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丹紅注射液對腦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方法:腦梗死患者127例,隨機分成2組,治療組用丹紅注射液20ml/d治療,對照組用燈盞細辛注射液20ml/d治療,治療前后分別對2組患者進行血液流變學和血脂的檢測。結果:丹紅注射液與燈盞細辛注射液均對腦梗死患者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調節血脂的作用,為治療腦梗死的有效藥物,丹紅注射液療效優于燈盞細辛注射液。
關鍵詞:腦梗死;血液流變學;血脂;丹紅注射液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6—0020—02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腦梗塞已成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其病死率極高,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現代研究認為,血管病變、血液成分和血液流變學改變是引起腦梗死的主要原因。為探討丹紅注射液對腦梗死患者血脂、血液流變學的影響,筆者對收治的127例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前后血脂、血液流變學檢測,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27例腦梗死患者均為我院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診斷標準。全部病例均經頭顱CT證實為腦梗死。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71例,男39例,女32例;年齡38~81歲,平均57歲。對照組56例,男23例,女33例;年齡40~79歲,平均59歲,2組均無嚴重心、肝、腎損害。
2治療方法
治療組用丹紅注射液20ml加入250ml5%葡萄糖液體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15d為1個療程;對照組用燈盞細辛注射液20ml加入250ml5%葡萄糖液體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療程與治療組相同。2組患者治療過程中除按需要給予脫水劑、抗生素、維生素及給予積極支持對癥治療外,均未用其他抗凝藥及降脂藥。用藥前后進行血液流變學及血脂檢查。用國產的R80型血液流變儀測血流變指標;用日本生產的7060C生化儀測血脂。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
3治療結果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及血脂指標比較見表1、表2.2組血漿粘度(比)、全血粘度(比)、全血還原粘度(s)、紅細胞聚集指數、纖維蛋白原、紅細胞壓積(%)、TG、TC、HDL—c均較前有顯著改善(P<0.05、P<0.01)。說明丹紅注射液與燈盞細辛注射液均對腦梗死患者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調節血脂的作用,為治療腦梗死的有效藥物,丹紅注射液療效優于燈盞細辛注射液。
4討論
丹紅注射液由丹參、紅花兩味藥組成,其中,丹參是活血化瘀的常用中藥。人心、肝經,通心竅,能祛瘀生新,而不傷正。現代藥理分析丹參含有丹參酮I、丹參酮ⅡA、丹參酮ⅡB、隱丹參酮、丹參酸A、B、C、等物質,具有抗自由基損傷、保護腦組織、抗腦缺血與腦水腫、改善對空間辨別障礙的作用。紅花為菊科植物紅花的干燥花,是我國傳統中藥材,其性味辛溫人心、肝經,為化瘀活血要劑。能降低卒中發生率及死亡率,對實驗性腦梗死動物的腦組織具有保護作用,并能改善缺血性腦組織中單胺類神經介質的代謝紊亂。現代研究認為,紅花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強纖維蛋白溶解作用,被現代醫學廣泛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系統疾病中。該配方科學合理,符合中醫理論,二藥合用能起到活血能通絡,化瘀可溶栓的作用。其藥理作用為:(1)保護血管內皮;(2)促進血管再生;(3)抗凝及溶解血栓。故該藥具有較強的抑制血管內凝血和促進纖溶活性的功能,對抗垂體后葉素所致的缺血缺氧,對抗由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凝集。
通過筆者的實驗對照顯示,其療效應可能為:(1)增加組織灌注量,恢復組織代謝,改善微循環,有顯著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增加外周和冠脈血流量的作用;(2)調節血管內皮細胞生成和釋放NO及ET,保護內皮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及對脂代謝功能的影響。
結果顯示:治療組血漿粘度、全血粘度、全血還原粘度、纖維蛋白原、紅細胞壓積治療前后均有極顯著性差異(<0.01);對照組用藥前后比較多數指標無差異性(0.01
0.05)。故丹紅注射液改善血流變學及血脂療效顯著,且未發現過敏及副反應。筆者認為丹紅注射液有顯著的活血化瘀作用,在腦梗死的治療過程中,可以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理鹽水30ml中,分2~3次送人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