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張浩出生于湖北黃崗。湖北黃岡的林氏家族,在當地是赫赫有名的名門望族,出了三個在中國現代史上不同尋常的人物——張浩(林育英)、林育南和林彪(林育蓉)林氏三兄弟。林育南是卓越的工運領袖,與惲代英齊名,曾任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常委兼秘書長、湖北省委代理書記。1922年,張浩經惲代英與林育南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陸續擔任過中共上海滬西區區委書記、中共滿洲省委書記的職務。1930年9月,在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上,張浩當選中央候補委員。1932年初,他擔任全國總工會常委兼海員工會總書記。1933年1月,中共中央鑒于張浩過去長期從事工人運動,懂俄文,決定派他擔任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和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
為了向正在長征途中的中共中央傳達共產國際“七大”會議精神,共產國際決定派一位同志回國。經過反復考慮,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和共產國際決定派張浩回國。離開莫斯科時,時名李復生的林育英給自己取了個“張浩”的化名。1935年11月初張浩到達陜甘交界的定邊縣,并很快與定邊當地黨組織取得了聯系。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央政治局在瓦窯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張浩在會上傳達了共產國際七大會議精神和在莫斯科制定《八一宣言》的經過。瓦窯堡會議剛結束,張浩就向毛澤東請求分配新的任務。他坦誠地表示:“我的任務已經完成,現在我是中國共產黨一名普通黨員,請中央分配工作?!敝醒牒芸鞗Q定,由張浩作說服張國燾率四方面軍北上的工作。張國燾成立的第二“中央”,沒有經過黨代表大會的民主選舉,更沒有向共產國際報告,得到共產國際的批準。當時中國共產黨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一切重大問題、組織變動都要經過共產國際的批準。由張浩以國際代表的身份做張國燾的工作是最合適的。張浩愉快地接受了任務,并以“林育英”的名字向張國燾發電報。
當時對中央來說,說服張國燾要他率領紅四方面軍北上就需要做艱苦的工作了。但此時陜北還沒有大功率的電臺,雖然有密碼,但仍無法與共產國際聯系上,無法直接得到共產國際的指示。在張國燾與黨中央相持不下形成僵局時,代表共產國際的張浩的作用,是獨特、無人能替代的。
然而張浩也有為難之處,在他離開莫斯科回國時,張國燾還未另立“中央”,共產國際并未賦予他解決張國燾問題的任務。但現在由于沒有大功率電臺,又與共產國際聯系不上,而張國燾分裂黨的問題又迫在眉睫。張浩經過深思熟慮,毅然決定在沒有得到共產國際授權他處理張國燾分裂問題以及共產國際對這一事件的態度的情況下,以共產國際代表的名義解決這一令黨中央為難的棘手問題,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魄力,雖然這要冒很大風險。張國燾分裂問題解決后,共產國際在得知后,對張浩“先斬后奏”的做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收到了張浩的電報后,張國燾仍不愿帶部隊北上,仍心存僥幸,幻想共產國際代表張浩能支持他。張國燾以“黨中央”名義給張浩發了份電報,誣告中央的政治路線是右傾機會主義,但他表不“一切服從共產國際的指示”。這就給張浩的工作留下了回旋的余地。1月16日,張浩根據毛澤東、張聞天的意見,以“共產國際代表”的名義,給張國燾發去一份電報:“請轉四方面軍張國燾同志:共產國際派我來解決一、四方面軍的問題。我已會著毛澤東同志,詢問一、四方面軍通電甚少,國際甚望與一、三軍團建立直接的關系。我已帶有密碼與國際通電,兄如有電交國際,弟可代轉。再者,我經過世界七次大會,對中國問題有詳細新的意見,準備將我所知道的向兄轉達。林育英16日9時?!?月22日,中共中央召開了政治局會議,張浩出席了會議。這次會議專門討論張國燾分裂黨、危害紅軍的問題。與會的所有領導對張國燾的反黨行為極為憤慨,紛紛發言譴責張國燾。會上,還通過了《張國燾成立第二“中央”的決定》,指出:“黨中央除去電令張國燾同志立刻取消他的一切‘中央’,放棄一切反黨的傾向外,特決定在黨內公布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俄界的決定?!?/p>
