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豐富的松木資源,每年均需采伐大量松樹,但主要利用松樹的主干,這樣便留下大量的松樹蔸、松樹枝丫和松樹尾巴等廢材丟棄在山中任其被白蟻蛀食腐爛掉和少量用作柴燒,這類資源白白地在山上浪費掉真是可惜!中藥科研工作者近年研究發現:松樹砍伐后剩下的樹蔸以及枝丫、樹尾巴等廢材是培植中藥材茯苓的良好材料,將它們用來種植茯苓,經濟價值相當可觀,是林區充分利用林木資源的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茯苓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長期以來,茯苓產區均采用“段木窖栽”種茯苓,要耗費大量松樹,全國每年生產2萬噸茯苓,年耗松材千萬立方米以上,毀林嚴重,致使松木資源日漸枯竭,菌材供給矛盾突出,茯苓產區生態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茯苓產業因此被當地政府限制發展,導致茯苓產量銳減,這不僅影響藥農致富,而且使茯苓市場供應不足。另外,隨著人們日益關注健康,近年來國內配方用藥、保健食品和制藥企業投料用量明顯增加,出口數量也逐漸增大,茯苓需求量迅猛增加,導致國內外市場供不應求,茯苓價格不斷上揚,且后市看好。利用松樹蔸種植茯苓,樹蔸不用挖起,直接在樹蔸上接種,不僅栽管容易而且產量穩定,省時、省力、省菌種,可以節約松木,既得昂貴的藥材茯苓幫助農民致富,又可變廢物松樹蔸為肥料,同時防止采伐基地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土地和森林資源,是一項一舉多得的林產品開發項目,因此利用松樹蔸種茯苓的經濟“錢”景廣闊。
效益分析(以種植2000蔸直徑20厘米松樹蔸為例)
投入:購松樹蔸專用生產菌種800袋×3元/袋=2400元;購覆蓋茯苓菌種的塑料薄膜200元,購滅殺白蟻藥粉400元。合計3000元。
收入:一般1蔸直徑20厘米的松樹蔸,栽培茯苓后7~12個月如果完全采收,平均每蔸可收鮮茯苓8公斤左右,樹蔸直徑越大,產量越高,利潤也就越大。按目前合格鮮濕茯苓市場最低價格為1.60元/公斤計算,收入為:2000蔸×8公斤/蔸×1.60元/公斤=25600元。
純利潤:25600元-3000元=22600元。因此,松樹蔸資源豐富的山區農民如果利用農閑時間因地制宜利用廢棄松樹蔸資源發展茯苓生產,使農村廢棄資源得到利用,收入將倍增,在家不出門,不用去打工也能賺大錢。
栽培技術要點
1.松樹蔸的選擇。生長在不積水、含沙多的地方,直徑在15厘米以上的松樹蔸都可用來種植茯苓。
2.種前樹蔸處理。將生鮮油脂多的樹蔸用刀削去外面的粗皮,讓太陽暴曬,加速松樹蔸干燥。
3.種植季節。根據茯苓生理要求和氣候特點,在每年的3~8月晴天時均可種植茯苓。
4.接種。將七八成干的松樹蔸樹蔸鋸斷面上的松脂等雜物除凈后,用斧頭砍成新口,然后將不脫袋茯苓菌種300克左右貼接在新砍口處,其上用塑料薄膜覆蓋,塑膜上再覆土,土的厚度達7~10厘米即可。樹蔸越大,接種量越大。
5.管理。茯苓菌種種植后80天左右于樹根處開始結茯苓,見茯苓出土應挖土覆蓋。若遇大雨,應檢查覆土有沒有被雨水沖掉及周圍有無積水,如有應及時排除,以免茯苓腐爛發病。
6.白蟻防治。白蟻侵襲樹蔸是造成茯苓減產的主要原因。種植前應用高效誘集劑滅殺白蟻群巢穴,以后發現白蟻危害應及時用高效滅白蟻生物有機農藥“克蟻新星”撲滅。
7.采收銷售。種后7~12個月即可采挖鮮苓。采收茯苓時要輕挖細收,防止挖破茯苓影響產品加工等級和鮮苓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