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合與碰撞
2007年1月20日,離傳統的春節還有27天,一棟在大霧中看起來有些孤獨的三層洋樓被一群人包圍了。
洋樓很氣派,在低矮的建筑物中鶴立雞群,很顯然,里面住的是一個不同凡響的“主兒”。不過任憑這群人在樓下扯破喉嚨喊破天,里面的主人依舊未有任何反應。院內一條狼狗在狂吠。
故事的緣起再簡單不過。三天之前,村里年度的賬目清單貼了出來,在這份例行公示的匯報表上,村民發現每家多了120多元的攤派,全村130多家住戶,一算下來就是萬多元的“收入”。這筆龐大的支出沒有任何的解釋,很顯然,唯一能給個說法的就是這棟洋樓的主人,一個人說了算的——他們的村長。
這樣的場景并不是第一次出現。近半年來,憤怒的村民曾經三度包圍過這棟住宅。一次是因為村里修路,在沒怎么與大伙商量的情況下,“自私的村長”擅自把工程交給了外省的一家公司,被認為是藏著不可告人的貓膩;還有一次村里的廢棄煤礦對外發包,結果出價錢高的沒有中標,排在第二的村長自家人中了……
他們對村長的評價只有三個字——不合格!很顯然,上任時信誓旦旦的村長辜負了他們的期望。
“你說,他不為錢,不為名,當這個村長,反倒惹得一身臊,究竟是為了啥?”說話還算有些分寸的村民小柴始終不解。小柴上過高中,在當地多少算個秀才,代表著一部分人的觀點。
他們所指的村長姓張,名高升。張高升個頭魁梧,一米八零,面色黝黑,典型的山西大漢。另外一個身份是,當地著名的高升焦化有限公司的老板。高升焦化在山西是數一數二的企業,對他的說法是“資產沒有一個億,少說也有5000萬”。換句話說,這又是一個千萬富翁做村官的典型代表。
與其他千萬富翁當村官引得滿堂喝彩不同的是,張高升這個村官當得毀譽參半。1000多人口的自然村,最后分成了兩派——“挺張派”和“倒張派”。挺張派認為,張高升有視野,有能力,有干勁,為村民做了很多實事,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在高升焦化做工的村民以前不過幾十人,現在達到了200多人,工資還在年年上漲。缺點還是有的,“這個人脾氣有點大,心眼太直,很多事情不和人商量”。
“倒張派”認為,在當村長的這兩年,村里沒什么變化,他的企業反倒把村里的資源都霸占光了,比如煤礦,大大小小都跟他有點關系;其次,賬目不明晰。何況他這個村長在其位,有時并沒有謀其政,“有時大半個月都不在村里,所謂的事務都交由所謂的助理來打理”。
“如果真正想為村民做事,就得與村民拉近距離,哪里還用得著喂狼狗?”村民對村長家里的兩條狼狗耿耿于懷,“那東西一天到晚都在嚎,幾百米外都聽得人毛骨悚然,你還有膽量到他家去說事情?!”
對所謂的“狼狗問題”,張高升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出過解釋:“狼狗純屬安全需要,企業大了,需要有一些保衛措施,不針對任何人……”
不過村民依舊對“狼狗問題”以及他本人的為人問題很有意見。在他們看來,一個好的村官,至少應該親和、沒架子、說話和氣、待人小心,當然還有一點,家里不要太富裕,即便富裕,也要裝窮,因為大多數村民都還很不富裕……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衡量,他都不算符合標準的好村官。相比而言,原來的老村長每一條都適合,但當初在選新的村官時,卻恰恰又是無情的村民拋棄了原來的老村長,改選了他。
兩年過后,他又成了村民眼中的“問題村長”!
