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
近年來,中國在發展國際經濟方面實行“走出去”戰略。這一新的發展使得中國的國際關系發生具有本質性的變化。在此之前,中國實行的是“請進來”和“接軌”戰略。
在“請進來”方面,中國政府不僅為外資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社會秩序,對外資實行各方面的優惠政策,尤其是優惠的稅率。這種情況迄今為止還沒有改變,在各國開放的歷史上沒有前例。而“接軌”則意味著中國愿意接受現存國際規則。對中國來說,這是一種理性的選擇。接受國際規則不僅意味著外國資本可以利用這些規則來保護他們在華的利益,而且也意味著中國也同樣可以用這些規則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走出去”產生國際地緣影響
現在到了“走出去”的階段,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走出去”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產物,主要表現在供應和需求方面的數量的增加。供應和需求方面的變化是最主要的,沒有這些方面的快速發展,中國很難走出去。
有了客觀經濟的需要,才有政府“走出去”的輔助政策。西方一些人士把中國的“走出去”政策解讀為新殖民主義是沒有經驗根據的,不能把根據供需方面的經濟關系看成是新殖民主義。
但是中國必須意識到“走出去”對國際社會的深遠影響。這一方面表明中國對國際經濟事務已具有實質性的影響力,并且因為這種影響力的基礎是中國內部的經濟發展,因此也可以相信這種發展是可持續的。
另外一方面,中國也要意識到“走出去”對當地社會及其國際地緣政治的影響。盡管中國“走出去”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但其給當地社會帶來的各種利益并不總是能夠在不同社會群體中公平分配的。一些社會群體得到多一些,另一些則少一些;一些社會群體得到了利益,另外一些則沒有。
利益分配的不均又會影響到當地社會的政治。當中國的“走出去”成為不同政治利益較量目標的時候,中國的利益就容易受損害。此外,盡管“走出去”主要表現為經濟貿易方面,但任何國際經濟關系不可避免地對國際地緣政治產生深刻的影響,從而也會產生沖突。
正因為沖突不可避免,中國必須考量如何保護“走出去”的海外利益,包括駐外人員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無論是個人的還是國家的)和合同的履行等等。
與西方既得利益發生沖突
“走出去”大致可以分成兩類,即在發達國家和在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和歐洲,這些國家的市場機制健全,各種類型的經濟活動處于飽和狀態。中國要“走出去”與這些國家的資本競爭并不容易。又因為中國和這些國家具有不同政治價值和文化,中國“走出去”行為往往被誤讀,被政治化,這更增加了中國“走出去”的難度。但同時這些國家是法治型國家,契約文化發達,中國“走出去”的利益比較容易得到保障。
中國“走出去”的對象大多為發展中國家,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這些國家大多還處于現代國家制度建設過程之中,一些國家盡管有諸如選舉等民主因素,但國家的制度化程度還比較低。
制度化程度低也表明政治上人治色彩濃厚,國家政策經常因人而異。中間社會力量小,族群關系復雜,加上或左或右的激進政治力量,社會穩定經常成為大問題。所有這些因素都是對中國“走出去”的利益非常不利。
更復雜的是,中國的“走出去”不可避免要和西方國家已經在那里的既得利益發生沖突。在非洲主要是歐洲國家的利益,在拉丁美洲主要是美國的利益。歐美早期在非洲、拉丁美洲實行殖民主義政策,殖民政策結束后又有各種形式的新政策,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擴展自身的影響。
盡管西方政策遭到那里人民的反對,但不可否認的是歐美在這些國家也培植了相當的親西方政治勢力。中國“走出去”不僅要和這些國家的經濟利益發生沖突,也會和他們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地緣政治利益相沖突。中國如果不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和西方協調利益,中國本身的利益就很容易受到損害。
例如,這些發展中國家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著發生被稱之為“顏色革命”的基礎。如果西方的既得利益要和中國的利益作對,他們很容易動員那里的親西方力量和中國較量。
中國如何保護其海外利益
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已經走人了歷史。但應當看到,極其丑陋的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在一些情況下往往是西方國家保護其海外利益的手段。那么依靠什么來保護海外利益呢?雖然,現在有新的國際機制如世界貿易組織等來保護各國的海外投資,但從現實面看,現存的國際規則并不足以保護一個國家的海外利益。看看美國和歐洲國家是如何努力來保護他們“走出去”的利益包括在中國的利益就知道保護海外利益的困難了。中國政府在保護歐美在華利益方面已經盡心盡力,但西方還是不放心。
除了要中國恪守世貿組織規則外,他們通過設立各種機制來保護他們在華利益。歐美對中國的做法是否可以給中國一些啟示呢?至少給中國提出了如何保護中國在海外的利益這個重要問題。
中國在發展同發展中國家的經貿關系有自己的理念。根據中國自身的改革開放經驗,中國相信通過經濟發展和消滅貧窮來達到社會穩定和政治變遷。
因此,中國和非洲、拉丁美洲國家所進行的經貿關系并非一次性的買賣。中國所進行的基本建設投資表明其具有長遠的經濟利益。
這表明中國更需要考量保護自己在那里的長遠利益。盡管中國希望走出一條與發達國家不同的道路,并把和平發展與和諧世界作為中國國際關系的核心價值,但這并不說中國可以忽視利益的沖突面。
只有正視沖突才可能達到和諧;也只有正視沖突才可以保護自身的海外利益。
責任編輯:覃福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