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原始分類的起源和動力

2007-01-01 00:00:00余成普
廣西民族研究 2007年2期

【摘 要】 涂爾干和莫斯的《原始分類》是文化人類學的經典著作。兩位作者通過對澳洲、祖 尼人和蘇人以及中國的分類體系的既有資料分析,認為,原始分類源于社會本身,其動力是 集體情感。這本著作的英文版譯者羅德尼#8226;尼達姆在譯文導言中對該著作進行了致命的批評 。本文通過解讀原著,發現尼達姆的諸多批評缺乏根據,從而為原著正名。

【關鍵詞】原始分類;起源;動力

【作 者】余成普,清華大學社會學系2006級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4

【中圖分類號】C9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07)02-0041-007

The Origin and Dynamic of Primitive Classification

——Reexamine Rodney Needham’s criticism

Yu Chengpu

Abstract: Primitive Classification written by Emile Durkheim Marcel Ma use is a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rough the analysis for existe d data of Australia, Zuni and Su, and Chinese, they hold that primitive classi fic ation is derived from society itself and its dynamic is collective conscience T he translator of English edition Rodney Needham puts deadly criticisms on it in the introduction This essay finds that some of Needham criticism is misunderst anding to the literature, so appraises it positively.

Key words: primitive classification, origin, dynamic

1903年,愛彌爾#8226;涂爾干(Emile Durkheim)和他的學生、也是外甥的馬塞爾#8226;莫斯(Marc el Mauss)發表了法文版《分類的幾種原始形式:集體表現之研究》,1963年英國人類 學家羅德尼#8226;尼達姆(Rodney Needham)將其翻譯成英文版《原始分類》。筆者所閱讀的 中 文版《原始分類》譯自法文原版,譯者參考了1969年倫敦Cohen West出版社出版的《 原始分類》。該書第一次指向文化(社會)人類學的中心話題——分類(p8;Lehman,196 4:604),作為涂爾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的序幕和前奏(Harry Alpert,196 4 :665;p117),在法國出版后,曾引起法國學者的極大關注,但在英語國家卻反響冷淡。羅 德尼#8226;尼達姆的翻譯及導言讓這本書在英語國家重新受到重視,眾多學者在其著述中引用該 書,有些學者直接從中受到啟發,也出現了若干關于此書的評論性文章(Coser,1988:85-9 0) 。在中國,該書最早在2000年被翻譯成中文,已被若干學者所引用和分析(如渠敬東,1 999:41-47;陳慶德,2003:49;肖瑛,2006:125;張巖,2006:176等),但據筆者所知 ,還沒有學者對《原始分類》作過專門述評,尤其未對“英譯文導言”作評論。鑒于 該 書的經典地位和在中國的研究現狀,筆者對此進行一下述評。

一、經典解讀

在研究分類之前,涂爾干和莫斯首先給分類下了定義,“所謂分類,是指人們把事物、事 件以及有關世界的事實劃分成類和種,使之各有歸屬,并確定他們的包含關系或排斥關系的 過程”(p2)。但是對于“分類”,邏輯學家們、心理學家們,都將其視為簡單的、先天的 東西,把分類看成是個體活動的產物。但是涂爾干和莫斯認為,分類并不是從來就有的,我 們對分類的理解和運用,只是后來才出現的,人類心靈是從不加區別的狀態中發展出來的, 并且至今,宗教和神話的相當部分,還是建立在所有意念和觀念基本相互混同的基礎上的, 即使異質性最強的事物也具有相互轉化的可能性(p2-4)。因而有理由認為,分類的觀念和 思維有著另外的而非先天的起源,“分類絕不是人類由于自然的必然性而自發形成的,人性 在其肇端并不具備分類功能所需要的那些最必不可少的條件。人是不可能在其自身上找到分 類的基本要素的”(p6)。既然這樣,我們怎么樣才能明白人類為什么要分類呢?分類的起 源在何處呢?雖然說,相似的事物往往會作為一類,但這個事實本身并不能解釋原因;詞語 也可能有助于分類的一致性和連續性,但詞語本身也不能帶來歸類的觀念;另外就是“沒任 何證據認為,我們心靈天生就包含有整個分類基本框架的原型”(p6)。因而作者寫這本書 的目的已經很明確了,那就是:追問分類觀念到底從哪里來?人們又是在哪里發現這種獨特 配置的藍圖的(p8)?而回答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去考察人類所形成的最簡單最粗陋 的分類(p8)。

