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桂枝湯;汗證;療效
中圖分類號:R758H.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6—0026—01
桂枝湯為《傷寒論》代表方劑之一。由桂枝、杭芍、生姜、大棗、甘草五味藥物組成。其配伍嚴密,具有斂陰和陽,調和營衛,增強營衛功能,屬剛柔相濟,補散兼施,扶正驅邪的典范方劑。筆者在臨床中以該方加減治療汗癥,取得滿意療效。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38例患者均為門診病人。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齡最小3歲,最大76歲。中醫辨證為營衛不調,營強衛弱,陽虛衛外不固者。
2治療方法
以桂枝湯為主方。氣虛者加口芪、黨參等以益氣固表;汗多者加生龍骨、生牡蠣、浮小麥、糯稻根等以固澀斂汗;陽虛者加附片;肌腠疏松,表衛不固,易于感冒而汗出惡風者與玉屏風散合用。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治愈:汗止,兼癥消失,隨訪無復發;好轉:出汗減少,兼癥消失或時發時止;無效:汗出及兼癥無改善。3.2治療結果治愈31例,好轉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37%。
4典型病例
張某,女,53歲,居民。2004年5月就診。患者近2個多月來時常汗出如水,惡風,肢冷,感冒反復發作,迭進中西藥物無效而就診。查舌質淡,苔薄白,脈稍弱而不振。中醫辨證為衛外不固,表虛自汗,治以調和營衛,溫陽益氣固表止汗,藥用桂枝12g,杭芍15g,生姜10g,大棗10枚,甘草8g,口芪30g,生龍骨15g,生牡蠣15g,附片15g,2劑。藥后汗減,已不似前如水洗樣,四肢稍溫。藥既獲效,效不更方。原方繼進5劑。汗止,惡風、肢冷消失,隨訪半年,未再復發。
5討論
汗為人體陽氣蒸化津液而成,汗證的形成與人體陰陽失調,營衛不和,衛外不固而致津液外泄有關。《靈樞·營衛生會篇》云:“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于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合,陰陽相貫,如環無端。”當營衛功能正常時,則營血榮養,衛氣固護而保人體健康。如營衛不和,營強衛弱,衛外不固,則腠理不密,外邪客氣易于侵入而出現陽虛自汗。桂枝湯具有斂陰和陽,增強營衛的功能。不僅用于外感風寒表虛證,以其既可調和營衛,又能夔理陰陽而用于營衛失調,營衛不足以及陰陽失和所致的汗證甚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