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出版界有一件事情鬧得沸沸揚揚,那就是昔日跳水冠軍高敏與上海文藝出版社(下稱“上海文藝社”)著作權使用費(版稅)糾紛。一審判定高敏勝訴,上海文藝社于判決生效十日內支付17.4萬元的著作權使用費。
來龍去脈
據新華網和TOM網站報道,前奧運會跳水冠軍高敏將就著作權使用費(版稅)問題與上海文藝社對簿公堂。高敏介紹說,2005年4月9日,她的委托代理人與上海文藝社代表簽訂了一份圖書出版合同。根據合同約定,上海文藝社在當年7月15日以前出版高敏的《追夢》一書,10月15日以前支付應該付給高敏的版稅。該書早已出版并舉行多場簽售儀式,可是著作權使用費卻一直未予支付。據高敏說,她的代理人多次與上海文藝社負責人及工作人員交涉,要其履行合同,支付著作權使用費,然而上海文藝社卻以種種理由拒絕給付。經過長時間的等待和考慮,高敏決定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7月4日在上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一是解除她與上海文藝社的合同;二是要求上海文藝社公開賠禮道歉;三是支付全部著作權使用費。在法院開庭審理此案之前,高敏通過自己的博客發了若干篇與此事有關的消息,而我們也只能從這里了解情況。媒體上有關糾紛另一方——上海文藝社的回應幾乎沒有。
據報道,在法庭上,上海文藝社的代理人承認沒有向高敏支付《追夢》一書的著作權使用費。他們的理由有三。其一,他們是與高敏的代理人而不是高敏本人簽署的合同,有關各方沒有見到高敏的授權委托書,他們沒有理由向高敏本人支付著作權使用費。其二,書中使用的照片交付印刷時,照片上并沒有“高敏授權”或者“高敏提供”的字樣。其三,上海文藝社在北京的辦事處拖欠上海文藝社一筆投資款項,出版社表示,高敏的稿費由北京辦事處代為支付。上海文藝社總編輯鄭宗培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的確沒有支付高敏《追夢》一書的著作權使用費,這其中涉及了很多復雜的原因,現在他們已經請出版社的律師與高敏的律師協商解決此事,“我們也希望通過協商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實在不行,那也只有通過法院解決了。”
上海文藝社對高敏的訴訟請求,只是給出了不支付著作權使用費的三點理由。不論是從常理上講,還是從法理上講,這三點理由似乎都站不住腳。
根據一般情況判斷,上海文藝社如果拿不到高敏出具的授權委托書,是不可能與高敏的代理人簽訂合同的。拿到了高敏的授權委托書,他們就該與高敏的代理人簽訂合同,將著作權使用費支付給高敏的代理人;如果沒有拿到高敏的授權委托書,那么他們與高敏代理人簽訂的合同就是非法的,未經授權出版他人作品是要承擔侵權責任的。不論是從哪個角度看,上海文藝社都是棋輸一著。
就照片的授權使用來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著作權歸文字作者所有,只要圖書出版合同明確載明“圖書的文字與圖片均由作者授權”就可以了,當然合同一定要注明是哪些照片,照片背面有無類似說明并不要緊。還有一種情況是,圖片的著作權另有所屬,在這種情況下,出版者就要與圖片權利人單獨簽訂圖片的授權使用合同。既然上海文藝社認為照片沒有“高敏授權”或者“高敏提供”的字樣恐有侵權嫌疑,那么它從一開始就不該使用這些照片。現在書都出版了,肯定是獲得了合法授權,而且一定是在付印之前獲得的。獲得了授權就應該支付使用費;沒有獲得授權,就應該支付侵權賠償費。不論是根據哪一種情況,上海文藝社的理由都難以自圓其說。
第三條理由聽起來更是讓人納悶。上海文藝社在北京設有辦事處,而北京辦事處拖欠上海文藝出版社的款項,所以這筆著作權使用費在他們看來就應該由他們的北京辦事處支付。據高敏講,她的合同是與上海文藝社簽署的。如果這一條屬實,上海文藝社就應該承擔相應的義務。這與被告的北京辦事處沒有任何關系。人家跟誰簽的合同就應該找誰,這是理所當然的。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按合同辦事比什么都重要。以前出版社在人們的心目中非常神秘,只要自己的作品能夠出版就相當滿足了,什么條件、稿酬并不在意。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寫作大軍,供求關系進一步失衡。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增強了著作權保護意識。在作者與出版機構的矛盾中,大都是作者處于弱勢地位。先不說盜版、侵權的,單就著作權使用費的支付就成了大問題。
高敏追討著作權使用費,我們追什么呢?如今我國的出版事業比過去有了長足進步,每年出書達到20多萬種,在世界上大概都是首屈一指,可是由于我們出版社的市場化程度不高,我們的出版業與國際相比還差得很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僅要臥薪嘗膽精心打造我們的出版事業,更要捍衛我們業已取得的成就。要達到這兩個目標靠什么呢?信譽,有了信譽就有了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