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寶寶活潑好動,機靈聰慧,發散的思維讓人感嘆成長的精彩。可是,贊賞的同時卻也苦惱,聰明的寶貝為何老走神,年輕的爸媽陷入了沉思……
家長互動 晨晨爸爸
我的孩子3歲,對什么都感興趣,是個聰明的淘氣包,在家里一刻不停。對于動手操作的內容,興趣不高,每次讓他拼圖的時候,他坐下來一會,就要逃跑,還大聲地嚷著:“寶寶不要拼,不要拼。”為此他媽媽很擔心,愛動不愛靜,一讓他坐下來就不高興了。是否孩子學習方面的注意力不夠專注?可我沒覺得是什么大問題,男孩子都是這樣的,小時候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的通病,等孩子長大些,懂事些就會很好地控制自己了。
聰聰媽媽
我家寶寶兩歲半,也很頑皮,但對于學本領上倒是一點也不含糊,特別是認字學習中,他的注意力還是很集中的,要不怎么能每次都記住認讀卡片上的生字呢?在每天半小時的認字時間里,他都能很認真地學習,現在已經能夠認識500多個常用字了。不過有時候還是會走神,想離開,但是每次我們都用玩具哄著他,并告訴他堅持半小時認字學習以后才能帶他外出活動。時間一長,他知道再怎么鬧也無濟于事時,也就乖乖配合專心完成了。所以我覺得注意力的培養要從小開始,并且不能由著孩子任性,家長要有明確的要求。
言言媽媽
我家寶寶3歲半,我覺得注意力培養很重要,若是小時候沒有養成好的習慣,不管今后學習什么都會分心、走神,那就要影響以后的學習了。所以我從小就特別注重寶寶在注意力持久性上的培養。例如:看布書的時候,我會講一句,寶寶跟講一遍,并告訴寶寶其他玩具要等寶寶看完書以后才能玩。另外在我們學習新內容的時候會選擇在一個比較安靜、沒有嘈雜聲音的環境下進行。
注意是心理活動的一種特征和需要。注意力決定了每個人信息采集、信息處理、信息加工的能力。嬰兒期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關鍵時期,不注意這個階段的注意力規律往往會造成孩子認知效率低下、急躁、浮躁、情緒不穩定,發展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為了我們每個孩子在今后的學業中提高效率,在學前期就注重孩子的注意力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這是孩子成長中的過渡,雖然有可能會延續到青少年甚至成年,但在培養寶寶的過程中,家長還是要多些耐心、細心和平常心,切實地辨別寶寶是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而非按照成人的高標準作為評估、對待、要求他們的準則。
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我們會發現,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在學習時精神專注、領會指令、掌握重點、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并對自己充滿信心。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做到注意力集中,那么當孩子無法控制自己而走神、分心時,到底是哪些因素在作祟呢?
認知不成熟——年齡越小的寶寶,越容易受外界的干擾,他們不知道事情的進展以及輕重緩急,以至于有些事情在意愿上非常想做,但卻無法有序、順利地完成。
心理因素——寶寶年齡小,對情緒的調節能力弱,容易被外界的風吹草動所影響,也就出現了對正在進行的活動或是學習無法專心的現象。
生理疾患——有些寶寶因聽覺或是視覺出現某些問題而無法辨別環境中該專注的事物。
腦發育——若寶寶的腦發展未能趕上生理方面的成長也會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活動無樂趣——寶寶對于沒有興趣的學習活動,就無法持續關注,也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
上給寶寶營造一個環境安靜、沒有干擾的活動空間。若是在看書的時候,就要把電動玩具拿走以免分心。
給寶寶參與學習活動的時間分配要合理。了解各年齡段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兩歲左右大約7分鐘;3歲左右大約9分鐘;4歲左右大約12分鐘;5歲左右大約15分鐘。
通過拼圖、說故事、數字游戲等活動提高寶寶參與興趣并加強對注意力的訓練,例如:限定的時間內讓寶寶找數字,或是拼圖等。
在活動中利用可愛的小貼紙或是糖果等獎勵寶寶是培養注意力集中的好辦法。
任何活動,在寶寶注意力還沒有轉移前,請做個耐心的家長,不要提前轉移他們的注意。
提倡親子之間的互動,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促使寶寶的興趣倍增,注意力才會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