1.澳洲分類體系

依靠原始人類系統的人類學和人種學的第二手資料,涂爾干和莫斯考察了澳洲部落、祖尼人 、蘇人以及中國的分類體系。澳洲部落的分類體系,是“目前已知的最簡單的分類體系”( p10),后三種人的分類體系則相對較為復雜,但它們所表現的只不過是簡單分類模式的精 致化(劉文旋,2003:77)。

在討論最簡單的澳洲部落的分類類型時,作者首先討論了部落的社會組織形式。見圖1(p11 )。

上圖說明,每個部落都分類兩個基本部分,即胞族。每個胞族又有一定數量的氏族(既由相 同圖騰的個體組成的群體)組成,并且,每個胞族還可分為兩個姻族(主要是對婚姻作出規 定,一個胞族的某一特定姻族只能與另一胞族的某一特定姻族通婚,即姻族A和A’成員間通 婚,B和B’成員間通婚)。“通過這種方式,部落的所有成員都被劃分到了一個確定的范疇 之中,這種范疇是彼此封閉的。而事物的分類則再現了人的分類”(p11)。這時,宇宙中 的所有事物都劃分到兩個胞族的名下。這是最簡單的分類,當分類進一步復雜化,那就會出 現所有的事物都劃分到四個姻族的名下,當然它們也屬于姻族所在的那個胞族,因為胞族為 屬,姻族為種,種為屬的下級。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事物的分類表現出了“等級的概念”( p14)。涂爾干和莫斯進一步指出,這種分類的重要性在于它已經存在于一切生活事實當中 ,無論是在儀式上,還是對夢的解釋、對原因的確定、還是對責任的指定等等,都依據這種 分類觀念——將事物定位在某一個胞族和姻族——為前提的。它已經對澳洲人的心靈有很強 的約束力。

澳洲人的另一種更完整,也更有特色的分類體系是它依據的不再是胞族和姻族,而是胞族和 氏族(或圖騰)。圖騰制度是按照自然事物(相關的圖騰物種)把人們分成氏族群體,同樣 ,圖騰制度也按照社會群體對自然事物進行分類(p16)。也就是說,事物會按照不同的氏 族進行分類。當然,屬于氏族的事物也屬于氏族所在的那個胞族。由于一個胞族包含的氏族 可能很多(而每個胞族中姻族只有兩個),因而這種分類略顯復雜。但是這種更加分化的分 化體系,在每個氏族內部則出現原初的混沌狀態,即每個氏族內部的事物未曾分化,具有同 質性,可以互相轉化,而這正是涂爾干和莫斯在前文所說的人類心靈的原初狀態。兩位作者 感言:“分類功能的確立是何等的緩慢與艱難?。 ?p19)

澳洲人自己是怎么看待這種分類體系的呢?涂爾干和莫斯認為,首先,對個體而言,這種分 類的邏輯關系或多或少被建構為密切的親屬關系(p23)。兩位作者總結到,在這里,事物 被想象成排列在一系列以個體為中心的同心圓之上;距離越遠的圓,對應的是越廣泛的屬, 而且,組成該屬的事物與這個個體也越疏遠;圍繞著這個個體,那些事物漸漸形成了差別(p22)。另一種情況是這種關系被看成是所有者與所有物之間的關系(p22)。當然這種所 有關系也隱含著親近的、特殊關系的意味。也存在著一種例外,即在某些情況下,越遠的事 物當成是最重要的。涂爾干和莫斯分析到,對個體而言,最本質的東西并不是與他最密切的 東西,并不是與他的個體人格牽涉最多的東西。人的本質是人性。澳洲人的本質就在于他的 圖騰,甚至在于他的胞族所特有的那些事物(p24)。因而,這種例外與前兩種情況并無矛 盾之處,只不過以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分類的構造關系而已。

為了嘗試確定這種分類體系的普遍性特征,涂爾干和莫斯也考察了其他的澳洲體系。他們總 結到,縱然我們尚不能確鑿地認為圖騰制度必然隱含著這種劃分事物的方式,但無論如何可 以肯定的是,這種劃分方式在以圖騰為基礎組織起來的社會是十分常見的。因而在這種社會 體系和這種(分類)邏輯體系之間,存在著一種緊密的紐帶,而絕不是偶然的聯系(p41) 。

