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輕狂,不懂得體諒,不知曉藏拙,只希望顯擺,鋒芒全無遮攔,卻不知那些銳利都是些上不得臺面的邊角料。
只要不是天生智障,每個人應都會被贊過“聰明”。贊揚聲有些是出于客套,有些是靈光一現,有些是真心的夸獎,還有些純粹是因為“聰明”看起來像褒義詞,說說大概無妨。
然而很年輕的時候,我是不懂得這些的。巴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夸我聰明,于是不管因果情境,也不理語氣里的陰晴圓缺,喜滋滋地一味照單全收。
年歲漸長,方才明白聰明未必是好事,哪怕你或許真的有些小聰明,哪怕人家的夸贊出自真心,也不見得就是好事啊。就智力而言,人與人之間是差不多的;一個博士生和一個掃地的工人,智商未必能分伯仲。形成差距的是機緣和選擇,以及能否堅持。
曾經有一個朋友,他自認不夠聰明,譬如說學英語總是磕磕絆絆。于是他就不理旁人的嘲笑背啊背啊,背下了幾乎一本字典的單詞,背下了所有課本上的課文。突然有一天,他說自己開竅了,英文已似中文一樣流利舒暢。那時候他即將大學畢業,此后因之得到了更多機會。他一點不開玩笑地說:“我是笨鳥先飛。”一直到如今,他的英文寫作也強過一些英文專業畢業的人。
生活就是這樣,不以此刻的天分定江山。徐志摩就是聰明絕頂的,又有好的機遇。幼時即打下了相當扎實的國學功底,15歲就寫出了引起各方關注的長篇議論文,思想激蕩、文采斐然。但他對待一生的事業,總是難“持”,又因情事牽掣太多精力,如今人們已經忘卻他是美國名校經濟學、英國名校哲學專業出身的高材生,只記得他寫過幾首新詩,只記得他確實是個“聰明人”。
太聰明,就會以為世界就在自己手里。誰知青春和銳氣,是最容易在指縫間流走的。最后只剩下一把哀怨和蹉跎歲月的追悔。
兔子和烏龜賽跑,誰比誰聰明?
頓悟和堅持,都是修煉的法門。如可兼得,實為造化。如不能,還是“持”吧,總有一日,天眼忽開。
(馬樹強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