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希望,是未來縣域經濟的主體#65377;未來縣域經濟的競爭,將主要體現在民營經濟的競爭上#65377;因此,只有把民營經濟作為縣域經濟增長的內動力和生長點,不斷改善民營經濟的生存環境,提高民營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健全民營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縣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打開縣域經濟發展嶄新局面#65377;
關鍵詞:縣域經濟;民營經濟;工業化
中圖分類號:F121.2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6-0156-02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民營經濟已經或正在成為縣域社會投資的主體和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65377;黑龍江省現有66個縣(其中縣級市19個),改革開放以來,縣域經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65377;截至2005年,全省縣域生產總值1 955.7億元,比上年增長16.2%,比2002年增長40.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4個百分點#65377;縣域人均生產總值8149元,比2002年增長39.1%,年均增長11.6%#65377;全省縣域工商稅收占全部稅收比重88.8%,比2002年提高2.2個百分點#65377;縣域全口徑財政收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3%,比2002年提升0.7個百分點#65377;全省縣域農民人均純收入2 990元,比2002年增長47.4%,年均增長13.8%,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6個百分點#65377;縣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 794元,比2002年增長37.6%#65377;其中,綏芬河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 095元和11 444元,為全省最高#65377;全省縣域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65377;
一、民營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最具成長性的經濟力量
相對靈活的經營機制為民營經濟創造了市場活力#65377;民營經濟大多與市場經濟有著天然的聯系;民營經濟產權明晰,經營靈活,勞動用工制度#65380;工資分配制度均可根據市場競爭需要自主決定和調整;民營經濟還具有應變能力強,富于創新精神,敢于承擔風險等優勢#65377;正是憑借著這種機制靈活的優勢,民營經濟活躍在品種多#65380;批量小的加工#65380;配套領域和本小利薄的零售#65380;服務領域,從而使這些領域的競爭更加充分,市場更加靈活#65377;民營經濟不僅獲得了自身的長足發展,而且通過兼并#65380;收購以及民間資本進入和參與國有資產重組等多種形式,推動了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加快了產權多元化和縣域經濟的市場化進程#65377;
2.民營經濟是擴大就業,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徑
縣域民營企業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渠道,也是城鎮下崗工人再就業的主要場所,民營經濟越發達,人們的就業渠道就越多#65377;民營經濟作為工業化的主要載體和城鎮化的主要推動力量,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村全面小康的目標#65377;2005年,全省農村勞動力的17.6%在鄉鎮企業就業,占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民總數的41.3%;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5來自鄉鎮企業#65377;
3.民營經濟能夠加快縣域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
縣域經濟要推進工業化必須依靠民營工業,一方面是依靠現有的民營工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是依靠民營增量資金,投資于工業,擴大工業的總量#65377;2005年,全省十強縣一#65380;二#65380;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5∶37∶28,工業增加值占縣域生產總值的30.6%,比全省縣域平均水平高4.7個百分點#65377;而城鎮化首先應該是產業的城市化即要發展城市產業,在縣域經濟中,有能力進行投資的主體就是民間力量,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也是民營經濟#65377;
二、縣域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縣區政府缺乏對民營企業的足夠重視
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勁勢頭和它顯示出來的對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使領導干部長期存在的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歧視與偏見基本上得以消除#65377;但仍有一些縣區政府尤其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鄉鎮政府,沒有把發展民營經濟列入工作規劃中,沒有民營經濟發展的整體思路,沒有給民營企業提供必要的信息上的支持#65380;金融上的支持#65380;司法方面的支持與人才方面的支持,使民營企業基本上處于自生自滅#65380;自我繁衍的狀態#65377;這是欠發達縣域民營經濟發展的質量不高,速度不快的一個重要原因#65377;
2.企業內部技術#65380;管理#65380;研發力量的制約
黑龍江省縣域民營企業主要是個體工商戶,企業技術含量明顯偏低,從事信息#65380;環保#65380;醫療等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的民企很少,研發力量薄弱,致使產業升級難度很大#65377;此外,縣域民營企業以業主個人產權為基礎,管理方式落后,家族式管理相當普遍#65377;企業缺乏適應現代化市場發展需要的經營管理人才,企業高層大多是創業型,而不是管理型,經常憑經驗決策,科學化#65380;現代化#65380;信息化水平低,加之幾近蒼白的企業文化,企業難以按現代企業制度運行,面對激烈競爭#65380;瞬息萬變的市場顯出很多的不適應#65377;
3.民營企業融資環境亟待改善