2.祖尼人和蘇人

為了分析這種原始的分類形式與更為復雜的分類形式之間有什么聯系,作者接下來探討了祖 尼人、蘇人。Powell指出,尼祖人在表現事物關系的原始概念方面顯得非常發達,而Cushin g認為尼祖社會組織是“神話-社會學意義上的”組織(p45)。因而涂爾干和莫斯選擇尼祖 人做分析再恰當不過了,“這是一個最引人矚目的實例”(p45)。尼祖人的分類是把空間 分為東、南、西、北、上、中、下七個部分,然后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和事實,甚至連社會 功能,都根據其相似性程度,被分配到這七個區域中,而且各個區域還賦予了專門的顏色, 以反映該區域的特性,如南方是紅色,那里是夏天和火的區域。似乎這種分類與我們前面談 的澳洲人的分別迥然不同。但涂爾干和莫斯認為,尼祖人對世界的劃分與他們對氏族的劃分 完全相同(p47)。在尼祖社會里,每個區域都對應著三個氏族(除“中”區域對應一個氏 族,它是整個區域的中心)。涂爾干和莫斯進一步指出,不僅事物的區域劃分與社會的氏族 劃分相互對應,而且它們還相互交錯,融為一體。也就是說,對于某一事物,我們既可以說 它被劃分到了某個區域,也可以說它被劃分到這個區域的某一氏族。因而,準確地說,事物 與其說是根據氏族或根據方位來劃分的,還不如說是根據定了向的氏族來劃分的(p50)。 并且,某些事實表明,氏族分類比較古老,以氏族為基礎的分類是以方位為基礎的分類的模 型(p51)。因而尼祖人的分類體系確實是澳洲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和復雜化。那么,這是如 何發展的呢?為了澄清這個事實,涂爾干和莫斯分析了處于中間過渡狀態的、兩種體系相互 混同的蘇人。

在蘇人的Omaha部落,依據氏族對事物進行分類的狀況依然清晰可鑒,而依據區域體系的觀 念,還處在形成過程之中(p56)。Omaha部落分為兩個胞族,每個胞族又包含五個氏族,有 時氏族下又有次氏族或進一步的分支。但這些氏族卻有衰落之勢。在這里,已經能看到 一 些定向觀念的影子。每當部落圍成一圈安營扎寨時,每個特定群體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并且 ,事物與他們所從屬的社會群體一起,被分配到特定的位置中,于是,空間被氏族,也被屬 于這些氏族的事物和事件劃分了。

為了證明澳洲人的分類體系和美洲人(祖尼人和蘇人即是)的分類體系的“可還原性”(P60)或者說近似性,作者再一次考察了澳洲的一個部落。在這個部落里,每個氏族都與一個特定的空間聯系在一起,并且這個空間完全是這個氏族自己的區域。因而在具有圖騰組織的社會里,部落的次級群體——胞族、氏族和次氏族——依據他們的親屬關系、依據他們在社會功能上的相似性和差異性來劃分地位的辦法,是一條普遍的規則(p63),不僅美洲體系,澳洲體系一樣存在。

涂爾干和莫斯總結到,祖尼人和蘇人的兩種分類類型(以氏族為基礎和以方位為基礎),只不過側重點有所不同:以氏族為基礎的分類類型強調的是事物間親屬關系的紐帶,而以方位為基礎的分類確立的是空間區域之間的關系。前者的框架是氏族本身提供的,而后者的框架則來自氏族當場造成的物質印記??傊瑑烧咝问降钠鹪炊际巧鐣?p66)。

3.中國

涂爾干和莫斯研究的最后一種分類類型是中國的情況。至于為什么研究中國,作者寫到,首 先是中國的分類,就其原則而言,能夠呈現上述分類的所有基本特征;另外,中國的體系也 并非是中國所獨有,而是可見于遠東的各個地區,如暹羅、柬埔寨等(p71)。但中國與前 面所研究的分類體系的例外是,這種分類獨立于任何社會組織(p71)。

作者在本書中考察的主要是中國人的察天文、觀星象、利用地磁和星術來進行占卜預測的體 系,這是“最引人注目、最富有啟發性的”(p71)分類體系。這個體系本身就是由大量相 互混同的體系構成的。這個體系所依據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上劃分空間 。每個空間由一個動物主管,且以這種動物命名,如青龍為東、朱雀為南、白虎為西,玄武 為北。另外,每個區域還被賦予了該動物的顏色。

