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Arco
今年的Acro有來自全世界的218家畫廊,這其中四成左右是西班牙畫廊,并有14家韓國畫廊參加其主題國“當今韓國”項目,4家來自中國的畫廊參加了“人民公園”的項目。整個展會中西班牙語系的人士人頭攢動,但也頻繁可見亞洲面孔。
Arco能夠達到今天的成就,和來自其政府或者說皇家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這種支持不僅是口號上的,而是很實在的資金支持。使得Arco不僅有良好的場館和展出環境更是有底氣去組織大型的研討會和各種交流項目(向數百位國內外的學者和策展人發出邀請,提供機票、住宿和講座費等),不計成本地邀請其他重要藝術機構如Artforum雜志和Tacshen出版社等參加。同時政府明確地號召并鼓勵國內各種美術館和收藏機購買收藏作品,從Arco基金會到馬德里的三大美術館(普拉多美術館、瑞納·索非亞當代藝術館、蒂森·波那米薩美術館),以及萊昂當代美術、加列侯當代美術館、HAPFRE基金會等都帶著預算前來進行年度“消費”。這種美術館級的收藏項目對許多畫廊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當然這種政府扶植的策略在取得民間組織難以企及的成就的同時,也使得這一藝術博覽會有著某種“國營”色彩,政治與外交的目的非常明顯。
整體來看今年的博覽會現場,作品多以好看好賣的架上作品為主,大型裝置、多媒體作品及實驗色彩濃厚的作品并不多。有幾家畫廊在展示著現代主義的大師之作,但不知是否是由于2003年畢加索作品在展場失竊事,總體上這類型的畫廊非常少,所呈現的也多是小型雕塑或是小型繪畫、素描。大手筆的現代主義作品非常少,完全無法和Basel博覽會相提并論。
在當代方面有很多非常顯眼的著名作品,比如Galeria Elvira Gonzalez帶去的美國藝術家丹·佛萊文在1985年創作的燈光裝置作品;剛剛在紐約MOMA舉行個展的加拿大藝術家Jeffwall的作品;有家墨西哥的畫廊整個攤位全部展示著Jeff Koons的大型作品;當紅藝術家Julian Opie也讓人印象深刻,不僅由英國大牌畫廊Lisson代理,更是在許多畫廊的攤位上出現,連馬德里城區中一家住滿藝術界人士的Boutique Hotel都收藏了他的作品并在大堂展示播放。所有的交易價格以歐元為單位,而非美元報價,無形之中感覺藝術品的價格在整體上漲。和整個歐洲的局面一樣,價格不超過萬歐元的年輕藝術家作品還是很多。
但是對于非西語系統的人來說,博覽會的呈現上帶來的信任感不夠強烈,mce booth“好看”的攤位很多,但很多也僅僅是好看而已。某些好看的攤位甚至有著電影搭景效果,猛一看都很像某大師之作,但細看標簽又完全不是。就如同在美術館看杰克遜·波洛克的作品,最俗套的一句感慨就是:這么隨便畫畫我也可以啊。可以畫成如此的大有人在,但能成為波洛克的只有這么一個人。還有一家西班牙畫廊叫做Hy Name’s Lolita Art,我的名字叫洛麗塔。當然了,畫廊的名字無可厚非,但展出的作品實在不敢恭維。盡管如此,現場的成交量卻必定是很客觀的,有個別畫廊另租一個攤位做庫房,主攤位上賣完了的畫立刻去庫房取新的掛上。
碰到同行的中國收藏家表示,參加這種國際級的博覽會還是很開眼界,看到 些感興趣的作品,價格也并不貴,但是總體感覺對畫廊和藝術家很多都不知出處,看了藝術家的簡歷也有點不知所云,最終沒有購買。和他一樣,大部分非西班牙語系越洋而去的參觀者或收藏家都是持觀望狀態。
主題國——韓國文化年
1994年起Arco建立了“邀請榮譽主題國”制度:即每年邀請一個國家作為該屆藝術博覽會的主題國。參加過這一單元的國家先后有法國、意大利、奧地利等。都得到了參與國政府、文化部的贊助支持,這一單元充分調動了國家文化戰略與輸出的積極性,將國家資源與以個體為單位而努力的畫廊資源整合,共同呈現給觀眾。
今年也不例外,主題國家為韓國,其主題展名為Korea Now,當今韓國。14家韓國畫廊集體亮相,包括了我們熟知的Arario畫廊、Hyundai畫廊、Gana畫廊、Park Art、Cais畫廊、Kukje畫廊等,但是最近在北京開了分支的韓國著名畫廊PKM畫廊并未出現。該項目的負責人Jungwha Kim申稱此次項目是為了全面地介紹和推進韓國當代藝術,讓歐洲和世界認識到除了電器、汽車及與北韓的關系而聞名的韓國也有著豐富且活躍的當代藝術世界。為了響應這一項目,韓國領導人出席了Arco的開幕儀式,黑色西裝的保安排成長龍。這種政治保護下的形式,使得Arco成為博覽會中雖然不是最頂級或最奢侈,但是最嚴格的,進出門都需要安榆。