理想與現實
“早知道會弄出這么多事來,我根本就不會當這個什么村長!”張高升嘴里叼著一支中華香煙,滿不在乎:“當村長每個月的補助不過100來塊,這兩年我在村里的投入都花出去了20多萬元,你說值得不值得?!”他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委屈的村官。
雖然在生意場上如魚得水,不過在仕途上,他還是忽略了當村長的難度。
孟崗村距離山西省太原市60多公里,大同100多公里,聞名于世的晉商從這里發跡。熱播的大戲《喬家大院》,其實就是說的他們這里的事。還有一點,這里很快就要進行大開發。
張高升沒什么文化,小學畢業,相比村里那些大戶人家,他只能算個毫不起眼的角色。現在有錢了,他也覺得人家其實對他并不感冒,說到底人們把他當暴發戶看待。
事實上他絕不是暴發戶,早年跟同村的人一塊到運城去挖煤,去的時候四個人,回來的時候只有他一個人,跑得快,揀了一條命;最開始做焦化生意,人家有煤不賣給他,因為在村里他沒什么“政治”地位,靠的是揀別人的廢渣起了家……
接下來的幾年里,國家能源緊缺,大環境好,生意好做,一不小心,他就成了縣里首屈一指的富翁。反觀大部分村民,基本上在原地踏步。村里面,百萬富翁有幾個,但大家都沒什么語言,那幾個人的錢來得太容易,喜歡喝酒、猜拳、逛夜總會。
很多時候他思考,這輩子自己究竟還缺點什么?以前自己沒錢的時候,人家對他另眼相看;現在自己有錢了,人家同樣對他另眼相看。他找人打牌,想輸出去權當發泄,不過郁悶的是,大多數人不跟他玩,人家怕輸了還不起。

作為富翁,有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很孤獨。
也正因如此,張高升決定參與下一任村長的選舉。最直接的動機是,“村長雖然不是多大的官,但在當地很受尊重;其次,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去改變村里的現狀,讓孟崗村富一點。”還有一點不得不說的是,村里今后會有大的開發,“先占據一個好的位置對今后比較有利”。
參選時,他在全村能貼的地方都貼上了標語,要帶領全村人共同致富!光是標語,就貼了300多張。
直接的較量發生在投票現場。一方以老村長為首,另一方則以他為首。老村長年事已高,威望猶在,唯一的缺陷是沒能帶領大家奔出個什么名堂來。為擊敗老村長,張高升在現場又慷慨陳述幾大承諾:“第一,自己出錢修好村里的一條幾公里的馬路,今后車子可以直接開到每個人的家門口;第二,每家每戶都能用上自來水;第三,凡是孩子考上大學的,一次性獎勵5000元……”
一向偏見的村民第一次將信任票投給了他,順理成章地,他以最具殺傷力的金元政策擊敗了老村長。當選首日,他發表就任演說:“其他大道理俺不是很懂,但賺錢我還是有一套,大家相信我,一定可以幫大家多賺點錢。”演說完畢,他請大家吃了一頓,每個人還包了200塊錢的紅包。
為了表明自己的高姿態,他去請已經下課的老村長來自己的企業做工,老村長拒絕了。第二天老村長外出打工,沒有人送他。半個月后,有人傳言,老村長當初有一筆3000元的賬目沒有弄清楚,不過已經查無對證。又沒隔多久,有人開始向他借錢了,一借就是上萬元……
他覺得自己的人緣開始好了,錢借出去了,心里有了點成就感。
最大的問題
但這種成就感并沒有持續多久,他就感到了厭煩。
“村民來了一撥又一撥,直接開口便是借錢。起初念及交情都借了,但來的人擋都擋不住。到后來我一個也不借了,但我發現,這樣后果反倒更糟。”說起借錢一事,張高升依舊不能釋懷。
“那情形好像是自己欠人家似的,沒有借到錢的人,還當著眾人的面奚落你,當了村長就不認人了是吧?!”
面對一些素質極低的村民,張高升直接的辦法就是吼。同樣在會上他大發雷霆:“我不借錢又怎么啦?!我自己的錢要借給誰就借給誰,這與當村長沒什么關系!”吼完之后,借錢的人走了,但沒有借錢的人也走了。
到后來他發現總是有一種若即若離又無所不在的力量與自己格格不入。他的廠子招工,這本是給村民提供就業的機會,不過皆大歡喜的招工最后變成了一種復雜心態下的討價還價。先前通行了好多年的工資標準被覺悟了的村民認為低了,要招人可以,第一件事情便是“漲工資”!當中,有人還要求他給工人買養老保險。“城里的很多地方都沒買,在這個偏僻的地方買養老保險,你說荒唐不荒唐?”
張高升認為都是自己惹的禍,誰叫自己太有錢了,村民太窮了,有點紅眼病有點吃大戶的想法也算正常。通常的處理是自己不予計較,不計較并不意味著束手無策,他本人本來就是一個不服輸的人。他買了兩條狼狗,一則防身,二則表示一下自己的力量。很快他發現,狼狗一吠彼此的距離越來越疏遠。他考慮過把狼狗賣了,最終沒賣成,他想不過,“我又沒得罪大家,憑什么我讓步?”
