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它的模仿者《超級女生》剛剛熱了兩年就陷入危機時,《美國偶像》在播出的第六個年頭仍所向披靡。
2007年1月,對于美國CBS、ABC、NBC三家電視網絡而言,一個恐怖的電視收視怪物又被他們的競爭對手福克斯電視臺放出來了。在它的魔爪之下,三大電視臺只能忍氣吞聲,老老實實地候著,等著這頭怪物在3個月后離開,進入6個月的冬眠期。對,這個怪物就是那個第一次將觀眾投票影響節目結局的方式引入電視的真人秀節目—《美國偶像》。
這檔節目從2002年踏上熒屏,在第六個年頭里,依舊威力不減當年,而且越戰越勇:本季節目首播平均有3700萬美國人收看,一個晚上的觀眾數目能從3100萬人增長到4100萬人。該節目已經成為18~49歲美國人群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據CNBC的報道,在節目播出期間,連eBay網站的流量都下降了很多。 
著名傳播學者尹鴻在他的博客文章里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美國偶像》節目完全違背了一般節目的生存周期規律。而在中國,《超級女聲》等選秀節目,剛剛熱了兩年便陷入了危機。這其中的問題值得研究。
我不是專業的電視節目制作人士,不敢肆意評論節目制作。但是,在《美國偶像》節目大熱的同時,該節目的官方網站也發生了一些有意思的轉變,其影響力也在成指數級地擴大。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該節目的網站也正在成為電腦屏幕上的“偶像”。管窺雖然不能見全貌,但卻能給人帶來一些思考。
節目的對應網站究竟是如何與電視節目互動,造就了輝煌呢?
事實上,自2006年開始,《美國偶像》的官方網站就開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除了域名從福克斯電視臺網站里獨立出來以外,網站的功能也全部調整,從一個宣傳推廣網站轉而變為商業性盈利網站。福克斯互動媒體公司副總杰夫#8226;金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網站成為成千上萬的美國偶像迷們的必去社區,從而把偶像體驗擴展到一個7天24小時的環境。”
新網站提供了上百個節目原創視頻、上萬幅幕后圖片、游戲、比賽、博客以及個性化頭像圖庫。網站的一個核心部分就是Myidol社區,使用了和福克斯互動旗下另一家明星網站Myspace一樣的技術與平臺,其中的博客和留言版功能可供偶像迷們討論、爭議、展示自我。
在電視賽季期間,根據ComScore的統計,單月用戶流量增長率達到56%,網頁瀏覽量增長率達156%。網站的流量當年就超過了《幸存者》、《迷失》等數檔熱播節目的網站流量總和。在節目最后兩天的決賽中,網站還采用了視頻直播,而流量則超過了之前任何一天的紀錄。
2007年第六季的《美國偶像》開始登場,網站流量立即上升為去年的兩倍。杰夫#8226;金總結了網站成功的兩個原因,一個是互聯網觀眾的數量越來越大,越來越需要新鮮有份量的內容;另一個就是網站提供了大量獨家的內幕內容,比如可以拿出在全國選秀時拍下的5000多張照片。這是其他網站所無法做到的。
今年網站的目的就是要讓節目的觀眾參與到網站的有償互動中來,推出了幾個新的特色服務:一個是音樂下載商店,粉絲們可以購買往年參賽選手們的歌曲。此外,社區成員還可以貢獻自己整理的節目概要,在每集節目結束后,最好的一個將會被電視臺選作官方節目概要,供所有人觀看。為了贏得粉絲們的歡心,網站還推出了一些讓網民參與節目的活動。比如今年推出了為三個評委設計水杯的大賽。
如今,《美國偶像》的官方網站成為了電視節目粉絲們的娛樂終極社區。在這里,獨家的節目內容資源吸引了粉絲,并且保持了他們的這種喜愛,從而為下一季的節目創造收視新高埋下伏筆;除此之外,網站還進行了手機平臺上的延伸,與Cingular合作,提供節目音樂的鈴聲下載和《美國偶像》版手機游戲;廣告主們也垂涎這里網民的活躍程度和龐大的用戶基數,而甘愿慷慨解囊投廣告。
看看《美國偶像》的做法,再想想國內的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網絡互動情況,也許,管窺還真的能見到一絲真理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