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是誰?王德離休前是中共廣東省委書記。
1954年4月,我從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海南島某部轉業到廣州落籍為民,身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廣州工業建設。那時候他是中共廣州市委第二書記,第一書記兼市長是何偉。我被分配到廣東苧麻紡織廠任代廠長,就是市長何偉、副市長朱光、黃長水、丘哲、魏今非簽發的《委任狀》。所以是“代廠長”,我想大概有兩個原因: 個是原任廠長魏林,“三八式”老同志,還在中共中央中南局黨校代職學習,并沒有免去職務;一個是我這初來乍到連廣東話都聽不懂的24歲大兵,能頂得住一間市直屬地方國營大廠么?那時候工廠的領導體制還是實行蘇聯式的廠長對工廠黨委的決議有否決權的所謂“列寧式長制”。為此中共中央工業部部長李立三受到批評。之后先是改為實行“不穿靴不戴帽的長制”;即不提廠長對工廠黨委的決議有否決權,也不提廠長在工廠黨委領導下。李立三還是過不了關,又后來才改為實行工廠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
我到廣東苧麻紡織廠任職不久,何偉調到中央出任駐越南大使,王德便接任中共廣州市委第 書記,趙武城任第二書記,朱光、吳有恒、杜星垣、曾志分任第一、二、三、四副書記。我初到廣州的時候,廣州市和廣東省的關系,按中共廣東省委書記陶鑄的提法是:“同等規格,領導關系”。
我和市委第書記王德同志的第一次直接接觸,是這年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嘉庚老人到廣東苧麻紡織廠視察。市里的領導同志只有王德同志懂得陳嘉庚老人的閩南話,他是閩南龍海人,于是就由他陪同到廠視察并兼做“翻譯”。

王德同志1926年參與創建漳州第二師范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任團的支部書記。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漳州地下黨組織創始人之一。1928年11月至1930年6月,先后任共青團福建省委代理書記、書記、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省軍委委員,是1930年轟動全國的“5·25廈門劫獄斗爭”領導人之一;陶鑄負責劫獄,他負責接應。大概他和陳嘉庚老人有很多共同的話題吧,光是聽他們不停地談著,我一句也聽不懂。
陳嘉庚老人對經營企業很在行,問得很細。我呢,“不知輕重”,一概實話實說。當問及產品的工廠成本和市場售價時,老人嫌我們的利潤太高,大發雷霆,是王德同志替我向陳嘉庚老人解釋:按國家現行制度,產品由商業部門包銷,產品的市場售價由商業部門定,與工廠無關。于是陳嘉庚老人就高聲哇啦哇啦對著王德同志哇啦了一大陣,是王德同志告訴我:老人是在不客氣地批評他。陳嘉庚老人視察完畢,臨告別工廠時,我送他出廠門,他忽然停下來,問我多大年紀?我剛剛轉業不久,一緊張還是習慣成自然地來了軍人那一套 “咔”一個立正報告道:“報告首長,我今年24歲!”老人一看,笑了。聽說我才24歲,剛剛從軍隊轉業來經營工廠的一個大兵,也難為了,便轉而對我說了一大陣表揚和鼓勵的話。王德同志只告訴我:“他在表揚你。” 一句也不翻譯。后來有一次他曾告誡我:“民間以為:老年喪子、中年喪妻、少年得志,都是人生的一種不幸!”我想他當時不翻譯,可能與這話有關。
1957年我調到華南縫紉機械制造廠任廠長。這間工廠在當時很有點兒名氣,前任廠長趙元浩教授是經濟學家(解放前曾任香港達德學院教授,離廠后曾任暨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又是資深老報人,做過香港《華商報》的采訪部主任,筆頭犀利,為該廠寫過一本書,相當的提高了該廠的知名度。我接他為新任廠長,哪敢懈怠!暗自警惕自己,可別下了工廠的名聲! 時工作做得應該說大體上也還可以,工廠持續風頭未減,如《廣東畫報》創刊,對該廠作了大篇幅報道,配發了約我寫的文章;《羊城晚報》副刊《花地》的編者、已故著名作家林遐到廠約我就工廠的情況寫《高潮隨筆》,首批就以頭條位置連續發了三篇。這間工廠也是中國輕工業部的直接聯系廠, 《中國輕工業》雜志也約我寫了三篇企業管理科學論文,我還寫過一本《縫紉機械制造企業組織與計劃》。1958年“大躍進”期間,朱德委員長到廠視察過。朱老總最好接待,隨行人員只有個要求“不要給他上樓”。后來是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陶鑄,廣東省省長陳郁,都到廠視察過,陶鑄同志還幫忙解決了一項大問題。當時已是中共廣東省委候補書記、中共廣州市委第一書記的王德,曾多次到工廠來,和工人、和技術人員促膝談心。那時候工廠有6000多職工,生產三班倒,為此我們只能分兩次召開職工大會聽他的講話。他總是體諒我們,不厭煩。一次他在講話時滿頭大汗,身上穿的汗衫后背也被汗水濕透。我打開電扇吹他,他趕快過來關掉,告訴我:“吹不得!我坐國民黨監獄留下的毛病。”“文革”期間我才知道,他也和薄波他們一起坐過草嵐子監獄,“四人幫”曾千方百計要把他們打成“叛徒集團”,把王德同志關押了12年,才得平反。就是在這次開大會給職工講話時,他告訴我,他想兼任中共華南縫紉機械制造廠黨委書記。那時候很講究地方黨委一把手兼一間工廠的黨委書記,如創始者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上海市委書記饒漱石兼任中共上海國綿十七廠黨委書記。后來在“高饒事件”中高崗和饒漱石都被拉下馬,這種兼職的時興也就隨之銷聲匿跡。
