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會見到一些花季少女面色蒼白,頭發缺少光澤,經常頭暈目眩、記憶力差,如果去醫院診查,還能發現有口腔炎、舌炎等癥狀。醫生常常在病歷上寫下“缺鐵性貧血”的結論。
據統計,少女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達20%。探尋其高發原因:一是少女處于生長發育的快速期,從而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量比兒童期有所增加;二是少女期出現初潮,一次月經平均失血量約在50~60ml,相應地就會多損耗一些鐵;三是少女期體內內分泌系統尚不平衡,容易引起月經量過多的現象,失血較多;四是有些少女刻意追求形體美,不適當地節食、限食;還有些少女偏食、挑食、厭食,這些都會導致營養失衡,引起鐵的攝入量嚴重不足。
正常女性含鐵總量是每千克體重3.5mg,分布在身體的所有組織內,其中70%組成血紅蛋白,它是形成人體紅細胞血紅蛋白的重要部分。人每日從普通飲食中吸收的鐵含量約為1mg。當飲食中缺乏足夠量的鐵,或食物結構不合理,或患有慢性失血性疾病(失去1ml血的同時約失去0.4mg鐵),或吸收鐵發生障礙等,都會使體內貯存的鐵耗盡,繼之缺鐵性紅細胞生成,最后發生缺鐵性貧血。
女孩子要特別注意缺鐵性貧血,做到預防為主,一旦發現,要及早治療。
發生缺鐵性貧血后,首先要尋找病因。缺鐵性貧血是一種癥候,只顧補鐵而忽略其基礎疾病的治療,是無濟于事的。應分析缺鐵的病因并積極糾正,如克服不良飲食習慣,調整膳食結構,積極治療慢性腹瀉、鼻出血、痔瘡、功能性子宮出血、寄生蟲等疾病。
其次,應補充足夠的鐵,及時恢復少女體內正常的鐵貯留。這主要從飲食著手。動物性食物中的鐵為血紅素鐵,可被人體直接吸收,因此,要多吃含鐵豐富的動物肝臟、動物血、瘦肉等。
最后,還不能偏食、挑食、為防肥胖而盲目地拒食、節食、長期素食等;貧血癥狀較重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含鐵的抗貧血藥,如硫酸亞鐵、速力菲等;還可適當地加用一些維生素B6、維生素C。(原載《大眾健康報》,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