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戰群儒胸中自有雄兵百萬
在200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反貪局長的葉建輝,是廣西梧州市人民檢察院的副檢察長兼反貪局局長。
如果你不熟悉葉建輝,那咱們就先說說當年那個全國聞名的“南丹礦難”案。
當年的廣西南丹“7·17”礦難案,是中央督辦的要案。查處這個案件從一開始就遇到重重阻力。還在當初此事被新聞媒體捅出去后,上級去查問時,那些人就信誓旦旦抬出黨籍保證絕無什么礦難等等,直到第一具尸體被抬出來了,他們的所謂“保證”才收了回去。后來,紙終于包不住火了,上級開始調查了,有關單位也去那里開過會,發過通告,多次奉勸有問題的人投案自首。可是,此等人物全然不為所動,儼然是筑起了反調查的銅墻鐵壁。而今要查,難度可想而知。
于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想到了調葉建輝去攻打那道銅墻鐵壁。
熟悉廣西的人或許要問,南丹在廣西之西北,梧州在廣西之東南,相距近千里,自治區人民檢察院何以從千里之外調葉建輝去南丹查案?
葉建輝雖在梧州,卻是全自治區有名的反貪驍將。
葉建輝是1999年從防城港交流到梧州的。他一到梧州,那里查辦的反貪案件就直線上升。僅2002年至2004年,全市立案偵查的貪污賄賂瀆職等犯罪案件就有316件356人,比前三年立案之總數上升了55%。如2000年查辦了榮獲“全國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100多項榮譽桂冠,卻貪污、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共計3537萬元的原梧州市造漆廠廠長宣福龍等人特大犯罪案件。
——2002年查辦了為當地惡勢力充當“保護傘”的岑溪市原市委副書記、副市長、人大主任、公安局前后兩任副局長、治安大隊長、地稅局長等“三機關一部門”的國家工作人員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等案件25件25人,涉案總金額100余萬元的“5·13”大案。
——2003年查辦了梧州市交通局局長林顯富等10件10人貪污受賄1000萬元的“0387”案。
——2004年查辦了梧州市有史以來第一個“紅包書記”蒼梧縣縣委書記李彬受賄100余萬元案。
查辦這么多重量級的大要案,除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外,那就是葉建輝舍得一身剮的大無畏精神和過人的謀略。
那時,當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的領導問他有沒有信心拿下“南丹案”時,他毫不猶豫地立了軍令狀,帶著一個辦案組趕到了南丹。
他奉命要查的是某地質大隊在此次礦難中的職務犯罪問題。而先前,這里已幾經較量,從古至今,有誰愿意心甘情愿去坐牢?那么,葉建輝是怎樣攻破那些拼上黨籍作保證的銅墻鐵壁的呢?
剛到時,他并沒有發起猛烈的攻勢,只讓同行者不緊不慢地做一些調查的樣子,也找了一些人來調查詢問。那情景就有點像戰場上的圍而不攻。人們不免有點納悶。終于在有一天,他把那地質隊的人全部通知到會,他從南丹礦山發展的歷史講到礦山的現狀,從地質的“共生礦”講到地質隊一些人利用職務的便利與黑心礦老板結成社會的“非法共生礦”,從探礦與采礦的區別講到地質隊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然后,話鋒一轉:“你們是一個功勛卓著的地質隊,你們用汗水和心血為國家找出了礦產。可是,有些人為了一點個人小利,竟把辛辛苦苦探出的礦產,以探礦的名義給一些黑心礦老板披上合法的外衣,使他們瘋狂地亂開亂采,不僅破壞了國家的礦產資源,更使眾多的農民兄弟命喪黃泉。那81具尸體擺在那兒,有的在地下60多度的水溫里浸泡一個多月才撈上來,就只剩下一把骨頭。如果你的親人也在其中,不知你有何感想?有人以為他做的事不會被發現,至今不來投案自首。如果不是有些人私下給礦老板當技術顧問,礦老板知道該在哪兒打洞?知道要打多久才能采到礦?哪些人和哪個礦老板打得火熱你又瞞得過誰?大家看看今天這個主席臺(當時只坐著一個剛來地質隊不久,但也受賄幾千元的新領導),以往坐在這里的人都到哪兒去了?他們已經到他們應該去的地方去了。我們已經等待一個月之久了,再給一些人3天時間的自首機會。散會!”說了這么多,其實葉建輝只講了25分鐘。他從來講話都是三言兩語直奔主題。來了一個多月,卻只講25分鐘。是不是有點力度不夠?