此后我再也沒有直接接觸過王德同志。
只知道1982年8月17日他有給中共中央的胡耀邦寫過這樣封信:耀邦同志:
任仲夷同志回來說,中央擬提名我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的候選人。我深感不妥。我年紀大了,現已過七十六周歲,兼之身體不好有病,難于勝任。廣東老同志較多,廳局級干部要退下來的較多,為著工作較利于順利進行,省委也應有人帶頭離休才好。否則,免不了有人會說省委讓我們退下來,你們老同志這么多為什么沒有人退下來。在省委同志中我退下來最為適當。因之,我堅決要求離休。這樣于公于私均為有利,懇求允許、謹致
敬禮
王德
1982年8月17日
還知道23天后,1982年9月9日,有封《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致王德同志的信》:王德同志:
大會主席團收到了您給胡耀邦同志的信。您在信中懇切地提出不做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候選人。主席團常委進行了認真研究,考慮到您的健康狀況和您的誠摯愿望,經主席和全體同志討論通過,同意您的意見。我們謹代表黨的十二大全體代表,對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工作中對黨和國家所作的重要貢獻,表示衷心的敬意!希望您繼續關心黨和人民的事業,并祝您健康長壽!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
1982年9月9日
聽說這是中共首位自請退到底的高級領導干部。那時候廣州街頭小女孩跳橡筋唱的“橡筋歌”,就有什么“爺爺領著孫子干,爸爸邊站著看”,以及幾十歲,怎么樣;幾十歲,怎么樣;最后歸結為“七十,等待火化;八十,振興中華”。可不是,當時明令頒布的離休退休制度,似乎到了某級以上就不算數了。從電視上誰也看得到:全國人大、全國政協開會,上主席臺的一些老人,要有女服務員扶著上臺才行,散會站不起來也得女服員幫忙拉起來。不真的是“七十,等待火化;八十,振興中華”和“爺爺領著孫子干,爸爸邊站著看”!上行下效,有樣學樣,就是地方不大的首長,也大都是退了黨委書記,再到“人大”當幾年主任、副主任;退了“人大”主任、副主任,再到“政協”當幾年主席、副主席,此風好像迄今仍長盛不衰。唔,黑格爾對歌德說得好:“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
而“傻傻”的王德老人,卻是退到底!
退到底以后干嗎?讀書是王德老人這時候的第一要務。
1983年5月10日,王德老人托人帶給我 封信,信封里還裝有50元錢,那封信寫的是:蘇晨同志:
你好!

想買幾本書,你如有辦法望幫助!這些書請秘書在書店找不到,到內部書店(蘇按:當時還設有這種供一定級別官員購買“內部發行”圖書和緊俏圖書的“內部書店”)也沒有買到。我們這個內部書店,我向來沒有買到一本書。現在記住書名的,有如下三本:
1.新編中國現代史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山、復旦、廈大、武大、華東師大合編
2.毛澤東思想與中國文化傳統
廈大出版社出版(87年12月份)
3.中國紅軍長征記
鄭廣瑾等人著
此外有幾本歷史小說。書名記不起來,其中有幾本(不是全部)我想買,你如記得書名望告知,我看后再告訴你其中有那幾本我想買的。 麻煩你,謝謝!祝 工作順利!
王德
五月十日
那時候我也是花城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又和廣東省新華書店總經理孫洪武是老戰友,至少在各省的一些出版社頭頭中都有熟人,要找幾本書還不容易得很。只是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編中國現代史》,因為是幾所大學的教科書,一時找不到。
我想這是王德老人很想得到的一本書,一定要幫他找到。
江西人民出版社我沒有熟人,但是已故的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副社長、《百花洲》雜志主編祝方明我認識,心想他解放前畢業于中山大學,曾在兩廠做地下工作,一向挺關心廣東,必會知道王德老人是何等可敬的人物。于是寫信給他。他親自到江西人民出版社的樣書室給找到,航空寄給我。我派人把王德老人所要找的書找齊給他送去,附了一封短信,并退回他預交的50元錢。
老人打電話很嚴肅地責問我“為什么不收錢?”我說:“出版社有向一些讀者贈送樣書的制度,他們不收我的錢,我怎么收你的錢?”他還是說:“這樣我以后可不敢再求你了!”
其實這么點兒“小事”,在某些大首長,多半是讓秘書打個電話來:某書記要什么什么書,你們趕快給找齊送來!哪還會提什么錢字,更何勞大首長親自寫信懇求?
王德老人是收到書、司清楚為什么沒收錢,才鄭重其事地寫了短信代收條,派人送給我的。那短信代收條是:蘇晨同志:
你好!
信、款收到。承你幫助,感甚!
特此致謝,祝
工作順利!
王德
七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