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欣
摘要: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學科,也是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學生數學素質的高低,直接制約著其他學科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數學學科的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中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數學;素質教育;教師;學生
數學課程改革對數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教學行為,學生必須轉變原來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索,交流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從而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因此,對于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師來說,應盡快想方設法轉變教學方式,進一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適應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需要。把素質學習貫徹于數學學習之中,使數學學習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是當前數學改革的中心議題,是擺在我們廣大學生面前的一項極為迫切的任務。
一、數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同時也是要為社會培養品德高尚,身體健康,知識豐富,學有專長,思路寬廣,實踐能力強,使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人才。實踐證明:素質教育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術能力,滿足受教育者終身發展的需要,能更好地發現和培養各個領域的拔尖人才。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學科,也是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學生數學素質的高低,直接制約著其他學科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數學學科的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中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把素質教育貫徹于數學教學之中,使數學教學能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
二、樹立正確的數學素質教育觀
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轉變人才觀念、質量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轉變觀念的關鍵在于努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成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健體、學會創造。 數學學習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更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之成為具有一定創造性的人。由于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方面的發展和志趣、特長不盡相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要創設條件,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覺地把素質教育融于教學中。
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總稱。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與方法形成的規律性的理性認識,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策略。數學方法是解決問題的手段和工具。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數學。因而,數學思想方法也應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現行教材中蘊含了多種數學思想和方法,在教學時,我們應充分挖掘由數學基礎知識所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設計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反復強化、及時總結,用數學思想方法武裝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的主人。
四、加強題型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
教師要在教學中應該以發散性問題為出發點,恰到好處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創新思維的要求。課堂上讓學生動腦思索,動手操作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思維。例如在講解《勾股定理》用拼圖驗證時,有的用4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個小正方形,有的同樣用這些材料卻拼出不同的拼圖,有的同學又想到用2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來拼圖,等等。在此過程中,學生積極探索,使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習數學知識是學生主動構建的過程,只要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才能有效實現建構。在思考嘗試過程中注意到學生的個性,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近3年來,課本隨著又有了新的改動,所以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對于一些教學內容也進行了一些改動,使其更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意識。
五、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優良的個性品質
數學學習的過程,不僅需要認知因素,也離不開情意因素。這兩者通常被當作數學學習過程的操作系統和動力系統。 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了數學教學應十分重視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貫徹到教學中,一是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以飽滿的熱情感染學生,引導每個學生都進入角色,激發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二是樹立新的教學觀,發揚教學民主,讓學生在溫馨舒暢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主動地學習;三是結合教材內容,適時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及時檢查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情況,常表揚他們的進步,使之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和追求意向;四是巧設教學情境,不斷充實教學內容,使學生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做到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不斷長進。
總之,數學課堂中的素質教育要落到實處,教師必須徹底更新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善待學生的每一個疑問,幫助他們樹立遇到困難勇于探索的勇氣和信心,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盡量使每個學生的創造潛力都得以挖掘,努力把他們培養成為敢于探索、勇于創新、善于思考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