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作出開發大西部的戰略決策,使得西部又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眾所周知,西部開發勢在必行,但如何開發,卻眾說紛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不妨將眼光投向國外,到那里去尋找開發落后地區的成功經驗,通過比較,拓展我們開發的思路,總結出些原則或模式時不無裨益。
一、美國歷史上開發西部的基本背景
美國歷史上的“西部”,最初是指從阿巴拉契亞山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地帶,習慣上稱之為“舊西部”,后來隨著美國領土向西的擴張,又把密西西比河到落基山脈之間的地帶稱之為“新西部”。西進運動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末,前后持續了100多年,正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時期——成年時期,美國的成長大都是伴隨“西進”而進行的。西部的拓殖在美國的歷史發展中起了重大的作用,美國著名歷史學家、美國“邊疆學派”的創始人弗雷德里克.j.特納用一句話總結為“西部問題只不過是美國發展的問題”。西進運動中,由于移民以罕見的規模和速度在西部進行開發活動,迅速地帶動了全國與之相關行業的發展,成為美國在經濟上由商業資本主義向工業資本主義轉變,并最終實現工業化的強大動力。
美國開發的過程中,有兩個大規模集中開發的時期, 一個是1860~1890年之間,這一時期開發西部的主要動力來源于皮貨貿易、土地投機以及奴隸主莊園的擴張。第二時期是1930-1970年之間,自羅斯福新政以來,美國政府陸續出臺相關法規,成立專門機構,加大對西部財政補貼和資金投入,實行各種優惠政策,進行流域綜合治理,大力發展軍工企業、高新技術產業,極大地改變了西部的經濟結構,使得美國經濟重心逐步西移,東西部經濟發展趨于平衡。
二、美國歷史上西部開發的成功經驗
1.交通運輸業的迅猛發展
美國的西部開發,實際上是大量移民進入廣大西部,并對西部各種資源進行利用,從而在客觀上促進西部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使得西部的開發充滿了無限活力。
(1)交通條件的改善為百萬移民向西部發展提供了便利,因而更有利地促進了“西進運動”的規模和速度。
西進運動興起后,西部拓荒業對日用品和生產資料的需求與日俱增,拓荒生產出來的剩余農產品日漸增多,又要求盡快運往東部,落后的交通極大地制約了東、西部的雙向交流,改善東、西部之間交通狀況的呼聲便日益高漲。同時,歐洲移民源源不斷地涌入美洲,東部有大量人口急于遷往西部,交通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
于是改善東、西部之間的聯系就成為發展經濟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東、西部運輸條件的改變可表現為①聯邦政府支付了826萬美元,發起“坎伯蘭大道”的修建。②伊利運河的修建。③鐵路。人們都說鐵路引導了移民的西進。因為:第 ,鐵路修建本身引起了大量勞工的需求,當年許多到美的華工即從事鐵路修建,第二,鐵路公司的建筑資金有很大部分須靠出售土地來籌集,移民是這些土地的主要買主,第三,鐵路建成后,需要沿線存在大量的人流、物流來維持鐵路的運營。
(2)交通運輸的不斷改進,為正在走向工業化的東部與尚處于拓荒階段的西部之間架起了交往的橋梁,有力地促進了西部由自給自足經濟走向商品經濟的轉化,同時,也促進了東部制造業的發展。
(3)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優化了西部的投資環境,提高了西部社會經濟活動的速度和效率。
2.實行聯邦“公共土地”政策鼓勵開墾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其西部更是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不僅可耕地比重高,且土壤十分肥沃,內河航運條件好,礦產資源蘊藏量也很豐富。
1862年美國通過《宅地法》,該法規定每個年滿21歲的美國公民或宣布愿意成為美國公民的人,只需交納10美元手續費就可以免費獲得無人居住的政府所有土地160英畝。只要定居和開墾5年,土地就永遠歸其所有,并且可以出售,也可以在居住6個月之后,按照當時的最低價格每英畝1.25美元購買。1873年通過的《鼓勵西部草原植樹法》規定,只要在自己的地產上種植40英畝的樹并保持10年以上,就可獲得160英畝聯邦土地,1878年又把造林面積降低到10英畝。1877年頒布的《沙漠土地法》規定,政府向那些愿意在干旱土地上修筑部分灌溉溝渠的人,以每英畝25美分的低價出售640英畝土地,而且可以在30年內付清。1878年實施的《木材石料法》規定,允許把不宜農耕,但有出產木材和石料價格的土地,以每英畝2.5美元的價格出售,每人限購160英畝。
3.利用軍事工業生產拉動經濟發展
聯邦政府通過各種渠道向西部傾斜財力,其中一個主要的方式就是增加軍事訂貨合同。二戰前夕,美國政府在確定軍事工廠與基地時就優先考慮將其建設在西部地區。二戰期間,軍事工業飛速發展,侵朝戰爭和侵越戰爭期間,國防開支劇增,成為聯邦政府財政支出的最大項目,從而導致了大量國防開支源源注入西部地區,大大加速了它們的經濟增長。
4.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美國西部地區土地價格低廉,資源豐富,氣候溫和,勞動力價格相對便宜,非常適合宇航、原子能、電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工業的發展。二戰以后,西部和南部抓住美國大量軍事工業轉化為民用的契機,迅速發展了宇航、原子能、電子等高科技產業。美國幾個最著名的高新技術工業科研生產基地,如加州的“硅谷”,北卡羅來納的“三角研究區”,佛羅里達的“硅灘”,亞特蘭大的計算機工業等都位于西部和南部。
三、美國歷史上開發西部對我國進行西部開發的幾點啟示
1.交通運輸業
美國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對其西部開發中的重要意義對我們的借鑒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我國西部由于歷史及自然原因,相對于東部來說,交通條件十分落后。