政府官員的到來規模隆重、發言冗長,但此單元確實體現了韓國畫廊的強大實力。Gana畫廊專門用一個攤位展了最近幾年比較炙手可熱的藝術家Yong Hoji用廢日輪胎切割而重新做成的十余件雕塑裝置,筆者先后兩次路過,負責人都在忙著貼紅標。近幾年,數家韓國畫廊都與中國藝術家展開了程度不一的合作,不過此次他們帶去的都是韓國本土藝術家,包括許多非常年輕的新星藝術家。Hyundai畫廊帶去了他們的兩位韓國藝術家KimJoon和Bae doonsung。Arario畫廊OsangGwon、Dongwook Lee、YoonyoungPark。Park Ryu Sook畫廊只做了一位年輕藝術家Kwon Ki-Soo的個展,其色彩鮮艷,構圖活潑,與中國的七零后藝術家的某些面貌頗為相似,很遺憾當時沒有詢問價格,不過相信是遠不如中國同年齡的藝術家。
出名的研討會
Arco和紐約Armory Show軍械庫博覽會在這個冬天平分秋色,因為今年的Armory比往年的早,所以兩個活動都趕在了二月的中下旬。基本上參加的畫廊都不太兼顧。去年的Armory Show的門票就要一千美元,惹來一片罵聲,但今年反映頗佳。以往的Arco都以其論壇活動的出色而出名,但今年似乎并不是反響很好。前面談到了Arco由于來自官方的支持所以有能力也有心認真組織研討會,本次Arco國際當代藝術專家論壇會邀請多位在藝術領域里的知名專業人士來參加演講。
論壇中“亞洲地圖”單元由西班牙巴塞羅那亞洲之家(CASA ASIA)的負責人Menene Gras策劃組織。連續三年以來,該論壇已邀請很多亞洲當代藝術領域內的專業藝術人士,建立了一個共同及長久的信息交流網。今年,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的總監王涵小姐、策展人盧迎華、策展人黃篤、評論家田霏宇PhilipTinari受邀在此次論壇中發言,分別從中國市場、現實、藝術家狀態、海外觀點等方面介紹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大環境及特點。但遺憾的是,經過精心組織過的論壇活動并沒有很好地宣傳以致觀眾寥寥,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者根本沒找到活動場地。
中國部分——人民公園
十年前香格納畫廊就曾前往參加Arco博覽會,近幾年亦安畫廊、現在畫廊、空白畫廊等也都在這博覽會出現過。不過普遍反映在Arco的生意情況并不好,歐洲普遍還是認為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太貴難以接受,甚至兩位中國畫廊家干脆放下自己生意不做,去買了一些歐洲藝術家的作品回來。盡管如此,中國畫廊前去參加,吸取一些國際博覽會的操作經驗還是很有必要的。
今年參加盧迎華所策劃的“人民公園”主題的中國畫廊有四家,分別是:北京u空間帶去了陳劭雄與劉鼎的繪畫與錄像作品,唐人畫廊帶去尹朝陽的繪畫與雕塑作品,麥勒畫廊帶去了艾未未的裝置作品,泰康畫廊帶去顏磊與洪浩的作品以及謝文躍的攝影作品。策展人盧迎華說:這項目“既是個展覽計劃,也是一個引子,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從各個角度探索和討論大眾的集體意識及塑造和開發這種集體意識的各種體系性的力量。這個多層次的項目所呈現的藝術項目結合了藝術家本能的美學感知力和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中形成的視角并對其所做出的反應,從而探密深究現實中噯昧和灰色的地帶”。這一項目中所呈現的作品都是來自于這些活躍、富有創造力并已經建立起自己的聲譽與市場的藝術家,作品也都是這些藝術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除此之外,還有瑪蕊拉畫廊帶去陳可與韓雅娟的作品,LA畫廊也帶去了幾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西班牙的GaleriaMoriarty畫廊展出的是翁奮的攝影作品。
在博覽會結束之時并未明確聽到中國畫廊作品出售的消息,但是詢問和預訂的人不少。麥勒畫廊用整個攤位只展示了艾未未的木材裝置,售價高達三十萬歐元,而唐人畫廊所帶的尹朝陽的詩人系列,許多人都中意其繪畫,但畫廊為尊重藝術家的創作不愿將此系列的繪畫與雕塑拆開銷售,而期待更理想的買家。
如果要用一句話結束此文的話,那我只好說:如果你想買中國當代藝術,那就多去參觀CIGE博覽會;如果想看最頂級的國際當代藝術,那就去參觀Basel博覽會;如果想看最“酷”的作品去Frieze博覽會,Arco去一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