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分大小,只要不善于經營最后終究會走向倒閉重組的命運。而要看出一家企業是否善于經營,敏感的市場就是最好的觀測站,營收不佳、赤字高、應收帳款回收困難、經營者態度等等,都是企業不善于經營的很好的參考指標。
30年前,躋身臺灣300強的企業,如今,有1/2已經被淘汰出局。真是30年河東30年河西,難怪有人驚呼:臺灣企業的“壽命”竟然如此短暫!
近日,上市公司力霸、嘉食化無預警申請重整,引爆中華銀行擠兌風暴,總裁王又曾弟王事展與兒子王令一遭羈押,力霸關系企業接連遭受波及,導致投資人的股票很有可能變成壁紙,至于往來廠商、銀行的債權能拿回多少,誰都沒有把握。
其實,力霸、嘉食化會走上申請重整的末路,還是有跡可循的,諸如:“嘉食化連年虧損,遭銀行團緊縮銀根”、“力霸為嘉食化背書,被銀行團逼債”、“力霸財務吃緊,高價買亞太固網股票”、“友聯產物提前辭去力霸、嘉食化董事,劃清界線”等都是將發生問題的征兆;往來廠商如果建構了預警模式,有關人員也具備察微知著的觀察力,就不至于被對方蒙騙。
為了確保債權,企業內所有人員,特別是第一線業務人員,一定要對顧客的信用狀況抱持著危機意識??v然生意已經促成,也絕不能掉以輕心,要時刻注意顧客信用動態,按時加強誠信調查并收回帳款,才能以變應變,防患于未然,減輕呆帳的發生,進而提升企業的獲利能力。
預防呆帳管理有2大基本職能:預防和處理。預防職能包括在顧客爆發倒閉事件前進行的一切預防工作;處理職能包括顧客倒閉后處理債權的一切工作,目的是減少損失。預防職能又比處理職能更重要。
一家企業倒閉,被積欠的款項債權人或許會把原因歸于倒霉、運氣不好,但專業人士會追根究底找出原因,避免重蹈覆轍,并且找到快速解決債務的方法。
因果循環是不變的真理,企業倒閉之前必然會在經營上出現一些負面的表現,讓外界得以窺知。一般來說,企業倒閉通常逃不過以下8種主要原因:
銷貨不振
臺灣近年發生倒閉的案例,仔細分析一下,銷貨不振這個原因竟然名列前茅。
銷貨衰退,是惡性循環的開始。銷貨不振產生的蝴蝶效應,會造成毛利遞減,經費負擔日益加重,導致會計決算時必然發生赤字虧損;又因資金短缺,勢必要向外借款彌補,若業績持續不振,沒有大筆收入進帳,自然無力償還債務。
又因資金調度越來越困難,加上赤字虧損日益增大,造成虧損直線上升,最后雪上加霜,借款過多,成為引爆財務危機的導火線。
銷貨不振,收入馬上大幅減少,最容易導致企業財務周轉不靈。為什么銷貨不振?不外乎來自以下幾個因素:
A、銷售力不足。公司規模大小是生存關鍵,公司規模小,很難找到客戶。
B、缺乏經營資源。缺乏非常龐大的人脈關系,業績落后同業甚多,競爭不過對手。
C、缺乏品牌意識。沒有辦法掌握顧客需求的變化,也沒有建立差異化優勢,適應不了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D、公司砸掉一個好品牌。
赤字累積
一家企業長期虧本,加上不良庫存日趨增加,資金不斷失血,最容易導致企業財務周轉不靈, 最后無計可施,只好宣告倒閉。造成赤字累積有5個原因:
A、銷貨退回品及銷貨折讓增多。
B、應收債權回收延遲,帳款回收期限過長。
C、借款金額利息持續增加。
D、銀行停止融資,支付供應商的貨款吃力無比,又不能延長付款期限。
E、呆帳損失慘重。
帳款回收越來越困難
應收帳款收不回來,收入就大幅減少,最容易導致財務周轉不靈的惡夢。為什么應收帳款收不回來?原因不外乎是:
A、顧客誠信不足,惡意賴債。
B、顧客的帳款尚未收回,沒錢可以還債。
C、企業的收帳管理出現問題。
經營者放任經營
若經營者安于現狀,不重視研究發展,又不能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則企業就缺乏積極改善的意愿。放任經營的結果,容易導致競爭力大幅滑落。
連鎖倒閉