“要想富,先修路”,正是意識到交通運輸對西部發展的“瓶頸”影響,黨中央才決定投入數千億元改善西部交通狀況。交通條件的改善對西部大開發也將有三方面的意義。(1)有利于更好地開發西部資源。我國的西部地域遼闊,各種資源十分豐富,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西部各省市區幾乎都有極為豐富的旅游資源,不論是自然風光,歷史古跡,還是民族風情都非常引人入勝,而要把以上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經濟優勢,交通是必不可少的紐帶。
(2)將大大促進西部與東、中部的商品、人員、資本等的交流。交通運輸的發展是開放與交流的前提,并且這種開放與交流對東部與西部都有很大的好處。
(3)在東西部交流的過程中,西部人的觀念將發生根本的改變,隨之而來引起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變化,這種變化將是西部發展巨大而持久的內在動力,使得西部進入自我更新、自我推動的良性循環。
2.靈活優惠的土地開發利用政策有助于推進我國西部大開發進程
我國西部土地政策要實現促進人們對資源的開發利用,一方面要引導本地人充分利用資源,另一方面要使投資者有興趣來開發當地資源。美國土地政策的靈活性是我們首先學習的。
19世紀美國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向西部遷移,制定了靈活多樣的土地開發優惠政策,極大地推動了西部開發的進程。美國因為土地可以私有,當然可以通過贈送土地的方式來鼓勵開發落后或貧瘠地區。我國實行土地公有制,不可能用同樣的方式來鼓勵西部開發,但是完全可以制定其他多種優惠政策來發動西部開發的積極性。可以考慮將一定面積待開發治理土地以低價、無償或先期注入資金扶持的方式,承包、分租或批租給單位和個人,在治理開發的前期給予貸款、補貼、貼息,雇用工人工資,醫療有保障等政策,規定幾十年不變。政府的目的就是先投錢,慢慢少投錢,鼓勵養活并穩定一部分人長時間甚至一生以種樹種草、治理土地為業,等到土地治理開發產生明顯經濟效益時,政府通過各種手段鼓勵承租者將所得到利潤用于土地更大面積的治理開發,而決不收取利潤,一直到形成土地開發的良性循環。
3.重視發揮高科技產業對我國西部產業結構調整的拉動作用
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發戰爭財,發展了一批具有相當技術水平和規模實力的軍工企業,這些軍工企業大都分布在美國的西部地區。進入冷戰時期后,美國大量的軍工企業轉化為民用,利用原有的軍事高科技基礎,再加上西部地區豐富的資源以及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西部地區以宇航、原子能、生物、電子等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迅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美國西部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的步伐。我國西部地區早在“三線”建設時期就發展了一批出于國防考慮的重化工工業和軍工企業,奠定了西部地區相對雄厚的工業基礎,但沒有利用軍轉民時機,大力提高技術層次,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所以,導致目前整個西部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進展緩慢,工業效益不夠理想。西部地區應該利用原有較強的技術力量和工業基礎,在個別地區、個別行業集中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使其成為帶動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的 “龍頭”。例如:西部地區擁有酒泉、西昌兩個衛星發射中心,西安飛機制造基地,重慶鋼鐵和汽車生產基地,蘭州石油化工基地等等,都可以為發展高科技產業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持,西部地區也可以通過建設自己的“硅谷”來提升自身的產業層次和素質。
4.思想觀念的轉變
美利堅民族以充滿活力,敢于創新,崇尚個人奮斗著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都是在不斷地開拓中前進的,而西部的開拓尤其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在中國,可以說西部開發的最大障礙即是人們思想觀念的落后。西部開發,開發西部人的頭腦比開發資源更為急迫,關鍵是改變觀念。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因循守日,懶惰等無不阻礙著西部人對貧困落后的突破。思想是行為的內在動力,思想不徹底改變,其做法難以改進。同時,人們常常抱怨每年西部都要流失大量人才,同時又不引進人才。待遇低是一個客觀原因,但西部沒有市場推動,經濟還沒發展到求賢若渴的地步,對人才的流失還沒有切膚之痛,不能給人才以足夠的尊重和發展空間是另一重要原因。
而要徹底改變這些落后的思想觀念,打破這種不利于人盡其才的制度,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提高西部產品的市場化率,加強與東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往來,將西部的經濟生活并入到全國生活的大循環中,促進其實現由自給自足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市場經濟生活將使發達地區的管理體制、經營理念逐步滲入西部人的頭腦,改變人們的思想,樹立敢于創新,積極進取的作風,形成對人才禮賢下士的觀念。同時,我們也要鼓勵西部的人走出西部,到先進的地區去學習,而后將先進的技術、觀念和資金帶回西部,建設家鄉,促進西部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