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丹
越戰之痛“橙劑”陰影下的孤兒
“橙劑”,一種高效脫葉劑,因其容器的標志條紋為橙色,故名橙色脫葉劑。美國在越戰期間廣泛使用這種生化武器,用于噴曬森林、叢林等易于藏身之處。該藥劑中含有的二惡英劇毒化學物質,對當地居民的身體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導致了包括白血病在內的多種癌癥的發生,同時也讓越南大片土地受到嚴重污染。
越戰后,“橙劑后遺癥”逐漸顯現,越南人民和參加越戰的美國老兵深受其害。
在越南首都河內附近有一所巴維(Ba Vi)孤兒院,這里生活著124名嚴重殘障的棄嬰,他們基本上全是越戰中深受“橙劑”毒害者的第三代子女,不過已經無從尋跡到他們的上幾輩家人了。這些殘疾兒童80%存在不同程度的智障,看護他們的只有1名醫生、2名護士和6名看護人員,政府每月投入給每名孤兒的養育金也只有15美元。孤兒院的經營狀況只能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孤兒們的生活極其單調,沒有娛樂,也缺乏教育和必要的物理康復治療,多數時間就生活在椅子和大通鋪上,一些精神病癥嚴重、容易傷到其他小孩的患者,更是需要關閉起來過夜。大部分孤兒將在此度過一生。
從2004年起,越南橙劑受害者協會對美國20多家脫葉劑生產商提起了訴訟,要求他們對美軍在越戰中使用橙劑所造成的損害做出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