接著作者研究了中國的羅盤方位的八個分區,認為,每個分區都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并且還 附加了其他一組事物。另外一種分類是根據五行之金、木、水、火、土而來的。但考察得知 ,羅盤的八個分區和五行要素所代表的事物是能夠基本吻合的。除了空間、事物和事件分類 外,中國體系中的另一個復雜的分類就是對時間的分類。如四季對應四方,每方一分為六, 這樣二十四分區就是對應二是四節氣。六十年一循環的十二年,也有十二種動物(其順序為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聯系起來。這十二種動物,每三個 為一組,分布在四個方位軸之間,這樣,時間的劃分也與整個體系聯系起來了。正是這一整 套的、復雜的、既深奧又幼稚、既粗陋又精妙的體系規定了中國人的行為。集體思想在一種 深思熟慮和博學廣奧的方式,攝理著那些顯然十分原始的主題(p77)。

雖然中國的這種分類體系無法與前述的幾種體系建立歷史的聯系,無疑,它們也秉承著共同 的原則。如中國人對空間的分類和賦予空間以顏色與祖尼人類似;中國把事物分屬為八個方 向也與澳洲人相近。中國這樣開化的國家,也與原始的簡單的分類達到了共鳴。更為重要的 是,在對中國的分析中,作者看到了原始分類與最初的科學分類一脈相通。而這些是涂爾干 知識論的基本觀點(見后文詳細分析)。

4.小結

涂爾干和莫斯在分析了簡單的澳洲部落、較為復雜的祖尼人和蘇人以及開化的中國的分類后 ,總結到,原始分類絕不是個別和例外的,也不是與開化民族所采用的分類格格不入的,恰 恰相反,它們似乎可以在絲毫不打破連續性的情況下,與最初的科學分類(如中國的樸素的 自然哲學)一脈相通(p86)。研究結果表明,事物分類的條件在本質上是社會的,人們的社 會關系為事物間的邏輯關系提供了原型;分類體系的分支正是社會自身的分支;最初的邏輯 范疇就是社會范疇,最初的事物分類就是人的分類;類別的外在形式來源于社會,類別間的 關系也來源于社會(p87-88)。

雖然這讓我們明白了分類觀念是如何產生的,但是是什么力量導致產生了這樣的分類形式呢 ?也就是讓不同的事物歸為一類的動力問題。這是該書的第二個核心問題。涂爾干和莫斯認 為,“集體情感(collective conscience)”是事物分類的“黏合劑”。他們指出,正是 集體情感的狀態產生了分類,而且這種狀態可謂富有成效。事物之間也與個體之間一樣具有 這種情感親和性,事物就是根據這種親和性進行分類的。分類所劃分的不可能是概念,分類 所依據的也不可能是純粹知性的法則,決定事物分類方式的差異性和相似性在更大程度上是 情感,而不是理智(p91)。而各個地方分類形式的差異,是由集體情感影響的,因為集體情 感在本質上是某種漂游不定,變動不拘的東西(p91-92)。很明顯,集體情感后來也一直成為 了涂爾干社會學和人類學理論的核心概念。

二、為涂爾干和莫斯辯護:重檢尼達姆的批評

“我希望(英文版)出版社應該調換傳統的那種‘導言在前、正文在后’的模式,而把涂爾 干和莫斯的正文放在尼達姆(Rodney Needham)的導言前面。這樣可以使讀者在研讀后者( 導言)之前檢驗前者(正文)。正文本身的優雅、直接、邏輯形式、明晰的風格、仔細而不 失大膽和探險的精神、調查傳統問題的新穎而令人興奮的方式,以及證明的創造性都將給讀 者以深刻的印象。讀者可以事先品味社會學的精華,而不至于被尼達姆的毀滅性的、殘酷的 ,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迷惑性的和傲慢的導言所干擾”(Happy Alpert,1964:665)。中文 版《原始分類》(2000,2005)就是按照Happy Alpert所提倡的“正文在前,導言在后”的模 式編排的。確實,在這本一百多頁的“袖珍經典”中,正文只占三分之二,而導言就占了三 分之一。而在導言中,尼達姆用了將近一半的篇幅來對涂爾干和莫斯的原文進行了致命的批 評,當然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尼達姆主要是從邏輯和方法上對原文展開了細致的批評,筆 者本文無意再對《原始分類》正文再做一次細致的評論,而只想重檢尼達姆所指的所謂邏輯 和方法問題。筆者認為對導言的重檢過程也是對正文的評論過程,因為這篇導言就是對正文 的評論。