不。夠了。這25分鐘是他一個多月來白天夜晚查閱了大量資料后的直擊要害。無論從地質專業知識來看還是從攻克犯罪心理的法律來看,都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果然,會后第二天,就有人主動投案自首了,甚至有兩個已經退休離隊的也聞訊趕來投案,3天內竟有20多人主動投案自首。那都是些大大小小的知識分子,都是些“老地質”,以至后來有人問他:“你那么懂行,搞了好多年的地質?”其實,此前的葉建輝根本沒接觸過地質學。都說諸葛亮舌戰群儒一張嘴能敵千軍萬馬,這葉建輝一席話又差多少?就這樣,葉建輝不辱使命,帶領他的精兵強將成功查辦了某地質隊30多人收受非法礦業主賄賂70多萬元的職務犯罪案。
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而要知己知彼就得博學多才。多才當是為將之本。誠如孔明借東風之料事如神,如若沒有淵博的學識又豈能運籌帷幄?葉建輝帶隊成功查辦南丹“7·17”礦難職務犯罪一案,不難看出葉建輝的儒將風度。
還有那次在偵破廣西昌菱公司百人侵吞公款案時,他也是一番大會的法律攻心,就換來了70多人的投案自首。
或者說,這就是知識的力量。走進葉建輝的辦公室,最醒目的就是他那半壁書柜里的各種書籍以及那臺電腦。孔夫子搬家盡是書是戲言,葉建輝搬家盡是書卻是真。他從防城港調到梧州時,幾個箱子全是書,衣物等日常用具不足一箱。曾記得在一次市政法工作會上,市政法委書記號召大家要努力學習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有的單位還沒有葉建輝一個人的書多,你怎么學習?”學習不僅是讀書,向周圍的同事學習也是葉建輝一好。從部隊轉業地方之初,他一有空就讓老同志講辦案的心得,一有機會就給解剖尸體的法醫當助手,現場學習那些偵查學、勘查學、法醫學等等。有一個過去常常爭論的話題是“藝高膽大,還是膽大藝高”?葉建輝響亮的回答是“藝高才膽大。”
果斷從容個人安危置之度外
反貪在很多地方就和戰場上指揮打仗一樣,面對強敵你是否有決戰的勇氣和取勝的策略。勇氣來自一個人置個人生命安危、職務升遷于度外的坦蕩無私,策略則來自于這種精神下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的積累。
最難忘的是,葉建輝指揮偵破“5·13”案的日日夜夜。
曾經有那么一段時間,岑溪市一幫人在當地稱王稱霸,為所欲為,要打誰就打誰,盜竊也成風,老百姓自是怨聲載道。公安抓了兩個人后,似乎更捅了馬蜂窩。檢察機關根據紀委提供的線索初查下來,原來是這伙人有強大的保護傘。從市委副書記、人大主任到法院院長、公安局副局長等等,一個小小的縣級市居然有這等官員十人之多。那么,一個兩個好辦,這么多人下得了手嗎?或者說怎么個下手法?這些人既然為官多年,上上下下的各種關系盤根錯節,一旦動其一,誰知后面會有怎樣的政治后果?面對對方如此陣容,特別是在就要行動的前夕,有的干警不免有些怕。那時候,葉建輝根本就沒時間考慮那些人的各種關系和后臺,他只想如何把那些老百姓恨之入骨的敗類一網打盡。他想的是:這些人一個也不能放脫,要抓就一鍋端,毫不手軟。在出發前的動員會上,他給大家壯膽:“沒什么可怕的,一切有我頂著。大不了我這個反貪局長不當!”又有人建議,是不是一個一個地抓?他說:“那是一張網,動其一必驚其眾,好比打麻雀,打一個就會驚飛一大群,要動就全線出擊。”于是,他從全市各基層院一下子抽了40多名干警,組成10個小組,5月13日一早,15輛檢察警車一路上浩浩蕩蕩直奔岑溪市,在遠離市區還有5公里處,他們拐進了一個山莊,大部隊原地待命,然后他帶了幾個同志直接去岑溪市委,由市委通知那些人來“開會”。然后,來一個抓一個,悄悄送走一個再抓第二個……藍天白云下,一切都好像是靜悄悄的,然而,每一個時刻都像獵人在守候著獵物的出現一樣叫人緊張得喘不過氣。這樣,一直到下午4點,最后一個落網的是地稅局長。從早上7點直到下午4點,他和大家一樣,除了喝口水以外,全都粒米未進。
抓了人后又咋辦?這是又一個擔心,萬一他們死不認賬呢?這時候他命令:“10個組一齊行動,先搜查,后審人。”
事后證明,他這個決策非常英明。比如那個交警支隊長兼公安局副局長的,當時就從他家搜出一個受賄不久,裝有嶄新13萬元人民幣的大信封。那時,那位副局長正在一個隆重的儀式上剪彩,剛放下剪刀,檢察官就上前向他宣布了刑事拘留,當場摘下警徽,去掉警服,其人頓時臉色慘白腿發顫。及時的搜查獲得了大量的證據,當天就突破了8人。這就是迅雷不及掩耳。
當這些人漸漸回過神來時,便調動一切手段反撲。如某大隊教導員,他的問題之一是濫用職權,有個竊賊盜了兩輛東風車和5輛摩托,也非一般小偷了。可那教導員卻“教導”手下,在收了所謂“保證金”后,立即就將此賊放回社會使之繼續作惡。這個教導員有個親戚在上邊做著一個不小的官兒,便打電話來質問葉建輝:“嗯?你們這樣搞下去,有什么好處?以后不求人了?嗯?”還有一個某某長,也有個親戚在上邊某政法部門,公開放出話說葉建輝是為了個人立功,以后走著瞧吧。——進攻和反攻從來就是戰場上的孿生兄弟,反貪也不例外。
這樣的反攻和壓力能不讓人怕么?有同志憂心忡忡,葉建輝便對辦案的同志們說:“一是要依法辦,二是有了壓力來找我。”如果你還有點怕,他會在與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辦案空隙中給你講一個幽默的笑話,逗得你捧腹大笑。
這就是葉建輝的風采。照他自己的話說:“凡是重大決策,我雖不是置生死于度外,但確實是把個人利益拋開了。辦這些案,不能說沒有風險。一是個人前途的政治風險,二是自己的人身安全。”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早在1993年他還在防城港市任檢察長時,曾查過某局副局長林某等人的貪污案。那林某不是凡人,正是某市領導的家屬。先是百般說情,然后繼以威脅,仍不見葉建輝撤退。于是,在一次他前往某地取證途中,一群蒙面漢子把他圍起來就是一頓亂拳,打得他眼鏡碎了,鼻子青了,臉也腫了。當天回到家里,還一開門就看見兩顆獵槍子彈和一封恐嚇信。當然,自衛還擊戰中見過了槍林彈雨的葉某人還怕你兩顆獵槍彈?滾你的吧!
