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賣瓶裝水,那你什么都能賣。”
斯坦福大學教授教你網上賣“涂鴉”。
“如果你能賣瓶裝水,那你什么都能賣。”這是斯坦福大學教授萊斯格在《免費文化》一書中對網絡交易的大膽預測。但涂鴉也進入此列,還是讓人缺乏心理準備。
2005年3月14日,紐約網站woostercollective.com開始了一場網絡藝術展“手機藝術畫廊”。其中的展品,正是上傳到網絡的涂鴉作品照片。
Woostercollective.com創辦于2003年11月,收錄了大量街頭涂鴉作品和涂鴉畫家的訪談。3月10日,站點開始提供手機下載涂鴉作品的服務,下載一幅作品的價錢是1.99美元,用作手機壁紙,其中11%的錢歸涂鴉作者,12%用于公益,資助艾滋病患者,剩下的錢留作網站維護。

網站創立人馬克·席勒并不忌諱談錢。他說:“就像歌詞作者可以從電臺收取版稅一樣,這樣做的目的也是幫助涂鴉畫家尋找一種賺錢的手段。”涂鴉作品用于手機壁紙的創意并不是馬克·席勒首創。2004年,諾基亞曾在美國為手機用戶提供過免費下載涂鴉作品的活動,但這實在太小眾了,并沒引起涂鴉世界的注意。
Woostercollective.com的下載服務似乎更具廣泛性。馬克·席勒介紹,自開通下載服務以來,每天下載人次近百;手機網絡運營商ATT,Cingular和T-Mobile均支持這項服務,借助三大運營商的全球網絡覆蓋,他們正在為全球的涂鴉愛好者提供服務。Woostercollective.com的新奇做法既沒有廣告支撐,也沒有商業競爭,但馬克·席勒說:“巨大的下載量背后,是涂鴉被全世界更多人接受和喜愛的事實。”
Woostercollective.com收錄的涂鴉畫家大都對網站心存感激。自2003年創立以來,網站為來自全球的近150名涂鴉畫家提供了作品展示和訪問,其中包括20世紀70年代就叱咤涂鴉界的元老Dan Witz,美國著名街頭藝術組織Faile等,這里成為涂鴉愛好者與畫家的交流與共享的集散地。涂鴉畫家M. De Feo已經通過在這個網站展示作品,應邀去世界多國表演涂鴉。他說:“網絡為涂鴉提供了一個傳播的新渠道,幾分鐘內可以穿越世界,看到那頭街邊的一個志同道合者,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涂鴉像一切藝術形式一樣,它的價值就在于傳遞新鮮的信息和想法,沒人能在躺椅上創造藝術。”現在錦上添花的是,這個網站又給涂鴉畫家們帶來了錢。
但也有不同的聲音。20世紀70年代就在紐約涂鴉的Dan Witz現在是個油畫家,他說:“我的油畫總是干凈清晰,它們是產品。如果有人看上了,我倍感幸運。但涂鴉不是。涂鴉是情緒的表達,我生活的另一個狀態,如果涂鴉的時候要考慮錢,那它的精神就喪失了。”Dan Witz擔心的是涂鴉為了成為人見人愛的手機壁紙,而變成技藝嫻熟的淺薄之作。而涂鴉組織Faile的成員之一Patrick則認為涂鴉手機壁紙根本賣不了錢。“人們為什么要花錢從網上買那些可以自己拍到的涂鴉圖像?我把作品放到網上,得到的樂趣肯定比錢多。”
更多的爭論在于,網絡對涂鴉來說真是好事嗎?分享確實帶來欣喜,卻抹殺了街頭感。Dan Witz講述近30年的涂鴉感受:“涂鴉像個自由的玩笑,讓我遠離所有灰心喪氣、力不從心、廢話……沒有責任感,沒有期望,不知道下一刻發生什么,不用擔心任何與顏料、弄臟的手和噴漆味道無關的東西。”而觀看者,在路過涂鴉滿布的墻時,也會有一刻的心領神會。網絡卻將噴畫時的瑣碎興奮簡化為一個鍵盤敲擊,而屏幕上密密排列的涂鴉,還留有多少街頭氣氛呢?分享也讓帶邊緣氣質的涂鴉畫家們擔心,獲取涂鴉如此容易,人們將會忘記它背后的精神。它這么時髦,以至于不時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