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經濟科學領域,制度經濟學分析已成為觀察和理解人類經濟活動或經濟行為的重要范式之一#65377;以制度經濟學作為理論依據來分析保險中介,有助于我們從經濟#65380;社會#65380;歷史和文化等更廣闊的分析視角去把握保險中介作為一種制度安排的內在制約因素,從而更科學地確定我國保險中介的發展模式及路徑安排#65377;
關鍵詞:制度經濟學;保險中介;路徑安排
中圖分類號:F84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11-0080-02
一、從制度經濟學角度分析保險中介
1.交易費用的存在是保險中介產生的制度根源
根據制度經濟學理論,一種制度的產生是出于節省交易費用這樣的目的#65377;“交易費用理論”是科斯提出來的,他認為交易費用是市場機制的運行成本,即獲得準確的市場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費用,包括提供交易條件的費用#65380;發現交易對象的費用#65380;討價還價的費用#65380;定理合約的費用#65380;執行交易的費用#65380;維護交易秩序的費用等#65377;交易費用理論中所涉及的各種交易費用在保險交易中都不同形式地存在,例如,事前起草保險協議#65380;就交易條件和細節進行談判#65380;在交易完成過程中維護交易各方的利益以及事后的各種調整和適應機制,特別是可能出現的被保險人不能合理獲賠等,解決這些問題都不可避免地要支出成本#65377;保險中介正是具有保險信息和專業優勢的市場主體,他們充當保險人和投保人之間信息溝通的橋梁,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保險市場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降低了保險交易的成本#65377;
2.經濟#65380;文化環境是保險中介產生的制度基礎和條件
保險中介的產生與發展取決于商業保險的發達,商業保險的發達又取決于一國的政治制度#65380;經濟發展狀況#65380;社會保障制度等總體因素#65377;因此,保險中介不僅產生于工業經濟和商業貿易發達的英國,并且盛行于資本主義經濟繁榮的歐美其他國家#65377;從世界各國保險中介的發展狀況來看,保險中介體系健全#65380;制度比較完備的國家和地區都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65380;商業保險發達的國家和地區#65377;然而,保險中介的具體發展模式還受制于在既定背景下形成的各種習俗#65380;傳統與觀念的影響,受制于社會心理#65380;家庭模式及文化沖撞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65377;保險經紀人發端于商業文化意識濃厚的英國,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習慣性做法;而日本#65380;臺灣等東方文化圈內的國家和地區,受崇尚集體權威的傳統文化意識影響,更容易接受保險代理人這一形式#65377;
3.保險中介制度的初始模式選擇非常重要
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初始制度一旦形成,就存在一種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這一機制會使制度變遷沿著原有的路徑和既定方向前進,并在以后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即出現所謂的路徑依賴#65377;路徑依賴對制度變遷有重大影響,初始的制度選擇會強化對現存制度的刺激和慣性,既得利益集團會極力鞏固現有制度,而不管新制度比原有制度更有效率#65377;因此,一個國家和地區保險中介制度的初始模式選擇非常重要,選擇適當,會提高保險市場的交易效率,促進保險業的發展;選擇不當,會造成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阻礙保險業的發展#65377;我國的保險中介在發展初期就忽略了專業保險中介機構的設立,致使個人代理人獨霸市場,專業中介機構舉步維艱#65377;
4.保險中介制度是可以移植的
根據制度經濟學理論,制度由正式約束和非正式約束①構成,但是,正式約束只有在與非正式約束相容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65377;從制度的可移植性來看,在特定條件下,一些正式約束尤其是那些具有國際慣例性質的正式規則,可以從一個國家移植到另一個國家,以降低制度創新和變遷的成本;而非正式約束如意識形態#65380;文化習俗等由于內在的傳統性和歷史積淀,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65377;因此,在一個新興發展國家或經濟起飛國家進行保險中介的制度創新,可以借鑒甚至直接引進保險中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熟做法,如法律法規制度的建設#65380;社會評價#65380;約束機制的建設等,以減少制度創新過程中的彎路#65377;但是,在一種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規則,在另一些文化背景下未必適用,所以,制度移植必須考慮當地的歷史#65380;文化及社會環境,必要時應當作適當的修正和摒棄,否則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65377;
二、建立與完善我國保險中介制度的路徑安排
1.建立保險中介的正式約束制度
(1)健全保險中介的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65377;在保險中介機構的市場準入方面,應充分考慮本國的制度環境,并與所選擇的中介模式相適應,如選擇以保險代理人為主體的保險中介模式,就應提高保險經紀機構的進入門檻,嚴格控制經紀公司的設立#65377;保險中介從業人員市場準入的主要方式就是實行等級考試和資格認定制度,可以參照日本的做法,實行分級#65380;分類考核制度,劃定不同層次的保險中介人不同的業務范圍#65380;手續費率水平,體現層次化#65380;職業化的要求#65377;保險中介的市場退出應包括強制退出和自動退出,強制退出是制度約束的重點,主要是規定退出條件#65377;保險中介的退出制度要體現審慎性和公平性原則,可以通過加強對保險中介的非現場監管#65380;分類評級以及處罰聽證制度建設,實現平穩有序地退出#65377;