在他從容鎮定的指揮下,檢察官從“5·13”案那10位官員入手,一共查處了20多件職務犯罪案件。
慎獨自律一生異鄉為異客
要說葉建輝的從容、鎮靜和膽大,那可是從小就天生此才必有用。那是“文革\"時期,葉建輝還不滿10歲,一天上午,他和他爸去看了一個從河里撈起來的死人,覺得怪可憐的。晚上回家又途經那里時,他竟忍不住一個人踏著蒙朧月光,還要去看看那人是否被人抬走。然后回到家中給他父親說,爸,那死人好可憐,還在那里的。那時,他父親以一個南下軍人的眼光打量自己的兒子,心里就暗自驚訝:好小子,以后必成大器!
果斷,從容,無畏,是一種風度;他因藝高而膽大。可以說,葉建輝自站到這神圣的反貪指揮臺以來,他還從來沒有出現過決策的失誤。
不用說,葉建輝也是個工作狂,且不是一般的工作狂。他只要一上案子,從來就是根據案情來決定什么時候吃飯,有時候下午三四點才吃中飯,有時候一天只吃一頓飯。在他的工作生涯中,從來就沒有按部就班一說。他說:“按部就班對于那些復雜而艱巨的事兒毫無用處。”說起他的連續作戰,不妨先講給他開車的龍師傅,龍師傅可以連續開車兩天兩夜不出事。有人說,這是吹牛,但采訪中,同志們都這樣說。那或許就是挑戰生命的極限。若問龍師傅何以戰勝疲勞,他的絕招有二,一是干吃辣椒,二是啃冰糕。一般說,靠近廣東的梧州人是不吃辣椒的,可我親見龍師傅吃辣椒確實厲害,問他為何出此絕招,他憨然一笑:“沒辦法,葉局長常常一忙起來就沒個白天黑夜,在這崗位上只是技術好還不行,還要學會熬夜。有時靠在方向盤上打一個盹不到十分鐘,緊急情況一來就得馬上走。那時,只有這兩樣東西才能趕走瞌睡。”由此而觀之,便知其所言不差。正是強將手下無弱兵,或曰近朱者赤也。葉建輝說:“一個人做事做得好不好,取決于有沒有敬業精神。”不用說。葉建輝是一個十分敬業的人了。
在葉建輝輝煌的反貪戰績后面,是他一生的清苦。
可以說,葉建輝是一輩子在外“漂泊”。早年從家鄉桂林的恭城縣調到防城港,便是獨在異鄉為異客。后來好不容易把愛人調過去,回家時有了碗熱飯吃,可很快又被調到梧州,一去就是這么多年。防城港與梧州遠隔千里,夫妻二人只有年復一年的“千里共嬋娟”。而院里沒有機關食堂,他又從來不肯去別人家吃飯。那么,若遇接待上邊客人,有剩余的菜,他便打包回辦公室,將三就四地吃個一兩天。平時,幾個饅頭,一包方便面也就匆匆打發了歲月。我問他:“這么多年,怎么熬過來的?”“習慣了。不覺得。父親常常打電話給我,個人在外,慎獨為本;愛人打電話說,我們的兒子很懂事。這就夠了。我們一家人,從不互相抱怨,總是互相鼓勵。這讓我很感動。”
一個人干出輝煌的業績不容易,而像葉建輝這樣,在年復一年的苦行僧歲月里,獨處異鄉,心神不亂,定若磐石,有口皆碑,更不易。在這社會急劇變革,人們的靈魂經受著前所未有的大考驗時代,又有多少人能像葉建輝這樣慎獨地遠行?
編輯:盛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