最直接的原因,他覺得還是村民太窮。如果能帶領村民富起來,大家也不會再在他背后指指點點。何況,這也是他當初競選村官的一個本意。
他決定為村民實實在在做一些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修路。修路采取村民集資的辦法,所有的費用平攤,有勞動力的,也可以到工地上干活,最后算工資抵扣。大部分村民都熱熱鬧鬧認同這種做法,這看起來會是一件彪炳千秋的好事,張高升一高興自己先行墊付了30萬元。
半年過后,路修好了。通車首日,有村民給村委會送來一塊匾,場面很是融洽鬧熱。有人開始比較先后兩任的政績,比來比去張高升絕對勝出。
但接下來收錢就成了問題。一部分村民稱沒錢交修路款,需要緩一段時間;另一部分村民,雖然有錢,但見有人沒有給,也開始聲稱沒有錢;再一部分村民開始找借口,賬務不清楚,當然這錢就不能付……一個原本的集體行為決策,到最后成了全體村民與他張高升個人的討價還價,而全然忽略了他的村長身份。張高升窩了一肚子火,都沒辦法,“沒錢行嗎,我的錢又不是偷來的揀來的,憑什么?!”
第二件大好事同樣辦成了大壞事。或許是汲取了當初修路的“教訓”,在修自來水工程時他多了個心眼。水井由村委會負責打好,當然錢又還得由他先墊上。不過要用自來水的住戶,得交納一筆入戶費,然后水管才能接進家門。
不過在操作中又走了樣。有人不讓管子從自家門口經過,理由是要動地基,破了水土;有人不交錢也要用自來水,“水本來就是村里的,憑什么要蓋起來然后向村民收錢?!”最終的結果是,免費安裝,結果皆大歡喜,有人又給村委會送來了匾。
兩件事情辦成,成了當地不大不小的新聞,有地區電視臺下來采訪。很多村民第一次面對鏡頭,“村長好人呢的確是個好人,”張高升總算聽到了如此高的評價,有點高興。“不過,他那么多錢,拿些出來辦好事也是應該的,他掙錢容易嘛!”第二段話,聽得他心里直冒煙。
“說句不好聽的話,村民都喜歡占便宜。要是不用自己掏錢的事,誰都愿意。要是你做了99件好事,最后一件事沒有做好,也都等于零。”有些時候,張高升覺得自己與村民的差距根本不能用語言來形容。
“最大的問題還是農民的教育問題!”
黑白之間
自己就沒有問題嗎?張高升覺得問題并不是單方面的。很多時候,他沒往自己的身上想。
事實上,作為中國最小的行政單元,在村治方面,和張高升一樣,很多人都存在著認識的誤區。如果說非要給自身找理由的話,張高升覺得首先自己為村里做事情的時候,不要先想著要得到回報。村官不是公務員,也沒有任何審批、審核、攤派的大權,說到底他只是一個類似于服務機構的服務者。這個過程以是否服好務為目標。再說,村民們本身并不富裕,靠他們自發地給予一個沒多大權利、也得罪得起的村官以回報——不可能。
張高升早就意識到了這點,但他沒想到看起來樸實的村民其實比他想象的要現實得多。
不過他也不是個好打發的主,他又不傻,張高升曾經秘密地做過這樣一件事情:他以企業要發展的理由,以一種最為老實誠信的姿態與村里的幾十家農民簽訂了占地協議,以現金買賣的方式買下了村民的500多畝土地。如果他沒有當村長,也買不來村民的土地。更為重要的是,他早已從一些內部渠道得知,從省城修過來的高速公路正好要路過他所征的那些土地,手上的土地再擱一兩年,至少可以升值上千萬元。
而他所付出的,不過是替村民墊資修了條馬路。
“在中國,千萬富翁做村官的話題,絕大部分都被當作正面教材來弘揚,事實上,除開部分有著極高覺悟的富翁是真心為村民做實事之外,很多富翁做村官的真實動機,往往被一些神話了的事實掩蓋了起來。”
張高升日下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村里新建一個小學,凡是村民的孩子,讀小學所有的費用都由村委會來出。“說是村委會,其實就是我一個人,村民也許懷疑我,但在一個免費的小學面前,他不可能不送孩子來上學”。還有一句話是,“凡是來上學的家庭,每家至少出一個人到高升焦化做工”,他沒有說出來。
另外一件事,他對身邊的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村委會幾個人,同時也全部被吸納進了他的工廠。每個人都有很高的薪水,在重大的事情上,都聽他的。當然他們也很賣力,比如征地,沒有村委會幾個成員的努力,他一個人是根本完成不了的。
當然,不時也遇到些村民來討個說法,因為他的強勢,全部都一一化解。對外,他宣稱:“村民不懂事呀,做村官真難!”
當村長兩年后,他的事跡開始廣為流傳,版本是“為村民做了很多好事,不計名利的千萬富翁村官”,2006年3月,他還當選了當地的政協委員。
“我才剛上路呢!”張高升揮舞著手里的大哥大,坐上了他的奧迪,就此做了結尾,揚長而去。
編輯 劉小林
E-mail:lxl@shangjie.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