近幾年來,雖然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各商業銀行相繼設立了中小企業的信貸部,但是無論從自身機制還是技術操作上,都無法適應民營企業發展的需要,民間融資的市場建設嚴重滯后,民營企業缺少獲得銀行信貸的正規渠道#65377;特別在縣域經濟欠發達地區,融資環境差,加之擔保和信用體系等中介服務機構不健全,企業普遍感到融資難#65380;尋保難#65377;企業融資難迫切需要政府加快擔保和信用體系建設,改善企業的融資環境#65377;
4.龍頭企業小而少,帶動能力差
縣域民營經濟發展較好的阿城#65380;雙城#65380;肇東等縣民營經濟比重占縣域經濟70%左右,其他縣占50%左右(而南方發達縣域比重都在90%以上),且縣域民營企業多集中在商貿服務領域,工業性企業尤其少#65377;蘭西縣3840個個體工商戶中,從業人員4485人,戶均僅1.17人,其中從事工業的僅158家,占總數4.1%,多數縣個體私營工業企業比重都不到10%#65377;這種發展落后#65380;區位分散#65380;規模小型化#65380;產業結構不合理的#65380;小打小鬧式民營經濟難以聚集發展,形成地區產品優勢#65377;
三、推動黑龍江省縣域民營經濟發展的對策
1.改善民營經濟生存環境,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1)加大宣傳力度,從思想上消除民營經濟發展的觀念性障礙,強調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廣大干部群眾尤其是職能部門的干部職工受到教育,深化認識,轉變觀念,為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65377;
(2)在縣域范圍內,強化政府為社會服務和管理方面的職能,加大監督和整治力度,堅決杜絕只收費不服務和相互扯皮現象的發生,提高職能部門依法行政水平#65377;同時要注意培養行業的龍頭企業,提高民營企業的規模和實力,為中小企業升級創造條件#65377;從根本上消除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性和政策性的障礙#65377;
2.民營企業加強管理,彌補自身不足
民營企業經營者要與時俱進,苦練內功,提高自身素質,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強化企業管理#65377;要跳出任人唯親#65380;家族式管理的圈子,實行“能人戰略”要不斷提高科學文化素養,完善知識結構,更新思想,轉變觀念,創新管理方式#65377;要樹立良好的信用觀念,搞好誠信建設,強化企業信譽#65377;要注重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在市場競爭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65377;
3.重構金融組織體系,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
縣域民營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嚴重不足表現為金融組織機構不健全#65377;重構后的縣域金融組織架構,應該是包括國有商業銀行#65380;地方商業銀行#65380;農業政策性銀行#65380;農村信用合作社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有機組合而成的功能互補#65380;結構優化#65380;運作有效的完整體系#65377;民營企業要拿到貸款,必須有擔保機構愿意擔保,因此必須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65377;政府的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征集企業信息,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制定企業信用評級的統一標準,來加強信用體系建設#65377;支持民營資本進入融資擔保領域,明確省財政對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給予信用支持,鼓勵其組建農村合作銀行和統一法人社,從根本上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65377;
4.農業產業化建設:為縣域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經營空間
縣域經濟主要是以廣大的農村#65380;農民為市場,其經營產業也主要是以農產品為原料,與農業#65380;農村#65380;農民聯系緊密,而且有許多縣域民營經濟主體本身就是農民,其生產經營地也在農村#65377;農業產業化建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建設民營產業化龍頭,這無疑將大大促進縣域民營經濟的發展#65377;如雙城市以雀巢#65380;娃哈哈#65380;旺旺#65380;匯源#65380;菊花味精#65380;南京雨潤等國內外知名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為龍頭,牽動全市糧食#65380;乳制品#65380;禽蛋#65380;肉制品等四個產業鏈條迅速發展壯大#65377;2005年,全市已有75%的農戶進入產業化經營體系,農民收入的65%以上來自產業化經營#65377;
5.堅定不移的打造縣域特色產業,搭建民營發展平臺
縣域特色產業是指一個縣(市)立足自身優勢,著眼市場需求,經過不斷培育而形成的具有合理規模,較高效益,明顯特色的行業,反映了縣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和特長#65377;許多縣市在民營經濟的發展上,也都十分重視對特色產業的培育,根據縣情打造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導產業#65377;如賓縣#65380;呼蘭等縣區,發揮毗鄰大城市和交通便利等區位優勢,建設科技產業園區,筑巢引鳳,集群式發展,園區的經濟總量已占縣域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65377;
6.加快稅收制度改革,完善稅收政策
國家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對東北地區國有大中型企業給予了一定程度上的增值稅稅收優惠,而地處同一地區的民營企業卻享受不到這種優惠,待遇的不同致使二者在市場競爭中有失公平#65377;因此,建議在一定條件下,對民營中小企業也可給予一定的增值稅稅收優惠或減免稅收#65377;對于所得稅的征收,應盡量避免重復納稅,可以考慮降低民營企業所得稅稅率,扶持民營企業步入正常的發展軌道#65377;
參考文獻:
[1] 周鴻武.制約黑龍江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性因素分析[J].商業經濟,2005(11):21-22.
[2] 谷永芬.培育民營經濟產業集群促進黑龍江省縣域經濟持續發展[J].商業經濟,2006(16):146-148.
[3] 穆德俊.關于縣域民營經濟發展的思考[J].經濟論壇,2005(13):31-32.
[責任編輯張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