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市場大起大落品種局限成為主因
回顧國內繪本圖書的發展,2002年是有紀念意義的一年,隨著臺灣作家幾米系列作品的熱銷,“繪本”這個詞也逐漸被中國讀者所了解和接受。開卷數據顯示,當年繪本類圖書在中國圖書零售市場中的碼洋比重為0.36%,要明顯高于其品種比重(0.14%),這意味著此類圖書以較少的品種數創造了相對較高的碼洋,表現出了良好的獲益能力。這種趨勢維持到2003年,該年度的碼洋比重為0.42%,達到了近年來的最高點。然而就在我們期待繪本類圖書有更精彩的表現時,情況卻急轉直下,2004年以來,繪本圖書市場的碼洋比重逐漸下滑,時至今日,其在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的相對規模已萎縮了近一半。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繪本圖書市場為何會經歷從暢銷到萎縮呢?
在生活、工作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們開始追求更為輕松的閱讀方式,繪本圖書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其直觀、生動的視覺形象給人們帶來了審美上的愉悅,繪本圖書也因此快速流行起來。然而,一個長期穩定的市場的培育絕不能僅僅依靠一時的興趣,圖書本身的內容、出版社的營銷策略等因素都將影響市場的走向。繪本圖書的新書品種數量一直有限,并且在近年來有逐年減少的趨勢。根據開卷公司監測到的數據,繪本圖書的新書品種已經由2003年最高時期的253種下降到今天的145種,其中很多還是一些經典作家原有圖書的重新組編。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自然難以引起消費者的興趣,也就造成了此類圖書市場的萎縮。
當然,繪本類圖書在整體市場上相對規模的萎縮還和圖書市場上一些類別的迅速崛起不無關系。近年來,我國的少兒類、學術文化類等圖書市場都以較高的速度進行擴張,占整體市場的碼洋比重也逐年上升,在這種勢頭下,繪本類圖書自然也難免會受其影響。
引進作品占據市場主流
通過觀察2007上半年和2006整年繪本圖書暢銷書排行榜來看,絕大部分席位被來自臺灣和國外的暢銷書作家所占據,幾米、朱德庸、蔡志忠等成為榜上的常客。引發繪本圖書銷售熱潮的幾米依然是最具有市場號召力的作家,而出版他作品的幾家主要出版社——現代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和遼寧教育出版社也成為當年繪本圖書領域內的領先出版社。

在引進版占據優勢地位的繪本圖書市場,我們很難看到暢銷的中國大陸原創作品,這和中國大陸繪本的剛剛起步不無關系,畢竟海外的繪本已經有了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歷史,我們的繪本作品無論在裝幀設計上,還是在繪畫的表現力和創造力上,都與海外優秀作品有著不小的差距。盡管引進版繪本給中國大陸的原創作品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但是我們相信優秀繪本的引進同樣可以開啟中國大陸創作者的視野。事實上,中國大陸的許多創作者都開始顯示出對于繪本的強烈興趣,上海的谷仔工作室、北京的畫兒+晴天工作室和廣州的Victory Argos工作室就有著這么一群堅持自己的信念、為中國繪本的明天不斷努力的創作者。而在2007年上半年的繪本暢銷書排行榜上也不再是引進版作品一統天下,我們欣喜地看到了慕容引刀的《朋友刀刀》這本中國大陸原創作品,我們期待著本土作品的進一步表現。
繪本的推廣任重道遠
現在,一方面,繪本圖文并茂的方式極大縮短了人們的閱讀時間;另一方面,正是這種圖文結合的方式給繪本自身帶來了瓶頸,許多讀者會認為繪本圖書的文字含量太少,同樣的價錢下并不物有所值。這種情況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一個成熟的市場是需要經過多方培育的,出版社和書店能否在此開展相關活動,積極推廣繪本的理念,讓讀者了解繪本,選擇繪本,這在很大程度上關乎著繪本在中國市場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