全球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受到客戶倒帳的牽連,導致自身倒閉的事例有增無減。實務上,可以觀察到一些企業為了搶訂單,明知顧客超過信用額度,仍然咬緊牙關接單生產,這種在高空走鋼索的超風險經營,必然常吃呆帳,容易引爆倒閉的定時炸彈。
自有資本短少
負債過多和自有資本不足,都容易讓企業陷入財務周轉不靈的絕境。尤其中小企業先天資金不多,為了能以小搏大,大多數經營者都知道借力使力,利用財務杠桿原理,通過借款來籌措資金。
不過,錢借得越多,負債就越多,負擔的利息就越沉重。如果生意鼎盛,還可以將正常運營的資金用來支付開支,但是,萬一外在經營環境惡化,銀行又緊縮銀根,要求擔保品才愿意貸款,經營者勢必告貸無門,只好兵走險棋,踏上賤價競銷的不歸路。
在舉債經營的過程中,若不能有效增加盈余,就會讓公司暴露在高度財務風險下,若因為財務狀況不佳導致下市等處分,吃虧的終將是債權人。因此,在放帳過程中,除了要積極觀察公司未來成長性之外,更需要考慮該公司的盈余狀況。
自戀性格的領導人
不久前,美國許多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企業首席執行官紛紛中箭落馬,連帶拖累原本所屬的公司,哈佛大學知名心理學家麥可·考教授認為,許多被迫下臺或岌岌可危的知名首席執行官,都具備自戀性格。
例如博德曼集團(Bertelsmann)前任首席執行官米德霍夫(Thomas Middlehoff)、世界通訊公司(WorldCom)前任首席執行官艾伯斯(Bernie Ebbers)、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旗下康凱斯特公司(Comcast)的董事長阿姆斯壯(Mike Armstrong)等都是。
過去,自戀性格的領導人,受到世人認同。因為利遠遠大于弊,他們的優點是能夠描繪足以改變世界的愿景,勇于承擔風險、獨立思考及采取行動及會以無比的熱情和毅力追求他們的愿景。但這類領導人同時擁有致命的缺點,對他人的批評過于敏感、難察雅言、面對外界奚落質疑容易生氣,甚至不惜孤立封閉、鉆牛角尖、好大喜功。自戀性格的領導人由于欠缺策略智慧,無法制衡本身的特立獨行、好行險招及不肯察納雅言等缺點,因此很容易讓企業關門大吉。
財務資源不足
企業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取得必要的資源和專業人才,企業領導人的愿景就會變成海市蜃樓。目前金融機構作風傾向守成,大都采取緊縮政策,經常在緊要關頭把資金抽回去,外來財務資源的中斷,也會成為企業倒閉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掌握客戶倒閉前的征兆
你聽說過“海恩法則”嗎?海恩法則告訴我們,在每一次危機發生之前,必然有數十次輕微事故和若干起未遂先兆,如果能及早洞察和讀懂這些征兆,就有可能避免失敗的危機。
任何一家企業失敗倒閉,也一定有跡可循,只要擁有財務危機預測的能力,稍加注意,深入查證,一定難逃法眼。
建構預警模式,先發制人
對于企業的財務問題頻傳,建立一套有效而簡單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式,和修練一個高度機警的團隊,就成為債權人最需要且必要的一種工具與方法。運用日常工作中較容易取得的一些財務資料和若干眼見事實,加上一些間接資訊,可以預測顧客在財務調度、組織管理、經營績效,或產業前景上出現不祥的端倪,以作為警訊,有效防患于未然。
企業倒閉前,如同地震降臨之前一樣,會出現相當多征兆:
一、在公司組織方面的危機信號
1、營業執照的法人代表與實際經營者不是同一個人。
2、公司名稱或負責人時常變更登記。
3、公司更換會計師2次以上。
4、董監事異動3次以上。
5、股東之間時常意見不合,造成工作經營方針搖擺不定。
6、股東時常變動而有退股的情形,使得資金不能正常運用。
