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出版社,特別是大牌出版社,既出版圖書,也出版雜志。而在韓國,圖書出版社和雜志出版社一般是分開的。以圖書出版為中心的出版商,叫作“出版社”;以雜志出版為中心的出版商,稱為“雜志社”。
以雜志與“出版社”的關系相比,雜志與“新聞社”的關系更深,因為主要新聞社毫無例外地都要出版周刊雜志或月刊雜志。例如,號稱發行份數最多的《朝鮮日報》社,擁有《周刊朝鮮》雜志和《月刊朝鮮》雜志;《東亞日報》社擁有《周刊東亞》雜志、月刊《新東亞》雜志和月刊《女性東亞》雜志;ハンギョレ新聞(社)擁有周刊《Cine21》雜志和月刊《ハンギョレ21》雜志。《中央日報》社1997年從原來的出版公司獨立出來,成立了自己名為“中央M與B”(JoongAng Multimedia,Magazines BookInc.)的子公司,出版20多種周刊雜志和月刊雜志;2004年1月, 《中央日報》社同意中央M與B與隨機屋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隨機屋中央”公司,也從事圖書出版。
雜志的登記數量與雜志產業的規模
截止2006年底,在韓國文化觀光部和各市道登記(注冊)的雜志數量總計6350種。表1顯示了2003年~2006年定期出版的報紙和雜志的登記情況。自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韓國的支持力度減弱以后,出版業也受到了影響,像報紙、雜志這些定期出版物急劇減少,雖然在2002年前后有所緩解,但在2002年之后繼續大量減少。如表2所示,停刊的數量每年都在增加,雜志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
據韓國雜志協會調查統計,截止2006年底,雜志行業的從業者約4萬余人,年銷售總額為1萬億韓元(約合70億人民幣)。雜志社最多的企業形態是個人企業,其次是股份公司、公益法人和有限公司等。大牌的綜合性的雜志社有“漢城文化社”(屬于“漢城媒體集團”母體的出版社)。該社創辦于1988年,發行5種面向女性的綜合女性雜志和生活信息雜志,此外還出版連環漫畫雜志、各種生活類專業雜志書以及單行本圖書等、“中央M與B”、“溫捷托德在線”(Woongjin.Com,該公司主要出版文學全集、科學全集,現在又出版面向兒童的學習雜志和其他種類的雜志,同時也在教育商務領域有所拓展)等。
現在,雜志媒體以及雜志產業受到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沖擊,處境十分艱難。雜志行業在與其他媒體展開激烈競爭的時候,積極利用互聯網開辟的新的電子空間,開設雜志網頁(網站),創辦網絡雜志,并使之商業化。盡管進行了種種嘗試,但實際效果并不明顯。
“合同許可雜志”在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韓國發行的雜志中,得到外國雜志“合同許可”(即引進外國雜志的版權,把外國雜志翻譯成韓語出版)而在韓國發行的外國韓國版雜志越來越多。有美國雜志韓國版、法國雜志韓國版、英國雜志韓國版、德國雜志韓國版,近幾年更多的是日本雜志韓國版。比如,在日本為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所喜愛的《小學一年生》~《小學六年生》雜志、《少年》雜志、《少年畫報》雜志、《少女》雜志、《周刊17歲》等。再如,為日本成人女性讀者所追捧的集英社出版的《vivid YOU》雜志和《office YOU》雜志、主婦與生活社出版的《Comic Hi》雜志、秋田書店出版的《心碎》雜志和《COLLET》以及《PURE》雜志、小學館出版的《Judy》雜志和《Wink》雜志、立倉出版社出版的《La Comic》雜志、光文社出版的《女性自身連環漫畫VAL》雜志、笠倉出版社出版的《La bien》雜志等。

截止2006年底,這些與外國雜志簽訂許可合同在韓國發行的雜志,已經達到46種。從發展趨勢來看,這類“合同許可雜志”還會繼續增加。韓國雜志人認為,韓國雜志市場出現越來越明顯的依賴“合同許可雜志”的傾向,是不是從一個側面說明本國雜志獨立開發內容能力的下降呢?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外來的“合同許可雜志”使本地的雜志雪上加霜,這也提醒了雜志出版界:培養獨立開發內容的能力和為此培養雜志領域的專門人才,是迫在眉睫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