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中國股市震蕩,引發全球股票市場的下跌,不僅令全球注意到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所占的分量,更表明中國經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此番中國股市引領全球股市震蕩的表現,清晰釋放出“中國因素”對全球經濟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的信號。而隨著2005年、2006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高速運轉,隨著中國藝術品在海內外天價紀錄的頻頻誕生, “中國因素”的影響力也正在世界藝術市場領域快速提升!一個相當奇怪的現象是,當中國藝術品市場與世界藝術品市場聯系越來越緊密的同時,它卻正在經歷自身的“調整”。 4月初,2007年的第一場春拍即將在香港如約舉行,春潮涌動下,我們的藝術品市場會何去何從?
價高照遠貨“國際流通”的高端精品將繼續出現
價高照遠貨,曾被本刊選為形容去年藝術品市場的關鍵詞(見本刊2007年2月號《2006’藝術品市場·二十個關鍵詞》),這句古玩界的行話是嘉德董事王雁南在2006秋拍前被問到是否擔心貨源問題時的回答。因為世道好,因為有天價出現,越來越多手上有好東西的收藏家,愿意將貨品拿出來拍賣。市場的高價,令很多人看到很多從前看不到的好東西——這就是“價高照遠貨”的意思。從目前春拍的籌備狀況來看,這趨勢無疑將在’07藝術市場繼續得到印證。在4月份即將舉行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征集到的拍品有藏家從1970至1996年間在法國國內大小拍賣會上搜集得來的瓷器精品(總估價達到6340萬港元至8720萬港元);也有銷聲匿跡數十年的大型油畫作品《放下你的鞭子》(估價約3000萬港元),該品自1954年后,首度公開曝光;崇源國際不僅將再次推出從日本著名收藏家千石唯司先生處征集的二十余件漢唐精美銅鏡及商周重要青銅器,更將與著名地毯收藏家Chamuel Sameyeeh先生首次合作,拍賣其收藏數十年的18至19世紀波斯地毯。在北京,作為全美國中國文物七大收藏中心之首的波士頓美術館委托中國嘉德在其四季拍賣中推出“波士頓館藏清早期瓷器”專拍。這不僅是波士頓美術館將館藏藝術品推向國外拍賣市場的首創,同時也開創了中國拍賣公司接受海外博物館委托的先河。有鑒于此,不難想見,2007的藝術品市場,具有國際流通特質的高端藝術精品將繼續出現在拍賣場上,大宗參與仍是拍賣場的主要景觀,角逐的焦點將圍繞百萬元以上的藝術品展開!

結構調整:古董地位提升或將超越中國書畫
2006年,市場遭遇“調整”,首當其沖的,便是近現代書畫、當代書畫拍賣的萎縮冷卻,曾經扛鼎拍賣市場半壁江山的書畫拍賣,買氣低迷。近現代書畫遭遇的萎縮性下滑,客觀地講,與之前投機炒作和操作出軌,導致市場過熱而生成泡沫不無關系。特別是中國傳統的近現代書畫市場缺乏國際行情的牽引,一旦沖破價格極限,投資與收藏的信心就變得非常脆弱和敏感,經不起震蕩。與之相反,古董,特別是高端古董的集體走強是2006’拍賣的顯著特色。在本刊2007年1月號的《2004-2006天價拍品回顧》中,前4名的天價古董成交紀錄全部誕生于2006年;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1.166億港元:紅木雕花鑲嵌緙絲絹繪屏風8050萬港元;清乾隆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號”寶騰腰刀46040萬港元;明17世紀田黃石雕瑞獅紙鎮4167萬港元;清乾隆白玉鶴鹿同春雙耳活環瓶1132萬港元。古董拍賣沒有產生海外媒體事先預測的受近現代書畫累及的“骨牌效應”,整體趨勢上升明顯!從2007蘇富比春拍的拍品中,我們不難看出古董地位提升的迅速:清乾隆御制翡翠和闃玉扳指七件連御制詩剔紅紫檀三魚朵梅海水紋蓋盒,估價待詢;清乾隆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龍鳳紋古玉璧御題詩插屏,估價待詢;清乾隆鎏金銅嵌寶石珍珠“太平有象”鐘,估價600萬至800萬港元。蘇富比的瓷器及工藝品總估價為4億至5億港元,而中國書畫總估價則在6000W港元左右!
當代藝術比重將持續放大警惕發生惡性循環
新年伊始,現當代藝術便在倫敦掀起世界藝術品拍賣的第一個狂潮,前所未有的在周內總交易額接近8億美元。人們驚呼“這個市場瘋了”。波普藝術的領軍人物安迪·沃荷(Andy Warhol)作于1974年的《碧姬芭鐸》,成交價為539.6萬英鎊;張曉剛作于1997年的《血緣系列:大家庭》,則以28.8萬英鎊成交。而回顧2006年,正是憑借春季全球市場刮起“中國當代藝術風”的契機,原本邊緣小眾的中國當代藝術在內地和香港的拍賣市場開始了自己的拍場神話。目前全球市場對現當代藝術的需求持續高開高走,受國際行情牽引,預料在2007年,中國當代藝術在市場上投放的比重將持續放大。在目前于紐約舉行的第l 2屆國際亞洲藝術博覽會上,當代藝術分量明顯增加,這正折射出目前市場對前衛的當代藝術的興趣和需求仍不斷上升——面對當代藝術市場的爆棚,許多熱情而新興的買家;中著當代藝術入市。但需要值得相當警惕的是,由于當代藝術這一門類的特殊性,如果拍場的火爆,令畫廊和藝術經紀人目光短淺,忽視自身藝術領域的專業建設,放棄對藝術本質的追求而熱衷于追逐市場效應,瘋狂地逐利和投機,最終引發藝術家群體因市場的暴漲而盲目自大,那么,當代藝術市場的惡性循環也許會接踵而至。實際上,2006年秋拍后期當代藝術的拍賣已經有冷峻的苗頭出現。
目前的中國經濟每年在以超過9%的速度增長。兩會期間,對于外界關注的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向好的問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認為,目前中國經濟10%的年增長率雖然較快,但并不是問題。目前中國買家已成為國際拍行爭奪的主要客戶之一,只要是精品,出手絕不手軟。有鑒于此,蘇富比亞洲區執行董事司徒河偉對即將舉行的春拍十分樂觀,他認為全球的經濟前景充滿生機,亞洲區更見強勢,搜集非凡珍品的客戶舉目皆是。因此,他相信今年的拍賣定將超越去年的高峰。當然。交易的盛火背后或許會隱藏更多的危機——收藏家們現在購買藝術品,就必須面臨將來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對于那些對交易市場不夠熟稔、對藝術史的知識也不夠豐富的新一代收藏家來說,這個風險更是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