提高農村電視“村村通”普及率并不斷增加入戶率,加強農村文化活動場所建設,豐富農農村文化生活,培養農民群眾懂文明、講衛生等良好的生活習慣,破除迷信落后思想,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
除此以外,城市支持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城市應當逐步增強對農村勞動力和農村人口的吸納能力。這是城市可持續發展所需勞動力資源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