尼達姆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導言的第二部分。從邏輯到方法、從局部到整體、從細微到根本, 尼達姆對《原始分類》正文做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攻擊。遺憾的是,尼達姆對涂爾干和莫斯 引文和注釋上的“馬虎”或“疏忽”或“扭曲”,由于筆者很難獲得原始的引文資料,無法 重檢。事實上,這也不是尼達姆批評的重點。他的批評的重點是放在《原始分類》的邏輯和 方法上,而這似乎是可以反思和重檢的。

尼達姆一開始就指出了“一些最輕微的邏輯紕漏”(p100)。比如,“我們可以確信變形是可 以發生的,但無論無何,從這個事實并不能得出涂爾干和莫斯的斷言,說人類缺乏明確的分 類觀念”(p100)。尼達姆爭辯到,“如果沒有明確的分類,嬗變的觀念也就不可能產生;因 為要相信一個人能變成鸚鵡,首先“人”和“鸚鵡”的觀念就是有區別的,而且這種區別足 以使人們想到這兩者能夠互相轉變”(p100)。而涂爾干和莫斯在正文中說到,“如果人們使 用是用界定清楚和分類明確的概念來表現事物的話,那么這種嬗變的觀念也就不可能產生了 ”(p3-4)。也就是說,涂爾干和莫斯所認為是,模糊的界定和概念是產生嬗變的前提,而尼 達姆則認為明確的分類是嬗變觀念的前提,兩者完全相反。涂爾干和莫斯認為,在原始的不 開化的社會,“個體本身失去了他的人格;在他、他的外部靈魂以及他的圖騰之間,根本就 沒有區別。他和他的‘動物伙伴’共同組成了一個單一的人格;這種認同使人們認定,他也 具備了與上述關系的那種事物或動物的特征”(p4)。正是這種個體與他物的混沌狀態,才產 生了相互的轉變(變形)。從這個意義上說,涂爾干和莫斯提出,“他們(最原始的人類) 完全沒有確定的概念”(p4)。而尼達姆把明確的分類作為嬗變的前提,而“明確的分類”本 身就不符合原始的最不開化社會的分類特征。因而,筆者認為尼達姆的這個批評是站不住腳 的。

而這些“紕漏”在尼達姆看來,還只是“蜻蜓點水”,而更為嚴重的暴露是涂爾干和莫斯根 據預設的理由來進行論證的傾向(p102)。尼達姆批評到,在對澳洲的分類體系中,就存在 這個問題:“他們(涂爾干和莫斯)提出了一個四分部的社會分類圖式(即上文的圖1), 所有的社會成員都完全被納入其中了。然而他們話鋒一轉,就肯定地說,形式與之相一致的 對非社會事物的分類‘再現’了人的分類”(p102)?!斑@就假定了社會在分類中的首要性, 而這正是作者隨后將要論證的主題”(p102)。尼達姆的批評實質上是對實證研究方法的批評 ,因為,根據預設來論證就是實證科學中經常采用的根據研究假設來開展研究然后對假設證 實或證偽的方法,而關于實證方法的優缺點的著述已經很多,筆者此文無意對此再展開討論 ,而只反思尼達姆所提出的邏輯問題。對涂爾干和莫斯在這里提出的“而事物的分類再現了 人的分類”(p11)是不是不合邏輯呢?事實上,我們只需從語言學上即可理解這句話的邏輯 性。這句話,是個轉折句,起到“啟下”作用的。我們只要仔細讀一下這句話后面兩段(p1 1-12)就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這里,尼達姆的批評也顯得無力了。至于尼達姆指出的 兩位作者的不合邏輯性的地方還有幾處,限于篇幅,本文就不一一列出,但只要我們細細琢 磨,還是能感覺到某些批評的乏力。

尼達姆寫到,“至于方法上的缺陷,甚至就更多了”(p102)。如果說在邏輯上的批評還是微 細的、局部的,而對方法的批評往往是致命的。因為尼達姆在后來直接指向了涂爾干和莫斯 的核心觀點——原始分類形式來源于社會,分類動力決定于集體情感——的無效性。他認為 ,相對于這個核心觀點的顛覆,其他的針對邏輯和方法的具體意見又都顯得無關宏旨了。確 實,如果這兩個核心觀點都被完全顛覆了,那么其他的批評又能算什么呢?這里我也僅再探 這兩個核心觀點的有效性。

