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州九次黨代會確定東、西部經濟區發展布局以來,海西東西部經濟區域優勢正日益發揮出來。以格爾木市為中心,包括大柴旦、冷湖、茫崖等行政委員會在內的西部經濟區和以德令哈市為中心,包括都蘭縣、烏蘭縣、天峻縣在內的東部經濟區,相互呼應,齊駕并驅,共同發展,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局面。
2006年,東部經濟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88億元,較2004年凈增10.1億元,占全州經濟總量的15.2%;完成工業增加值8.77億元,較2004年凈增5.69億元,占全州的9.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57億元,較2004年凈增4.23億元,占全州的16.5%;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19億元,較2004年凈增0.62億元,占全州的14.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2453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9156.96元,分別高出全州同期水平0.6個百分點和0.7個百分點,實現了“十一五”開好局、起好步的目標。
與此同時,西部經濟區更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2006年,全地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18.5億元,西部經濟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06.81億元,占全州工業增加值的90.1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3.73億元,較2004年凈增37.8億元,占全州的83.5%;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01億元,較2004年凈增1.35億元,占全州的48.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3965元,高出全州同期水平37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967.32元,高出全州同期水平275.75元。
東西部經濟區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州委州政府提出的這一戰略發展的設想是完全符合海西實際,是非常正確的,是符合干部群眾意愿的。所以,我們要竭盡全力,將之加以貫徹落實。
在看到東西部經濟發展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還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東部地區工業化程度低,生產要素制約因素依然存在,資源循環利用水平不高;西部經濟區產品結構不盡合理,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循環利用水平低,工業發展不平衡,地質勘察程度不高等。
綜上所述,當務之急就是要正確認識東西部經濟區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統一思想,理清思路,發揮各自優勢,堅持工業強區戰略,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要繼續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突出抓好項目工作,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投資和人居環境,協調好社會各項事業同步發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宏偉藍圖已繪就,新的正程須跋涉,我們將不遺余力,努力去實現"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各項奮斗目標,海西將以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