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磊
喬丹超人的標志是飛翔,詹姆斯超人的標志是力量,不論后者是否真能超越“飛人”,至少球迷們都希望看到又一個英雄的誕生
客場兩連敗,騎士隊在總決賽中完全處于下風,除了在比賽的第四節能夠對主力下場的馬刺隊帶來一陣沖擊外,更多的時候,詹姆斯和他的隊友還在不斷地適應,適應總決賽的氣氛。
“詹姆斯時代”已經來臨?
詹姆斯遭遇的真正抵抗,是在東部決賽中。騎士的對手活塞,是聯盟內公認的有實力且穩定的球隊之一,多名隊員都有總冠軍的經驗。而當年統治一個時代的喬丹,上一個著名的23號,也正是在東部決賽中干掉活塞后,才在聯盟里稱王稱霸的。
那時活塞隊利用主場優勢先下兩城,不少人都認為騎士隊將被橫掃出局,即使騎士隊在第三場時扳回一城,仍有不少人相信,這只是因為活塞隊松懈了的緣故。
而第五場,詹姆斯上場50分鐘(含加時),取下48分,騎士隊后25分由他包辦,騎士勝。第六場,詹姆斯雖只得20分,但14個籃板8次助攻幫助新秀吉布森拿下31分。
直到騎士隊翻盤贏得東部冠軍時,仍有很多人沒有想明白怎么回事,怎么騎士靠一個人就贏得了戰斗。
這個人就是勒布朗·詹姆斯。
詹姆斯球鞋贊助商的死對頭做的廣告中,就有活塞隊核心比盧普斯,比盧普斯在廣告里說:“你被耍了……籃球是5個人的運動。”這次大家都被耍了,在騎士隊,籃球就是詹姆斯一個人的運動。和活塞的前兩戰,騎士告負,都與詹姆斯有關,人們開始詬病詹姆斯,說他不敢在關鍵時候出手,說他不會在關鍵時刻出手,而關鍵時刻絕殺,應是超級巨星的必備招數。
成敗皆因詹姆斯,和馬刺隊的前兩戰,先是詹姆斯表現不佳進入狀態慢,第二場是詹姆斯犯規過早,第一節幾乎沒有出場,騎士隊的部署完全被打亂。
很可能,騎士隊在總決賽里會被馬刺隊以較大優勢勝出,但誰真正在乎呢,好像馬刺的勝利不是這個賽季NBA最重要的結果,小皇帝詹姆斯憑借一己之力帶領騎士隊殺到總決賽。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仿佛又有一位穿著23號圣袍的天神下凡了。
詹姆斯準備好沒有
15歲時,圣文森特-圣瑪麗高中學生詹姆斯就受到了全美國熱捧,高中畢業就參加NBA選秀,接著簽下9000萬美元的廣告合同……所有人都將穿著23號球衣的詹姆斯與喬丹比較。
詹姆斯并不是第一個被找來接替喬丹的人。早在喬丹還當紅時,大家就開始尋找他的接班人,第一個是“便士”哈達維,但傷病和失去奧尼爾,讓他最終一事無成,然后是卡特,傷病和頻繁轉會讓他變成了普通明星;科比是在球風上和喬丹最像的一位,但種種原因越走越低,到了現在只能自己耍寶。直到詹姆斯出現。他被認為是完美的化身:橄欖球運動員般的強壯身體,得分、籃板、助攻都很平均的球技,沒有負面新聞,年輕……
詹姆斯花了4年時間從東部殺出,喬丹花了7年;他們都靠自己的實力打垮了活塞隊,通過活塞的防守考驗來到總冠軍前。如果單純比較某一項成就,22歲半的詹姆斯已經遠遠地超過了22歲半的喬丹,喬丹22歲半的時候,剛剛完成了NBA的新秀賽季,公牛隊常規賽戰績僅僅是38勝44負,勉強進入季后賽,但第一輪就被雄鹿以3比1拿下。而詹姆斯在22歲半、NBA的第四年,已經率隊拿下了東部冠軍。
這僅僅是數字上的比較。和喬丹相比,詹姆斯缺少的是6次總冠軍,5次常規賽MVP等一大堆榮譽,詹姆斯只剩下年輕。
籃球評論員楊毅說,喬丹超人的標志是飛翔,詹姆斯超人的標志是力量。
