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出于對文化的熱愛,現任新加坡Page One(壹葉堂)總裁的陳家強一直想開家書店,那時的新加坡雖然圖書市場還比較活躍,但對設計類圖書重視不夠,比較缺乏。他的直覺告訴他,這是一個比較有潛力的市場,于是他抓住這個薄弱環節,毅然向朋友借了相當于15萬元人民幣的錢,籌建了一家獨立書店,主要經營設計類圖書。
當時的新加坡主要書店大都以連鎖經營的方式存在,不僅有強大的資金作后盾,而且進貨也占有很大的優勢。陳家強剛剛成立的獨立書店由于資金缺乏,只好采用長期貸款的方式,賒銷外地圖書。他說,采購圖書的賬期一般為90天,于是他采用直銷的方式,集中用30天的時間進行銷售,而后用剩余的60天來周轉資金,用現金購買本地圖書,因為是現金交易,折扣低。初期公司只有三個人,于是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工作,早餐經常與午餐合到一起來解決。“自己相信自己”的信念一直支持著當年年輕氣盛的他。陳家強笑言,之前的飲食習慣他至今還在保持,也正是如此,他的身材才沒走形。
憑著自己的年輕沖勁,頭也不回地一直往前走,陳家強希望將不利的因素變為有利的條件,而有利的則變為更好。十年間,他都在專心經營藝術、設計類圖書,很多建筑師、廣告公司、服裝設計師、藝術家、攝影師都是直銷對象,他將設計、藝術的專業知識變為市場的機會。也正是因為這樣,他也成為這個行業的知名人士。對此他深有體會地說,要善于把握機會,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潛力,應充分去挖掘其能力,并加以利用。
20年前新加坡的設計師地位還比較低,薪水也比較低,他們只有通過圖書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這也為公司提供了迅速發展的機會。從1993年,公司開始開辦綜合書店,并在香港開辦了4家,以設計類、藝術類圖書為主,其中英文書占55%,中文書占45%。他一直堅信,如果能滿足設計師的要求,則一定可以滿足大眾讀者。現在集團在亞洲的書店主要分布情況是:香港4家,臺灣2家,新加坡1家,泰國3家,馬來西亞1家。陳家強表示,公司不實行連鎖經營,在同一城市不會有相同的兩家店,在設店布局上主要側重在大中城市,而且始終以推廣亞洲文化為己任,只有亞洲人了解亞洲文化、亞洲歷史,只有亞洲人才有資格進行這方面的開發探討。如果做不到,那是一種失敗。
Page One未來的目標主要是發展亞洲市場,他認為,將新加坡的不利變為有利,就是要發展亞洲市場,在亞洲主要城市開店,而后再通過亞洲延伸到西方國家。他指出,亞洲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太深了,亞洲文化不能丟棄,目前西方人對亞洲的了解還很缺乏,Page One要通過亞洲的主要城市將亞洲的資源延伸到西方國家。
書店不只是一個賣書地方,也是一個搜集資源、推廣文化的平臺。但是尋求一個比較適宜,又符合公司定位的賣場也很不容易,房地產開發商一般不太了解書店的功能, 所以有時很難達成共識。近兩年,香港的4家分店逐漸被接受,同時,開發商們也意識到書店商場的重要性,開始向公司發出邀請,并提供很多優惠條件或聯合開書店。之前,各地的Page One書店面積均走小型化路線。如今,市場在變化,公司也作了適當調整,新開的大型書店都在1400平方米左右。2000平方米以上的規模是未來發展的準則,也許會更大,但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據陳家強介紹,Page One公司除了渠道的拓展外,三年前也進行了出版方面的嘗試,資料從各地搜集,主要還是側重設計類圖書,由獨立運作部門進行出版,每年出版量達130種,他們出版的最好一本書已經被譯成13種語言。對于今后的發展,陳家強表示,公司以藝術、設計類圖書為強勢,未來還將延伸到兒童、文學、社科,在營銷方式上,主要還是以自己批發與零售為主。大陸的圖書零售市場已經對外開放,他們正積極進行市場評估與考察,相信不久的將來,大陸的一些大城市也將能看到Page One的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