為配合中共中央做出的這個決定,毛澤東、張聞天又建議張浩給張國燾發電報。張浩于是給張國燾、朱德發去了《共產國際完全同意中共中央路線,張國燾處可成立西南局》的電報:
國燾、朱德二同志:甲、共產國際完全同意中國黨中央的政治路線,并認為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隊伍中除聯共外是屬于第一位,中國革命已成為世界革命的偉大因素,中國紅軍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中央紅軍的萬里長征是勝利了。乙、兄處可即成立西南局直屬代表團,兄等對中央的原則上爭論提交國際解決。
育英 24日
較前一封電報相比,這封電報口氣上嚴厲些,從正面肯定了中央的政治路線,表明它是得到共產國際支持的;還指出中央的原則爭論提交共產國際解決,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為解決黨內糾紛,張浩讓張國燾“成立西南局直屬代表團”,給張國燾一個臺階下,使之能愿意接受。同日,張聞天也致電張國燾,同意張浩的建議,組織關系上可以采取靈活變通的辦法,表示張國燾可成立西南局,直屬國際代表團,暫時與黨中央發生橫的關系。張國燾看到電報,心情復雜。張浩的電報肯定了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線是正確的,就意味著張國燾的主張和做法是錯誤的,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無疑是當頭一棒。從心里講,張國燾很難接受張浩的這個電報。只是由于張浩的電報中說了共產國際“完全同意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線”,他才不得不考慮張浩的意見。
與此同時,紅四方面軍中的二號人物、紅四方面軍總政委陳昌浩,也開始轉變態度,表示服從共產國際的指示。張國燾成了孤家寡人。在朱德等同志的斗爭下,張國燾的南下計劃受阻,被迫接受了成立由自己擔任書記、任弼時擔任副書記的中共西南局,與陜北黨中央發生橫的關系的這一過渡性辦法。
這一時期,張浩單獨或與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聯名給張國燾等人發了數封電報,要求他們取消第二“中央”,盡快率部隊北上。1936年2月14日,張浩、張聞天致電張國燾,對南下紅軍的戰略提出了三個行動方案:第一為北上陜甘,并指出此方案在林育英動身離開莫斯科時已得到了斯大林的同意;第二為二、四方面軍就地發展:第三為四方面軍南下轉戰。張聞天、張浩指出:中央認為,第一方案為上策。接到電報,紅四方面軍高級干部立即開會研究。朱德、劉伯承、徐向前、陳昌浩都一致決定接受中央的第一個方案。鑒于此,張國燾被迫取消了自己的“中央”,并同意北上。6月6日,張國燾召開中央縱隊活動分子會議,宣布取消第二“中央”。
1936年8月3日、9月3日,張浩、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博古又聯名給朱德、張國燾發電,歡迎他們前來會師,并說為“注重目前團結,過去的爭論一概不談”。還說,張浩同志將親自到前方去接他們。9月27日,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聯名致電張浩、張聞天、毛澤東,表示尊重共產國際和中央的指示、意見,部隊馬上前來與一方面軍會合,先頭部隊會到達界石鋪,決不再改變。隨后,四方面軍日夜行軍北上,并按期與一方面軍勝利會師。
10月19日,張浩從保安啟程,代表中共中央到寧夏同心城迎接二、四方面軍。經過幾天的急行軍,二、四方面軍于11月3日抵達同心城,張浩在關橋堡會見了朱德、張國燾。隨后,張浩在紅四方面軍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報告,向廣大干部介紹了黨中央制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以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偉大意義。
過了幾天,張國燾回到保安。根據中央的指示,張浩又趕到保安,代表中央找他談話,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認識自己的錯誤。隨后,張浩與張國燾一同回到瓦窯堡。在以后的一段時間里,張浩又多次找張國燾談話、做工作。在爭取張國燾率左路軍北上的過程中,張浩利用自己共產國際代表的特殊身份,為黨和紅軍立下了大功。
(摘自《團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