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元宵、看花燈、猜燈謎、舞龍獅……這些對我們來說耳熟能詳?shù)脑鼈鹘y(tǒng)節(jié)目,在寶寶眼里可都是新鮮、陌生的。今年的元宵怎么過?還是讓我們先來看看各地小寶寶們鬧元宵的新方式吧,興許這也能給媽媽們一些新的ideo。
上海 地上花燈琳瑯滿目,天上煙火竟相媲美 徐 琳
很多地方都習慣把元宵節(jié)稱為大年,所以這么重要的日子當然要帶著寶寶起好好熱鬧下。在上海,元宵節(jié)放燈是寶寶們最熱衷的游戲之一。
記得小時候一到元宵節(jié)也要放燈,那時候只有兔子燈,現(xiàn)在可以選擇的品種就太多了,有塑料燈籠、紙燈籠、生肖燈……寶寶喜歡什么我們就放什么燈。
塑料燈籠是一種既會叫又會發(fā)光的燈,而且根據(jù)每年的不同生肖又衍生出各種生肖燈,有的孩子就特別喜歡這種富有音響效果的燈,當然也有的寶寶膽子比較小,一時之間還不能適應(yīng),會害怕燈發(fā)出的音樂。
紙燈籠的造型就很漂亮,也更加傳統(tǒng),女寶寶都愛不釋手。但是由于是點蠟燭的,所以玩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在邊上時刻警惕。

如果寶寶喜歡自己動手,我們也可以買來簡單的紅燈籠材料,自己DIY做花燈。只要雙面膠往材料兩邊一粘,一個漂亮的大紅燈籠就誕生了,寶寶也會很有成就感。往門上掛,烘托一下元宵佳節(jié)的氣氛,也不錯哦。
在上海,元宵節(jié)還會放焰火,可是寶寶太小了只能當觀眾,不過可以由寶寶親自挑選他喜愛的焰火交由爸爸來放,然后在一旁靜候觀摩。看著五彩斑斕的煙花,孩子們也格外的興奮。
廣州 炮制湯圓賀新歲,靜中取鬧度元宵 劉妙京
在廣州,吃湯圓、觀花燈是鬧元宵的兩個傳統(tǒng)節(jié)目。想到去年抱女兒去公園觀花燈時被擠了個寸步難行,今年決定避開那里的萬頭攢動,一家人靜中取鬧,在家DIY湯圓。
聽到“做湯圓”三個字,1歲多的小宇馬上Y著手指高呼:“耶!”雖然堅持君子遠皰廚,可女兒摩拳擦掌、興奮期待的小樣,讓老公也情不自禁放下身段,捋高袖子前來幫忙。看到老公在用力地和糯米粉,小宇也揮舞雙手,憋紅小臉耍起空手太極。
幫小宇穿上罩衣,洗好小手,我從揉好的糯米粉團中掰出一小部分放到小宇面前的大碟上。等了半天,英雄終于有了用武之地,迫不及待的小宇伸出尖尖的食指,毫不客氣地摳下一大塊,然后,學著我們的樣子,把小粉團放到掌心,聚精會神地搓了起來。因為還不會控制力度,小宇搓出來的湯圓有的像干扁的柿餅,有的像尖頭的橄欖。父親看著這些奇形怪狀、大小不一的“湯圓”,笑紋滿面。母親按照老家習俗,做了個湯圓貼在小宇的腦門上,說:“恭喜小宇又長大1歲了。”貪新鮮的小宇從我及時送上的小鏡子里看到自己額頂湯圓的模樣,興奮地鼓起了掌。
煮熟的湯圓上桌了,小宇炮制的湯圓當然就是“主角”了。老公夾著沾有“佐料”的湯圓對小宇說:“寶貝,你做的湯圓,爸爸得壯著豹子膽才敢把它吃到肚子里。”老公的“滿臉愁容”逗得小宇更開心,似乎這樣的“湯圓”才是有水準的好湯圓。
遼寧 元宵傳統(tǒng)挨個秀,親子游戲享天倫 方 蕾
在東北,元宵節(jié)總是熱熱鬧鬧的,最經(jīng)典的節(jié)目就是吃元宵,看花燈,有些地方還會舞獅舞龍。而自從家里有了寶寶,元宵節(jié)就愈加能體現(xiàn)出全家團圓的天倫之樂。
剛出鍋的元宵,又粘又燙,不敢給孩子碰,也不敢給她多吃,怕消化不好。可孩子又到了什么事都想親自動手的年紀。于是,我找出一些乒乓球來代替。孩子很開心,在游戲中即懂得了分享的快樂,又鍛煉了小手。
看完花燈,猜完燈謎,意猶未盡,于是便在家里也掛起大燈籠和一串串小彩燈,我當然沒有忘記給孩子買個手提的小燈籠。到了晚上,我把家里的大燈一關(guān)上,看著寶寶穿著喜慶的衣服,提著小燈籠,腳步小心翼翼,燈光搖搖曳曳,宛若元宵節(jié)的小精靈。

舞獅舞龍,是寶寶最愛看的,但是天寒地凍,鑼鼓喧天,人山人海,確實不是寶寶久留之地。怎么辦呢?我還是一貫的原則: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我用彩紙給孩子剪了一條大龍,用透明膠布粘在一根筷子上,孩子就能親自舞龍了,爸爸媽媽也可以起加入,既經(jīng)濟實惠又樂趣無窮。孩子的快樂,其實就是這么簡單。
河南 火樹銀花厭元宵,繡球戲獅把春鬧 惠梵兒
生活在鋼筋水泥城市里的寶貝,正月十五的概念大概只剩下吃元宵和看燈了,沒有太多的趣味。今年元宵,我們決定帶寶寶到仍保留著元宵風俗的老家縣城里去,過上一個真正“普天同樂”的元宵節(jié),讓孩子見識一下中國民間的狂歡節(jié),暢快淋漓地鬧一回元宵!
華燈初上,我們?nèi)規(guī)е鴮氊惾チ酥行膹V場。廣場上人聲鼎沸,人們穿紅戴綠,孩子們拿著玩具快樂地跑跳。寶貝哪見過這般熱鬧,開心地只知道拍著手傻笑。這時,只聽見一聲響徹云霄的鑼鼓聲,舞獅開始了!那只“大獅子”和“大頭娃娃”很有趣。他們站在木槳上,“大頭娃娃”的葵扇拍拍這里,“獅子”就咬一口這里,“大頭娃娃”的葵扇拍拍那里,“獅子”就咬一口那里。有時,“獅子”還“裝睡”,等到“大頭娃娃”靠近,“獅子”才跳躍起來,圍著“大頭娃娃”轉(zhuǎn),好像捕到了獵物。
寶貝興奮得無與倫比,為了讓寶貝看得更清楚,我抱著她擠上前去,那“大獅子”看到漂亮的寶貝,溫順地垂下頭,寶貝壯起膽去摸摸那碩大的腦袋,高興得小嘴都合不攏。
除此之外,還有單人舞的小獅子和雙人舞的大獅,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漂亮威猛。引獅人除了剛才那個客串的“大頭娃娃”以外,還有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zhuǎn)繡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的“獅子郎”。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還表演了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看到如此熱鬧的場面,寶寶高興地直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