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書店普遍都有雜志專柜。在那些雜志專柜上,總是擺滿了封面設計精巧且吸引人眼球的女性雜志。讓人感到不同的是和女性雜志在一起的用塑料薄膜包裝的“附錄”。即使是“附錄”,也不亞于“本刊增刊”。這些“附錄”的內容都是化妝品、皮鞋、帽子、襪子、文具、廚房用品等各種各樣的商品介紹。有些時候,“附錄”的價格比“本刊”的價格還要高。韓國雜志市場的競爭激烈,由此可見一斑。現在,有的“本刊”為了吸引讀者,還帶上了免費旅游內容的“附錄”。
自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韓國的支持力度減弱以后,韓國進入了長期的經濟“景氣遲滯”狀態。這同樣對韓國的雜志出版業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在雜志出版領域,廣告收入減少,讀者對雜志的選擇越來越苛刻,雜志社的銷售收入每況愈下。加之網絡時代很早降臨韓國,新的競爭對手如網絡雜志、郵件雜志、免費雜志相繼登臺亮相,大有取代紙介質雜志的勢頭。僅僅從信息、情報的傳遞方式與效果來看,任何紙介質雜志都只能步網絡雜志等新媒體形式之后塵。因此,如何繼續發揮紙介質雜志(傳統雜志)的固有魅力,就成為韓國雜志出版界的一大課題。
1、男性雜志越來越追求強烈的視覺效果
2006年,各雜志社向韓國雜志協會寄送的雜志樣刊共3277種。根據對其中2243種雜志的調查,有償雜志為1499種,占被調查總數的66.8%,無償雜志為744種,占被調查總數的33.2%。無償雜志的比例雖然比較高,但由于近年來廣告收入直線下降,無償雜志的數量也在減少。
雜志的(注冊)登記數與實際出版數不一致,許多(注冊)登記的雜志,并沒有按照預定時間出版,許多正在出版的雜志,又宣布停刊。2006年創刊的雜志為310種,停刊的雜志為648種,停刊雜志是創刊雜志的2倍。2005年停刊的雜志也很多,但2006年停刊的雜志比2005年還要多。足見雜志經營的艱難。
從創刊雜志來看,繼續了上一年的情形,以追求廣告效果的高級無償雜志、處理專業領域信息的特殊專業雜志持續增加;女性雜志打頭,男性雜志跟進。由于廣大讀者的家庭形態、個人愛好、生活方式、時間分配的變化,雜志出版也不得不進行大的自找調整與改變。
現在,男性雜志和女性雜志一樣,多采用寫真、插圖,讓封面充滿富貴的華麗感和強烈的視覺感。韓國逐步實施一周兩天休息日制度,人們的閑暇時間增多,雜志是最好的消遣商品之一。為此,雜志出版界已經開始醞釀促成新的市場形成的發展戰略。
2、雜志的廣告收入呈逐漸減少的趨勢
從韓國的雜志來看,雜志因風格、內容不同,廣告刊登的比例也不同。一般而言,大眾雜志、時事雜志、女性雜志、男性雜志等雜志,重視廣告收入,而專業雜志的廣告收入有限,主要依賴讀者的定期購讀費和書店店堂的銷售額。2006年-2007年以來,有關幽默、健康、生活方式的小型雜志、微型雜志逐漸增加。這類雜志在鐵路車站、高速公路旁的休息室、都市中心的街頭書店銷售行情很好。爭強好勝的韓國人工作緊張,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心靈上需要撫慰與療傷,對這類雜志的需求量似乎越來越大。
廣告刊登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銷售冊數,即銷售冊數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廣告刊登量。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雜志廣告一直呈下降趨勢。現在,對雜志社而言,能否確保廣告收入,成為雜志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
韓國也有ABC制度(即類似于日本的有關公共機構對雜志發行冊數的核查公布制度),但參加的雜志社并不太多。韓國主要雜志公布的發行冊數:《讀者文摘》為6.3萬冊,《ECONOMIST》為4.5萬冊,《NATIONAL GEOGRAPHIC》為4萬冊,《News Week》為3.9萬冊。
雜志媒體的廣告收入為4256億韓元(約合3億多人民幣),占韓國全部廣告收入的6.4%,與其他媒體不能相比。2006年雜志媒體的廣告收入與2005年相比,也減少15個百分點。
據韓國雜志協會調查統計,在雜志的全部收益中,廣告收益占80%的雜志為24.7%:廣告收益占60%-79%的雜志為19.8%;廣告收益占40%-59%的雜志為14.8%。也就是說,近半數的雜志,其全部收益的一半以上依賴廣告收入。
從發行渠道看月刊雜志所占比例,“定期購讀(郵寄)”,占55.1%,超過月刊雜志的半數以上;其次是協會的“總經銷”,占22.2%,“書店銷售和直接銷售”,占9.3%;“委托銷售”,占2.7%;“通信銷售”(即會員制、PC通信、電話預訂),占1.2%;“訪問銷售”,占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