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 林 曾憲平 馬文明 張伊東
超高強度的訓練和高素質的人員,成為這支部隊的特色
葉挺獨立團的營區沒有喧嘩,只能聽見一隊隊官兵列隊走過發出的整齊的刷刷聲。走近了看,他們的身上,牢固的迷彩作訓服和解放鞋被整個磨去一層,顯現出類似磨沙牛仔褲的效果,這無聲地述說著鐵軍訓練的不同尋常。
今天的“鐵軍”已多年沒有實戰,但高層次的演習都參加了,包括1999年國慶大閱兵、2004年初的涉外大演習(邀請16個國家的軍隊領導人和軍事觀察員觀摩),2005年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事演習等等。僅在過去的10年里,鐵軍參加了17項重大搶險救災、重大軍事演習和重大臨時性任務。1998年抗洪中,30多名湖北籍退伍老兵還自發趕回老連隊參加搶險。
超過特種部隊的體能訓練
演習成功的基礎是嚴格的訓練。今天的“鐵軍”和其他所有部隊都有所區別。
葉挺獨立團走過了長征的全程。為飛奪瀘定橋,鐵軍曾在山路上、大雨中和敵人的阻擊下一晝夜全副武裝強行軍240里,創造了徒步行軍作戰的驚人紀錄,在全世界大概也找不到第二個具有這樣強行軍能力的步兵團。現代戰爭中雖然廣泛使用機械車輛和飛機實施部隊機動,但高速連續作戰對部隊體能的要求反而更高了。因此美國及西方軍隊,尤其是西點軍校和特種部隊等經常炫耀其嚴酷的訓練和官兵突出的體能。

作為我軍第一團,葉挺獨立團對新兵的選擇是非常嚴格的,軍事訓練超常嚴酷。該團紅九連從戰士到連長每人腿上綁沙袋練體能,一年365天從不間斷。晚上該連官兵自覺完成正常訓練外附加的每日例行“40分鐘單兵強化訓練”。首先是5公里越野、接著是400米障礙,然后是讓他人抬腿,用雙手“手行”100米,最后是仰臥起坐和俯臥撐各100個。
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鐵軍克服難以想象的重重困難,64次排險,創下300人100分鐘背土600立方米、200人40分鐘向江中拋石500立方米——人均5噸的奇跡……訓練不足的人在這樣超越極限的搶險中將喪失生命,而鐵軍將士連續搶險幾晝夜無一人犧牲。事實考驗了鐵軍超常的體能。
這個團有幾個近似傳說的故事:一次,二連官兵看見遠處一只野兔,班長劉殿勇一個箭步追了上去,硬是追到野兔跑不動為止;戰士顏奇勇在師組織的現場觀摩會上,一口氣做了1152個單腿深蹲起立,創造了全師單項紀錄;二連參加團里的體能考核,兩名戰士俯臥撐從早上8點開始做,直到中午12點體能還未耗盡。若不是考核組的同志強行中止,這兩名戰士還要繼續把俯臥撐比下去。
“學生官”組成新鐵軍
葉挺獨立團的前身鐵甲車隊,隊長徐成章出身于云南講武堂,副隊長周士第、趙自選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葉挺則是保定軍校畢業。北伐時期該團下屬軍官基本是黃埔軍校畢業生。林彪曾任鐵軍各級主官及團長,而當時曾任黨代表的何挺穎曾于1925年就讀于上海大同大學數學系。
在那個時代,這絕對是一個超高素質的群體。“鐵軍的干部非常愛護戰士,殺豬時干部不敢多吃一塊肉,有好東西先給戰士。打戰士這種事,幾十年以來,直到我退休,鐵軍里絕對沒有發生過。”80歲的老戰士王廣義告訴筆者。
建國后,葉挺獨立團補充了許多軍校畢業的“學生官”,給部隊帶來了新氣象。
近期走訪葉挺獨立團時,遇到一位軍官,是一位從該團考出來的軍事研究生來探望老部隊。他淡淡地說,如今葉挺獨立團的軍事研究生有很多,大學生更多。該團所在部隊還先后從地方接收了78名大學生士兵。
即使在十年動亂時期,葉挺獨立團仍表現出極好的素質,筆者曾親眼看到他們外出時總是兩人并排、三人或三人以上列隊行走,其嚴整的軍容令人贊嘆。同期,該團軍事訓練雖然受到一定影響,但由于官兵們重視,部隊仍保持了相當高的訓練水平,這是文革結束后不久該部隊就能井然有序地投人大規模戰斗并榮立戰功的基礎。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當時的團長揚迪銑等團領導看到在戰場上暴露的不足后,便大膽改革,加強干部學習,更新和強化知識結構,突出了協同作戰的研究和訓練。戰士則增加一專多能的訓練。近年隨著大批高科技裝備不斷引入,葉挺獨立團不再是以徒步機動、輕武器為主的步兵團,而已經發展成為一支火力猛、機動性高、裝甲防護力強的高科技陸戰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