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氣式飛機制造的白色云朵叫做飛行云跡。噴氣式飛機向后方噴出廢氣,如果廢氣變冷并和周圍的空氣混合,恰好空氣的濕度足夠大,溫度足夠低,就會發生水汽凝集。一般在對流層的上部會出現這種環境,那里正是飛機穿行的位置。在這樣的條件下,飛機排放的水蒸氣濃縮成小水滴,在飛機身后幾十米的地方,這些小水滴遇冷,凍成了雪白的細小顆粒,形成了飛行云跡。一條新形成的飛行云跡能維持多久,取決于環境濕度。如果濕度低,飛行云跡會迅速散開,看上去就像彗星的尾巴,越向后方越龐大。此時冰顆粒迅速升華,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天空重現蔚藍色。如果濕度高,飛行云跡就會維持下去,長久不消散。
科學家指出,飛機的飛行云跡也許與地球變暗有關。
自上世紀50年代起,到達地球表面的陽光數量越來越少,結果導致地球一天天變暗。不同的地區,陽光的減少量也不同,但全球總的來說,在過去的40多年里,陽光量減少了10%。
科學家現在認為,之所以出現地球變得越來越暗這種現象,也許是因為大氣層中的浮質和其它微粒增加所致,云中的小水滴在微粒周圍凝結在一起,導致云中含有更多的小水滴。反過來,這些小水滴會更有反射作用,把更多的陽光反射回太空中。
早期航班比較少的時候,人們并沒有把飛行云跡當回事,認為它只是噴氣飛機時代一個無害的副產品。但是現在,航班越來越多,每天成千上萬的飛機制造的飛行云跡讓人無法忽視。如果飛行云跡對地球氣候會造成影響的話,那么未來影響將越來越大。
令人苦惱的是,研究飛行云跡十分困難。飛行云跡最初是高空中厚的、明亮的云朵,類似層云;但是不久,它們又變化為纖細的卷云模樣。飛行云跡屬于層云還是卷云呢?氣象學家難以回答這個問題。
其次,飛行云跡處在高空,要么非常短暫,幾分鐘內就消失了,要么非常穩定,幾十條甚至上百條飛行云跡在天空中縱橫交錯,長久不散,讓研究者想單獨考察其中的一條很困難。每天都產生出新的飛行云跡,和過去遺留的飛行云跡相互干擾。氣象學家想研究飛行云跡的性質,幾乎是束手無策,因此也難以考察它對氣候是否有影響。
責任編輯/薛擁祥 zym9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