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中的固體顆粒即塵埃,在自然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尤其在沙塵暴等惡劣天氣里,塵土飛揚,遮天蔽日。人若吸入了一定量的塵埃,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大量的塵埃還會減弱紫外線的照射,影響動植物的生長和人的健康。此外,家具表面、窗戶玻璃外表面及衣服等,也常常會因落上一層塵埃而影響美觀。由此可見,在某種程度上,過多的塵埃的確給人類帶來了不便和危害。于是有些人就認為,沒有塵埃的空間該多好呀!此時的天空該多蔚藍呀!空氣該多清潔呀!
事實上,塵埃對人類生存也立下了鮮為人知的汗馬功勞,人類生活也確實離不開一定量的塵埃。
有了塵埃,太陽照射過來的光線就會以它們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開來,這才使得天空明亮,人們才能看到周圍的物質世界。否則,天空會是漆黑一片,人們將會生活在黑暗之中。宇航員在太空中看周圍世界之所以是漆黑的,就是由于沒有塵埃散射陽光而造成的。
有了塵埃,水蒸氣才會很容易以它們為“凝結核”而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凝華成小冰晶,于是就形成厚厚的云層;而這厚厚的云層,則具有“反射鏡”的作用,能把照射在它上面的一部分太陽輻射再反射到宇宙空間去,從而削弱了太陽的“威勢”,有效地阻止了地球溫度升得過高。所以,塵埃還是地球生物的“遮陽傘”。同時,云層對大量的紫外線還有反射和吸收作用,從而避免了人體受紫外線的過度照射。
有了塵埃作為水蒸氣的“凝結核”,才形成了雨、雪等自然現象,大量的降水澆灌了土地,補充了人畜用水,填充了地下缺水。反之,若沒有塵埃,水蒸氣將很難液化成小水滴和凝結成小冰晶,從而很難形成云、雨、雪。這樣空氣會極度干燥,土地會極度干旱,地球會烈日炎炎,而且溫度極高,人類則會無法忍受,生命也將無法存在。
塵埃還可以大大減少酸雨的數量。酸可以與堿、堿性氧化物、鹽發生反應,而塵埃中就含有這些物質。例如,建筑工地上的氫氧化鈣粉塵,就是一種強堿,它就可以和酸發生中和反應;石灰窯里的氧化鈣粉塵,耐火材料廠的氧化鎂粉塵,可以與酸性的云或雨發生反應,礦塵碳酸鈣、碳酸鎂、碳酸鋅等都可以溶于酸……這些反應的生成物是中性的鹽類,這就直接降低了雨水的酸度。
塵埃,還能提供很多金屬元素,例如鈣、鎂、鋅、鈉等,而這些都是植物生長的必要元素。
因此,適量的塵埃對人類的生存還是有很大的功勞的。據報道,近些年來,北美和歐洲對環境污染的治理效果很明顯,使排放到大氣中的塵埃物大大減少了,但酸雨數量卻增加了。目前,全世界科學家都在努力探討和研究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力爭盡量減少有害的塵埃污染,又能使大氣中保持一定的堿性物質而減少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