在“飛人”喬丹退役后,很多球迷在評選“飛人二世”的時候,把飄逸舒展的動作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但不能否認,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的特點,詹姆斯的扣籃不如喬丹飄逸,可一樣過癮之極。很多偉大的球員在場上的動作常常都與美聯系不起來,“大O”羅伯特森、“魔術師”約翰遜、“大鳥”伯德都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實用的球技和堅強的意志是最吸引人的。
詹姆斯在季后賽中常常在球隊得分困難的時候單挑對手得分,這是所有超級球星都會干的,他們會用不合理的方式去贏得比賽,1998年總決賽第六戰中喬丹的最后一投,拉里·伯德屢次在對手幾乎要把手指插進他的眼睛里時,出手投籃……詹姆斯也常不講理地力量式突破上籃,一身超乎常人的肌肉是他得分的保證,也正是如此,他讓人覺得強健的肌肉對抗,同飛翔的動作、精準的投籃一樣,都能成為巨星的撒手锏。
但是畢竟年輕,詹姆斯的缺陷還很明顯,比如籃球場上最基本的跳投技術,仍是詹姆斯的軟肋。直到近兩個賽季他才提高了跳投技術。在剛剛進入NBA時,中遠距離跳投還是他明顯的短板,直到現在,對位時身高占優的詹姆斯還是以后仰的方式跳投,對此詹姆斯也承認不足,他正在找投籃教練。
還有他的隊友,如果沒有人能夠幫上忙的話,空有一身本領也沒用。籃球是巨星的游戲,更是五個人的運動。
現在,詹姆斯處在屬于自己時代的路口,在他身邊沒有萬眾寵愛的同類球員,但現在成功的定義本就與當年不同,喬丹的那個時代本身就是無法復制的。
“詹姆斯時代”的市場需要
2003年馬刺第二次奪冠的同時,也創下了“公牛王朝”之后總決賽全美收視最低紀錄,為6.5。其實大部分球迷期待勝利的同時,還更崇拜球星,欣賞個人化的表演。
馬刺每次進總決賽,都在市場上反應不佳,1999年的尼克斯,尤因受傷,主教練范甘迪以防守為主導;2003年的新澤西網隊,馬丁屢屢犯規超標,只剩基德一人無法同馬刺對抗。
今年的總決賽,也許又是沒意思的一次,騎士隊除了詹姆斯,其他無人可看。而馬刺雖然成績不錯,但穩定得已經了無生趣了,這個美國南部的旅游小城,沒有一個市場化的球星。在馬刺的“鐵三角”中,惟一的美國人的鄧肯性格太內向缺乏市場號召力,帕克和吉諾比利又都是外國人。
打法快速好看的太陽隊被馬刺淘汰后,西部決賽時,美國的收視率只有2.9(相當于333百萬戶家庭收看),而去年西部決賽小牛VS太陽時,兩支打法好看的球隊吸引了3.5的收視率。
就在活塞和馬刺又要在總決賽中相逢時,騎士出現了。詹姆斯的明星效應能提升多少收視率不得而知,但球迷都希望看到一個英雄的誕生過程,而絕不是兩支紀律嚴明部隊的對抗。要知道馬刺和活塞在2005年總決賽相遇時,收視率是8.2,僅是1998年公牛最后一次奪冠時的一半左右。
收視率只是NBA風向的一個方面,但很能說明問題,最近10年的總決賽收視率統計中,有喬丹的1997、1998年收視率最高,這足以證明巨星的吸引力。
從球隊方面看,超級巨星能完全改變一支球隊,2002~03賽季,詹姆斯來之前,騎士隊的戰績為17勝65負,場均觀眾11496名,球隊價值2.22億美元;2006~07賽季,常規賽取得50勝32負,進入總決賽,場均觀眾20436名居聯盟第三,球隊增值約3.8億美元。這也是為什么今年波特蘭開拓者拿到頭號選秀權如此欣喜若狂,因為他們能選奧登了。
喬丹走后,聯盟一直希望有人能代替他的位置,因為這樣NBA就將不單單吸引球迷,對那些追星、看熱鬧的人也有號召力,就像小貝和足球一樣。NBA聯盟試過幾個人,收效都不理想,詹姆斯的出現,讓新的超級巨星塑造又開始了。
對于真正的球星來說,喬丹退役后的NBA,群雄爭霸是很有看頭,但出現一位超級巨星肯定是件好事,所有人都希望詹姆斯能率隊進入總決賽,大家要看到巨星的作用,還有美國人最喜歡的個人英雄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