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必曲,仍需立我志。竭誠為國興,努力不為私?!薄躁惙荚试娮?/p>
走進陳芳允先生的靈堂
我不禁 痛哭失聲
一位多么偉大的科學家
一個多么慈祥的老人
就這樣走的步履匆匆
幾天前 你還躺在病榻上
與你的戰友 一起探討
衛星通訊的整合問題
他臨走時 你還叮囑
再約請一位導航專家
來醫院作一次深入討論
沒有想到 帶著對祖國的
深深眷戀 和對衛星通訊的
最后牽掛 你卻永遠地走了
你的臨終囑咐 他再也無法聆聽
我詛咒蒼天無眼 為什么
如此無情 又如此不公
84年的人生旅途 對你來說
實在是太短太短
還有很多很多事
等待著 你去籌劃完成
然而 一切都無法挽回
惟有 你的光輝業績
你的崇高精神
你的人格魅力
你的慈祥笑容
猶如燦爛耀眼的星座
永遠閃爍在我們的心中
當年 你抱著科學救國的理想
走進清華園 吳有訓 周培源
葉企孫 薩本棟等名師的指點
使你對無線電子科學 情有獨鐘
當你遠渡重洋 從英吉利海峽
學成歸來的時候 淮海戰役的
殊死較量 已漸漸接近尾聲
為了拒絕國民黨航空委員會的調令
你曾忍痛自殘腳指 你說
一輩子跟著共產黨走 決不為
南京的腐朽政權出力賣命
就這樣 你懷著滿腔報國的熱情
投身于新中國的建設事業
在電子與空間科學領域
默默奉獻 建立了卓著功勛
第一顆東方紅衛星的跟蹤測量
第一顆遙感衛星的順利回收
第一顆同步通訊衛星的定位遙控
第一顆長征號運載火箭的升空
還有 中國的衛星移動通訊系統
中國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太多太多的第一啊 都與
你的名字緊密地連在一起
中國的幾十顆衛星 都在
圍繞著你們控制的軌道運行
當我們在家中 一邊品茶聊天
一邊觀看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
當我們在郊外 一邊欣賞美景
一邊享受和平生活的幸福安寧
世界風云的變幻
自然災害的行蹤
甚至 當遠在天涯海角的親人
捎來一聲深情問候的時候
那淚花閃爍中 也都飽含著
你的祝愿 你的歡欣
當然 我們也不會忘記
為了這一天 為了民族的復興
你 和千千萬萬個科技工作者
在大漠邊疆 在東海之濱
在原始森林 在荒山禿嶺
披肝瀝膽 無怨無悔地奉獻著
自己的寶貴青春
啊 陳芳允先生 你不僅是一位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而且 還是一位戰略科學家
那著名的863高技術發展建議
就是你 和三位著名科學家
對中國未來前途命運思考的結晶
盡管 你是一位科學巨星
你的生活 卻十分簡樸
居室里 簡陋整潔 普普通通
即使到了晚年 還堅持自己給自己理發
你說 這已經成了習慣
自己能做的事情 就不要麻煩別人
這也是 你的一貫作風
一談起你的貢獻 你總是搖搖手說
現在的科研工作 都需要集體完成
你獲得的所有獎章 都是集體之功
啊 我們的科學家 我們的陳芳允
在這最后的訣別時刻
請允許我 肅立在你的靈堂前
以祖國人民的名義 向你深深地
深深地 致敬鞠躬
陳芳允(1916年4月3日~2000年4月29日),無線電電子學與空間系統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
在中國科學院電子研究所工作期間,陳芳允主要從事電子線路和雷達方面的研究工作。他首先提出利用采樣原理制作實用的采樣示波器。在配合我國原子能研究方面,他所領導的研究室成功地研制出多道脈沖分析器,填補了我國核彈試驗中一項重要測量儀器的空白。陳芳允參與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以及發射同步定點通信衛星的工作,他提出的很多方案,對我國通信衛星的發射都起到了積極作用。1986年,陳芳允與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聯合向中共中央提出了發展我國高技術的倡議,即“863”計劃。陳芳允多次獲科技進步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9年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