尼達姆認為,“他們(涂爾干和莫斯)所假定的社會分類與符號分類之間的因果關系沒有邏 輯上的必然性,而且,由于缺乏這種影響的事實表征,也使這種推斷的努力變得毫無根據” (p112)。以至于“沒有任何一例能夠讓我們不得不相信,社會是分類的原因,甚至是分類的 模型”(p112)。尼達姆的觀點是,我們能夠認可的,社會秩序和分類秩序展現了某些共同 的原則,而不能說誰是誰的原因和模型。但我們對正文的解讀發現,涂爾干和莫斯得出這個 結論并不是任意的、武斷的、沒加分析的。而是在分析大量案例的基礎上,逐步地嘗試性地 提出的。在對澳洲部落分類體系的分析上,作者列舉了眾多的案例和前人研究成果,認為是 事物被劃分到各個部落(或胞族或姻族或氏族),而不是相反。因而對事物分類的觀念組織 與社會組織是并行的(這一點,尼達姆也基本認同)。事實上,兩位作者在研究澳洲部落后 ,得出的并不是絕對的觀點,而只是說“這種分類方式(按照社會組織分類)在以圖騰為基 礎組織起來的社會中是十分常見的。因而,在這種社會體系和這種邏輯體系之間,存在的是 一條緊密的紐帶,而不是偶然的聯系”(p41)。為了進一步研究事物分類與社會組織之間的 關系,兩位作者研究了祖尼人和蘇人。祖尼人是按照方位將事物加以分配的,但事實表明, 這種對世界的劃分與對氏族的劃分完全相同(p47),并且涂爾干和莫斯列出了充當的理由( 見p51-56),證明以氏族為基礎的分類比較古老,它是以方位為基礎的分類得以形成的模型 (p51)。為了明了按氏族分類到按方位分類的過渡過程,作者還研究了處于中間狀態的蘇人 (見前文分析“蘇人”)。通過這些詳鑿的分析,這時兩位作者才得出結論:分類形式源于 社會。

另一個“更加厲害的”(尼達姆語,p114),是對莫斯和涂爾干提出的“集體表現(collec tive representation)之研究\"的批評。“集體表現之研究”是法文原版的副標題。尼達姆 認為,兩位作者對集體表現與集體心靈(collective mind)沒有區分,把集體表現的結論 直接用到了集體心靈(認知活動)上來。

涂爾干和莫斯把“社會”看成是自成一類的“有機體”,它有“物”的一面,即狹義的社會 事實,也有心的一面,即集體心靈。我們無法進入心靈內部去確知其內容,唯有借助外在化 的“集體表現”迂回地了解(許晶,2006:47)。因而,集體表現和集體心靈并不矛盾,前 者是后者的外在的表現形式。

事實上,涂爾干和莫斯在《原始分類》里,并不滿足于對社會存在進行實在論的探討,他還 要進行的是知識論的探討(渠敬東,1999:41),即認為范疇、概念、邏輯思維以及科學的 起源都是社會。《原始分類》以及后來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都是知識社會學發軔時期 的重要文獻(肖瑛、李曉華,2004:12)。而對知識論的探討正好能彌補經驗論與決定論、 物質論與觀念論之間出現的罅隙(渠敬東,1999:41)。

尼達姆曾認為涂爾干和莫斯對中國研究的“唯一價值就是在于它表明這種分類并不僅僅限 于簡單社會”(p112)。事實并沒有這么簡單。兩位作者在對中國的研究中,提出了他們的知 識社會學的重要議題——科學分類的歷史。在分析中國的分類體系時,他們感言:“我們在 不知不覺地就已經觸及了抽象的并且是比較合理的分類類型,正是它為最早的哲學分類戴上 了冕冠”(p82)。也就是說,“原始分類將成為科學的分類,它們將建構最初的自然哲學 ”(p87)。他們認為,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情感起支配作用。但隨著人類的進步,到開 化社會里,情感逐漸讓位于理智和反思。用他們的話說,“科學分類的歷史,就是社會情感 的要素逐漸削弱,并且一步步讓位于個體反思的歷史”(p93)。但是過去的影響依然存在, “它們遺留下來的東西依然存續,它們始終在場;它們是一切分類的框架,它們是心理積習 的匯總;正是這種積習,我們才使用并列的或有等級之分的分類形式來思考事物和事實”( p93)。