7、股東都是親戚,或兄弟姊妹掛名,經營者本身掌握實際經營權。
8、公司時常休息或停工,顯示經營狀況的不穩定。
9、上市公司涉及內線交易的不法事情,被查出具體事證。
10、上市公司暨關系人涉及相關違法交易,被上級搜索約談,嚴格控管。
二、領導人言行舉止的危機信號
領導人出現反常行為,是公司運營不祥的征兆:
l、被媒體頻繁做負面報導,高層人員大量流失。
2、向銀行超貸,卷款潛逃。
3、對經營的行業不內行,沒有具備專業知識。
4、涉嫌做假帳、炒股價。
5、持有綠卡或他國護照,隨時有潛逃海外的可能。
6、奸詐、狡滑,善于掩飾行為。
7、涉足酒家、舞廳等風月場所。
8、經常不在公司處理公司業務。
9、喜歡賭博或炒股票。
10、經營非法事業或轉投資。
11、本身家庭不美滿,可能無法安心經營事業。
12、身體狀況不佳。
13、擁有太多其他公司的頭銜,卻本身沒有實際參與。
三、財務方面的危機信號
財務專家布魯(Blum)以現金流量的觀點,認為企業是一個“財務資源的貯水槽”,當下列情況發生時,企業失敗的幾率將大增。
1、貯水槽的容量變小時。
2、由運營產生的資源流入量減少。
3、債權人對資源的請求權變大。
4、企業運營所流出的資源增加。
5、當一個企業的資源等于零時,即視為失敗。
此外,以下情形也是企業失敗前經常可以看到的預兆:
1、機器及運輸工具等資產長期閑置。
2、所有動產或不動產皆自他人借貸或辦理設定抵押。
3、支票遭到大量退票或拒絕往來。
4、要求主要債權人延后兌現支票。
5、最大債權銀行要求償還借款。
6、企業負債過高,長期依賴銀行貸款。
7、向民間或地下錢莊高利貸借款。
8、股東或員工虧空公款或掏空資產(會造成運營資金不足) 。
9、財務結構不健全。
10、投資報酬率降低。
11、企業受到大客戶倒閉的牽連。
12、積欠員工薪水。
13、緊急出售不動產。
四、付款方面的危機信號
1、付款態度反常,比如平常遲,或每一個月的一定日期開票付款,后來就沒有固定了。
2、要求延期付款,或請求支票暫緩兌現。
3、開出的支票都集中在月底或月初同一天到期兌現。
4、突然變更付款方式。
5、要求短期內兌現的支票,換取現金折扣補貼利息。
6、借用員工或親戚朋友的支票。
7、用貨品沖抵應付帳款。
五、進貨量的危機信號
1、訂貨量突然增加或減少。
2、電話訂貨而且要求自己提貨或載貨。
3、利用種種借口大量訂貨。
4、在發生危機時,不管是暢銷或滯銷品都一并訂購。
5、對產品的價格、品質沒有嚴格要求。
六、營業方面的危機信號
一家企業運營困難發生的過程如下:無效率或不良管理→錯誤的策略及執行、無法預期事件→績效指標惡化→發生運營困難。
1、企業擴張速度長期超過銷售增長速度。
2、顧客的銷售額連續下降。
3、凈利潤增長比率沒有能夠按照規模擴大的比率相應增長,反而下跌明顯。
4、顧客有不穩的風聲,不正常進貨。
5、不正常的經營方式(如削價轉售換取現金,轉放高利貸) 。
6、受到往來大客戶倒閉拖累。
7、產品銷售渠道不明,貨品流向有問題。
8、與他往來的廠商拒絕提供原物料。
9、往來客戶減少。
七、庫存管理的危機信號
1、倉庫貨品進出記錄無人管。
2、存貨太多,堆積如山,造成資金凍結,增加利息負擔。
3、倉庫是租的,庫存品隨時可能搬動。
4、庫存品老舊又多。
八、員工士氣的危機信號
l、企業高層人員大量流失。
2、員工對公司不滿,籠罩著低氣壓。
3、基層員工流動率大。
4、干部間彼此不合、磨擦。
在觀察企業倒閉前出現的征兆時,財務危機預測的能力絕對不可少。最好,能冷靜深入觀察、理性分析原因、事事小心求證以及客觀易地設想。
判斷是智慧,判斷是能力,在風險衡量、蛛絲馬跡上,都需要講究判斷。判斷之后才有是非、善惡,判斷以后才有得失、輕重,開發顧客要有判斷之明,衡量風險要有判斷之智,確保債權要有判斷之能,能具備判斷的智慧,才不會被顧客誤導。(資訊來源:臺灣《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