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
摘要:柔道是武術的一種,日本的國技,就像武術對中國一樣。納治五郎的日本教育家,經過努力,潛心研究,把柔術從一種技術發展成為一種教育,柔道作為日本的國技已經在全世界開展,它的內在精神,對人的健康和社會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它的精神需要得到發揚和融合,本文通過了解柔道的產生與發展,描述柔道的基本訓練法,使人們借鑒,能更清楚地了解柔道。
關鍵詞:柔道產生與發展訓練
前言:柔道運動發展趨向高強度、高對抗,更加強調運動成績的優異。而在柔道運動項目的比賽時受對手、場地、燈光、觀眾等眾多外部條件的影響。模擬訓練指導思想應結合人體發育規律、項目發展規律和心理發展規律來確定。科學合理地模擬訓練對于一個柔道運動員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對柔道運動員的模擬訓練進行了研究,希望可以得出更加有效科學的理念和方法,指導柔道運動員模擬訓練時期的訓練,供柔道廣大同行作為參考。
一、柔道的產生與發展
柔道是一種以摔法和地面技為主的格斗術,其歷史古老且起源復雜。在柔道的各種流派中,關于柔道的產生說法各種各樣,其中最為大多人認同的一種說法是在垂仁天皇時期,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斗。他們的格斗是用拳腳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一些人總結了格斗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1882年,“柔道之父”嘉納治五郎深入研究各派柔術,吸收各家之長,去其糟粕,創造了柔術,同時創建了訓練柔道運動員的講道館。柔道真正成型于20世紀初期,嘉納治五郎逝世后,講道館的繼承者進行了改革。20世紀50年代,柔道成為了世界范圍內的體育競賽項目。1949年,歐洲成立了柔道聯合會。1951年7月,由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12個國家發起成立了國際柔道聯合會。1956年,第一屆世界柔道錦標賽在日本東京舉行。1964年,男子柔道在東京奧運會上首次被列入正式項目。1968年奧運會上,柔道項目被取消。1972年,男子柔道再次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973年柔道項目正式列入我國競賽項目。全世界有194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柔道項目,并加入了國際柔道聯合會。
二、柔道技術的基本動作
1、柔道技術基本構造。柔道的攻防技術分為立技,寢技,以及防身自衛擊打對方的當身技,當身技在正式比賽中被禁用。其中立技又被分為投技和舍身技。投技是指施技者保持站立姿勢,而將對方摔投出去的技法。舍身技是指施技者先主動倒地,背部向下,再制服對方的技法。寢技由固技、絞技、關節技三部分組成。固技是把對方的背部按壓在墊子上,使之不能逃脫,而施技者行動自由,如果施技者的腿被對方的腿夾住,則不算使用固技成功。絞技是兩人倒在墊子上,用手臂或柔道服勒絞對方的頸部使之窒息而認以拍擊墊子動作示意認輸。關節技是倒在墊子上,逼迫對方的肘關節,使之疼痛而認輸。
2、站立姿勢。在柔道的各種摔倒技術中,都是以站立的姿勢開始。站立根據站立姿勢的不同可以分為自然體和自護體。其中自然體又分為自然站立姿勢、左站立姿勢,右站立姿勢。自然站立姿勢即以輕松自然的心態,把兩腳張開,與肩同寬,成外八字站好,整個身體的重心平均置于兩腳之間,膝蓋輕輕伸直,身體微微挺直,眼睛注視著前方。右站立姿勢是從自然站立姿勢開始,右腳向前邁出一小步,左腳尖向外微微張開,身體重心平均置于兩腳上,身體挺直,兩臂自然垂下,眼睛平視著前方。左站立姿勢同右站立姿勢要領一樣,不同的是將左腳微向前邁出。自護體可分為正自護體、左自護體和右自護體。正自護體即從自然站立姿勢出發,雙腳張開,兩膝蓋彎曲,腰部向下,體重平均分配在兩腳及腰上,兩眼平視前方,兩手放在大腿前上方。右自護體即右腳向斜前方邁出一大步,兩膝蓋向下彎曲,腰部向下,體重平均分配在兩腳及腰上,兩眼平視前方,兩手同正自護體。左自護體即與右自護體相反,從正自護體開始,左腳向斜前方邁出一大步,其余要領相同。
3、捉襟法。在初步了解柔道之后,就要知道與對方交戰最重要的捉襟法。自然體的捉襟法是從自然站立姿勢把右腳往右前方踏出一步,用右手捉住對方的右衣領,用左手捉住對方的衣袖,大約在對手肘關節處。自護體的捉襟法是從正自護體的姿勢,將右手插入對方的左腋下貼住背部,左手抓住對方右手的手肘外側的衣袖,并且用手臂夾住對方。注意在捉住對方的衣襟時,用部分力量控制手臂及手腕,才能快速察覺到對方的攻勢,并且手臂不會因為用力太久導致僵硬,而反應遲鈍。在正式比賽中,一些捉襟法是禁止使用的。選手不能長時間捉住對方的腰帶不放或者捉住對方的褲子,不能將手指插入對方的袖口或者褲管內[1]。
4、護身倒法。護身倒法是指自己倒下時,為了避免身體遭受傷害,減少沖擊力的方法;護身倒法練習是由低姿態慢慢轉向高姿態,由增強原地來練習到增強移動練習,由慢速轉向快速。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才能保護別人,所以學好護身倒法是學好柔道的必要條件。護身倒法有多種,下面筆者將介紹以下幾種護身倒法。臥姿倒法:身體平躺在榻榻米上,面向上方,雙臂舉起,下,抬頭使后腦不能觸碰到榻榻米,雙臂向外張開約30-40度,五指并攏,手心向下拍打榻榻米;坐姿倒法:上身直立,雙腿伸直且并攏坐在榻榻米上,兩手前伸與肩同高,抬頭收起下顎,雙眼注視腹部的同時,上身向后傾倒,拍打榻榻米時動作同臥姿倒法;蹲姿倒法:膝蓋彎曲蹲下,雙臂前伸,與肩同高,身體后傾,雙手拍打榻榻米;立姿倒法:以自然站立姿態站立,將手臂舉在肩膀的高度,膝蓋彎曲,以蹲姿后倒,雙手拍打榻榻米;前回轉倒法:雙腳與肩同寬,右腳向前邁出一步,兩膝彎曲,右手放在右腳的內側,指尖向后,手心向下,膝蓋一面保持直立,低頭,眼睛看向左后方,按著右肩,背部的順序向前方滾倒回轉后,再用左手拍打榻榻米,練習前回轉倒法時,可以采用移動的方法鞏固練習[2]。
3. 結語
縱觀柔道的發展史,我們可以得出,在漫漫歲月長河的打磨下,各民族的傳統體育只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主動改革變化,就會有著無限的生命力。在柔道的訓練中,應該堅持科學訓練,科學的管理,給受訓運動員創造出有利的條件和受訓場地。安排模擬比賽,讓受訓運動員接近實戰,以實戰的標準要求自己,并能適應比賽的強度和力度。在受訓運動員接受訓練的過程中,要及時檢查,評價,并作出總結,注重運動員的基本動作,基本技術,分析運動員的現狀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出一套柔道運動員訓練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梁作廷.柔道技術訓練方法淺析[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0(2)
[2]楊紅梅.女子柔道投技接寢技的重要性及訓練要求[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