三、總結

雖然上文我們替涂爾干和莫斯做了部分的辯護,但我們同樣也不能否認尼達姆那細致的、富 有洞察的學術眼光和精神,更不能忘記他在翻譯英文版時所做出的卓越的貢獻(Coser,1988 :85;Lehman,1964:604-605)。可以說,沒有他的譯介,《原始分類》就不可能在英語國 家得 到那么大的影響(Coser,1988:85-90),至少說,《原始分類》得到英語國家學者的重新 重視可能還會推遲。

盡管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批評和爭議,涂爾干和莫斯第一次使我們的關注點直接切入人類 學最原初的、最基本的關懷——分類。他們不僅提出了重要的觀點:分類的形式來源于社會 、分類的動力在于集體情感,并且也傾注了知識論的理論關懷。事實上,這些初步的觀點在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書中得到了更好的表達和完善。因而對《原始分類》的述評,“ 不僅向更多的人展現了涂爾干最負盛名的某些觀念的早期發展面貌,同時也回溯般地揭示了 作為他們此后論述基礎的經驗根據和分析根據”(p117)。

最后我們仍然以《原始分類》的最大批評者尼達姆的話作結,或許他的肯定性言辭更有說服 力。“《原始分類》這篇文章的理論意義將確保它在社會學經典中永遠占有一席之地。是它 第一次把社會學探詢的重點,投向了理解人類的思維和社會生活這一具有基礎性重要意義的 主題。僅其奇功一件,就蓋過了它的全部缺點?!?p121)

注釋:

①在《原始分類》一書中,涂爾干和莫斯所關注的分類主要是道德或宗教性質的符號分類 。這與技術分類不同?!斑@種分類可以和技術分類非常清楚地區別開來。(技術分類)對于 人們賴以為生的東西,人們總是可以依據他們使用或取得這些事物的方式,或明確或不那么 明確地予于分類。然而,首先,這樣的分類彼此并不相關,也沒有成為體系。它們是觀念的 劃分和區別,但不是分類圖式。其次,很明顯,這種區別與實用的目的緊密相連,它們只表 達出了事物的特定方面。由于這個原因,我們在本書中沒有講到技術分類,我們努力的宗旨 ,是要對作為科學(技術)分類之基礎的邏輯程序的起源能夠有所洞察”(涂爾干、莫斯: 2005:94)。②Emile Durkheim Marcel Mause, De Quelques Forms Primitives De Classificatio n,Annee Sociologique, vol VI (1901-2), Paris,1903③Emile Durkheim Marcel Mause,Primitive Classification Transla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Rodney Needha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3 ④涂爾干、莫斯:《原始分類》,汲?譯,渠東校,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 團,2 005。下文引用《原始分類》時,若無特別說明,均來自2005年中文版,且只注明頁碼。⑤Emile Durkheim Marcel Mause,Primitive Classification Transla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Rodney Needham London: Cohen West,1969⑥涂爾干、莫斯:《原始分類》,汲?譯,渠東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⑦《原始分類》英文版和中文版由正文和導言兩部分組成,導言由羅德尼#8226;尼達姆所寫。⑧在本書的法文版中,各章是沒有標題的。英文版譯者根據討論的地區對各章作了命名, 中文版沿用了英文版的這個做法。⑨筆者聯想到費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論,費指出,“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與西洋的 格局(團體格局)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象把一塊石頭丟 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詳見費孝通:《鄉土中國》之“差序格局”章,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筆者認 為兩者有接近之意,或許費的觀點是受此啟發。⑩這些氏族完全遵循父系繼承的原則,而一般這種原則都表明圖騰組織(氏族),更確定 地說是圖騰崇拜趨于消亡(p56,p69)。

〔責任編輯:陳家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色噜噜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国产精品成|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青青操国产视频|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麻豆|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欧美成人二区|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欧美五月婷婷|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欧美在线一二区|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欧美一级高清片久久99|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毛片不卡|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亚洲第一色网站|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www.亚洲一区|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亚洲人免费视频| 久久美女精品|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色|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日本成人一区|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日韩在线第三页|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少妇精品在线|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国产主播喷水| 午夜免费小视频|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亚洲91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网视频|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