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霧都倫敦的一條大街上,有一幢古典建筑,門口墻上掛著一個藍色牌子。藍牌上第一行用英文寫著中國人熟悉的名字:舒舍予(老舍)。下面寫著他的身份、作品及生卒年月等。
倫敦、利物浦、伯明翰、愛丁堡、曼徹斯特……都有這樣的名人藍色門牌,共計900多塊,其中70%設在倫敦繁華區。這些藍色門牌由鐵質搪瓷制成,為直徑350毫米的圓形。上面有6行英文。第一行字比較大,寫著人名。下一行是他的職務、身份,再就是在何領域有何卓越貢獻、生卒年月。最后一行是某年某月“在此居住”。
英國政府規定:凡掛了藍色門牌的房屋,一律不得拆除或改建,屬受國家保護的文物。這些經歷過滄桑的老屋子,絕大多數沒有建成博物館或紀念館。房主以前怎么住,現在還怎么住,只是不得改變房屋外形,房主有責任定期維修,保持房屋整潔完好。
英國有著尊重和愛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傳統,因此把掛藍色門牌視為弘揚傳統、發展文化的一項重要工作。政府專門設立了“藍牌委員會”,負責資格審查工作。掛藍色門牌的房屋主人或者曾經住過房屋的人要具備4個條件——必須是某個領域公認的杰出人物;必須為人類進步和造福作出重要貢獻;必須有一定的知名度;逝世而且誕辰超過百年者。
符合上述條件的掛藍牌者有恩格斯、達爾文、莎士比亞、狄更斯、瓦特等,他們中有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以作家居多。
在英國居住和工作過的外國人也在掛藍牌之列,這些外國人還要具備這樣的條件:在本國名聲顯赫,并有國際影響;在英國居住時期是他一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比如恩格斯的親密戰友馬克思,不但在英國有藍牌,還有陵墓。再如中國著名作家老舍,他于1924年至1929年在倫敦教過5年書,而且在倫敦寫過成名之作《二馬》。
英國從1867年開始為名人故居掛牌,首位享此殊榮的名人是詩人拜倫。迄今,已有900多位名人的故居被掛上藍牌,但其中外國人只有30多位。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獨立之父”甘地,是堅決反對英國殖民主義的領袖。他在英國的故居也被掛上了藍色門牌。小小的藍色門牌,折射出英國人對全人類共有的優秀文化的尊重和愛護。
(邱寶珊薦自《周末》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