(2)完善保險中介的定期培訓制度#65377;在保險市場的運作過程中,保險中介的獨特功能主要體現在提供保險專業技術服務#65380;設計風險分散和管理方案#65380;選擇資金雄厚信譽良好的保險公司#65380;代客戶查勘#65380;定損#65380;估算索賠等方面#65377;因此,保險中介人的綜合素質和服務質量至關重要#65377;保險中介人素質的提高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要通過相應的資格考試制度保證保險中介人的基本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而且要制定詳細#65380;規范#65380;循序漸進的長期再培訓計劃#65377;因此應通過法律制定規則,明確培訓的時間要求#65380;培訓的管理機構以及相應的罰則等,以保證培訓制度的真正執行#65377;
(3)建立合理的保險中介傭金制度#65377;傭金制度是保險中介激勵約束機制的核心內容,合理的傭金制度安排,能夠最大限度促使保險中介人的努力與收益成正比,使其有足夠的動力從事正當的保險中介活動#65377;建立保險中介傭金管理制度,首先是傭金的結構和支付標準必須合理,既要能調動保險中介的積極性,又要能維護保險雙方當事人的利益#65377;不同險種#65380;類別的保險中介應有不同的切合實際的收費標準,傭金的最高限額應明確制定并公布#65377;具體而言,可以根據不同的保險中介業務種類和不同的保險中介資格等級,實行差別傭金制度#65377;
(4)建立完善的客戶風險保障制度#65377;由于保險中介市場上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客觀存在,保險中介人就有可能受利益驅動而產生各種機會主義行為,這些行為造成的后果或者是保險人利益受損或者是投保人利益受損#65380;或者是雙方利益同時受損#65377;作為投保人尤其是自然人投保人,其購買的保險產品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長期性的人壽保險,一旦利益受損,對其影響往往是非常嚴重的#65377;因此,有必要通過法律明確各種保護客戶利益的制度,包括獨立賬戶及財務審計稽核制度#65380;營業保證金或職業責任保險制度#65380;限制轉投保制度等#65377;
2.建立保險中介的非正式約束制度
(1)建立保險中介的訓導制度#65377;訓導制度是在法律規定的最低培訓要求的基礎之上,由保險中介自身或同業協會開展的一個純粹單向性的說服制度#65377;在訓導教育中,要將保險中介人的職業道德作為訓導重點,制定詳細周密的訓導計劃,注重訓導的實效,避免流于形式,過于程序化#65377;通過訓導教育,應該使保險中介人樹立正確的中介價值觀#65380;高尚的中介道德觀和良好的中介信譽觀,通過規范的經營手段向社會證明自己存在的真正價值,并在此基礎上獲得應得的商業利潤#65377;
(2)建立保險中介的資信評級和信息披露制度#65377;通過第三方資信評估機構對保險中介機構的企業信譽#65380;高級管理人員的素質#65380;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65380;履約情況#65380;客戶投訴情況等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將保險中介機構劃分為若干等級予以公告,讓社會各個方面了解保險中介機構的資信情況,增加其資信透明度#65377;針對個人保險中介主體以及保險中介機構的從業人員,可以建立個人征信系統#65380;保險中介人不良行為警示系統等,通過全面記錄并公開#65380;公布其執業水平#65380;道德信譽等方面的信息,增強社會公眾對保險中介的了解,形成一種社會監督的氛圍#65377;
(3)建立保險中介的行業自律制度#65377;保險中介職業是一種規范的群體職業,確立保險中介企業內部的行為標準與行為準則,并要求集體中的全體成員嚴格遵守,可以保持保險中介群體中個體行為的一致性#65377;因此,保險中介同業公會(行業協會)可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保險中介發展情況,組織制定行業自律公約,明確保險中介行業的技術規范#65380;服務標準和行規行約,限制不正當競爭行為,不允許保險中介為追求經濟利益而妨礙正常的保險職業判斷和保險職業運作,并積極推進保險中介誠信體系的建設#65377;
(4)普及社會公眾的保險及法律意識,強化社會約束機制#65377;社會公眾保險意識的增強最終會促進對保險中介需求的增加,而這種需求的增加又會進一步體現在對保險中介服務的質量要求上#65377;同時,在一個法制健全的社會環境中,遵紀守法是每一個公民的行為準則,人們會自覺回避各種違反市場經濟規則的投機行為#65377;因此,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好的服務會刺激人們的需求從而增加保險中介人的收益,差的服務最終會導致消費者的離去直至喪失市場生存空間,從而督促保險中介人依法誠信經營,放棄謀取自身短期利益的不良行為動機#65377;
參考文獻:
[1] 傅殷才.制度經濟學派[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6.
[2] 唐睿.中西保險中介制度文化根源比較分析[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2,(4):69-72.
[3] 盧現祥.西方制度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6.
[4] 陳風.保險中介監管重在制度建設[J].保險研究,2004,(1):35-37.
責任編輯姜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