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大學畢業后,求職半年仍未找到理想的工作,為了自給,她放下本科的架子,蹬著一輛破單車穿梭街頭干起送報紙雜志的營生來,這份工作甚是辛苦,但一月下來可得到即口多無薪水,這樣,至少解決了自己的生存問題。她說:我其實最大的收獲,是體會到了生存的艱難!
劉仁與李梅同時在學畢業,人們時常看到劉仁西裝革履地奔走于大公司之間求職。一日,劉仁在街頭復印學歷時與李梅不期而遇,看到李梅忙得大汗淋漓便直晃腦袋:“大小姐,你也太窩囊了,簡直在褻瀆學問,你好歹是個正兒八經的大學生,干這行當與賣苦力的打工姊又有何區別,你就這么沒骨氣!”
李梅放置好送報的破單車,擦了把汗,笑道:“沒法子,人活著總得吃飯!對了,你仁兄如今在何方高就?有好門路別忘了老同學。”劉仁甩了一下飄逸的長發:“尚在聯系呢,不是有空調的辦公室,不能提供2千元以上月薪的單位,本人是不會有興趣的,在下的原剛是可以落迫,但絕不墮落!”
從此,李梅就隔三岔五接到劉仁打來的電話,說某某終于找到一份4000元工資的美差啦,自己給某高科技公司發去了簡歷啦,與某總裁通了電話啦,某控股集團要他去面試啦……但就是始終沒有得到劉仁落實了工作單位的消息。
李梅似乎沒劉仁那么有“骨氣”,仍是默默地每天踩著破單車送報紙雜志。又是半年過去了,李梅在送報紙雜志的日子里,被一位訂報客戶、某大型超市的老總看中,他欣賞李梅的務實作風與敬業精神,接納她進了公司,安排了一個管理職位,沒多久,李梅又被提升到經理的位子,一個勇于從底層做起的女大學生,在送報刊的路上就這樣不經意地把自己送到了成功的路上。
而那位心比天高的劉仁同志仍沒個著落,仍在選擇高級職業,只是這么一直選擇下去,難說真的有落迫的一天,因為手里有張文憑,而不去掙原本可以掙到的票子,這不是骨氣之為,也不是在維護學識的尊嚴,僅是為了顧及自己那張可憐的臉皮而已。如果連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飽,這個六學生還有資本去“骨氣”嗎?所以說,跑到街頭去賣苦力,總比成天坐在家里海侃神聊要有骨氣多了,靠勞動創造豐衣足食就是一種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