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云南白藥;雷尼替丁;消化性潰瘍;大出血;治療
中圖分類號:R5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5—0060—02
1、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36例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齡(45±16)歲;病程半月~14a。病例均來自1992年~2004年收治內科住院病人,并經胃鏡確診。其中胃潰瘍16例,男10例,女6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20例,男12例,女8例。所有患者有腹部隱痛、反酸、嘔血、便血等臨床表現并伴失血性休克和貧血,電解質紊亂。對36例患者分別補充血容量、輸血、禁食、吸氧、胃管留置胃腸減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控制感染等治療,并取得知情同意,內科能保守治療的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共18例,胃潰瘍男5例,女3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男6例,女4例。對照組18例,其中胃潰瘍男5例,女3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男6例,女4例。2組治療前性別、年齡、出血程度、疼痛及胃鏡下潰瘍面積均無顯著差異(P>0.05)。
2、治療方法
治療組:雷尼替丁100mg,6h1次,靜脈給藥;云南白藥4g,4h1次,口服。對照組:雷尼替丁100mg,6h1次,靜脈給藥。進行72h、120h后和4周連續治療觀察。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出血停止的標準①經治療患者無繼續黑便、嘔血或大便變干、色黃,血壓、心率穩定,腸鳴音正常,血紅蛋白無繼續下降;②經胃管吸引或第二次胃鏡檢查未見出血跡象;③大便潛血陰性。上述三項任何一項成立,即認為出血停止。
3.2 療效標準顯著:用藥72h內出血停止;進步:用藥后120h內出血停止;無效:用藥120h后仍有活動性出血。
3.3 治療結果 治療組經治療后顯效率90.4%,進步7.1%,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顯效率63.1%,進步22.3%,總有效率為85.4%。潰瘍愈合方面:治療4周后內鏡顯示:治療組愈合率90%,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愈合率為60%,總有效率為75%。
4、討論
控制胃酸分泌對消化性潰瘍并出血病人的治療極為重要。潰瘍底部血管破裂出血后血小板凝集及其啟動一系列凝血機促進破裂后血管凝血塊形成是潰瘍出血自然停止的一個重要環。云南白藥主要由參三七組成,參三七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化瘀,故廣泛應用于外傷出血、慢性胃痛及胃十二指腸潰瘍等出血疾病。現代藥理學認為:(1)止血,血小板聚集明顯,增強血小板的活化百分率及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表達。能縮短血凝時間,對動脈血管有明顯的收縮作用;(2)活血化瘀,抑制靜脈血栓形成,降低全血粘度,改善血液的血流狀態,加快微循環血流速度。有一定的對抗毛細血管急性血栓形成的作用,不會出現血管內異常凝血;(3)抗炎:對佐劑、角叉萊膠、異性蛋白、化學致炎劑及棉球肉芽腫等致炎因子造成的動物炎癥模型均有明顯的對抗作用;(4)愈創:可顯著促進機體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EGF)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表達,從而使血管生長加快,有利于傷口的愈合。且改善微循環,可增強粘膜屏障和處理酸的能力,能促進潰瘍愈合。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特別是抑制餐后和五肽胃泌素刺激的胃酸分泌。二藥合用,潰瘍出血得以控制,并有用藥簡便、價格低廉、起效快、療效高等優勢,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