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端:
按需出版、降低成本才能減少庫存
譯林出版社前社長李景端在《中國新聞出版報》發表文章說:要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降低成本,第一要務即是要堅持推行出版成本,尤其是單本書出版成本的預算決算制度。編輯要了解并熟悉出版流程全過程的開支,在申報確定選題時,要聯絡印制和發行部門,制定該書的營銷方案及成本預算;還要注意銷售風險評估,在預算中針對可能出現的市場競爭制定對策預案。二、要加強對預算執行的核查、修正與監督。三、要科學確定印數,推行少印勤添。四、希望相關部門對圖書發行折扣的異常和流通成本過大,進行整頓治理。隨著網絡數字化的發展,現在印刷已有條件做到小批量印制,對有些專業書,應該試行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服務,實現零庫存。
三石:
圖書召回要從培訓開始
書業營銷策劃人三石在《中華讀書報》發表文章說:影響中國出版界“圖書召回”制度執行的關鍵,是出版界對此往往只看作為“出現差錯進行圖書退貨處理”的一個小環節,而沒有意識到“召回”在整個圖書產業鏈中的重要性。幾十年來,我們的出版領域中還一直沿用著“勘誤表”等處理方法。圖書召回不僅僅是一個制度的問題,而應從根本抓起,將其列入整個出版印刷發行產業鏈的教育培訓和有關高校出版印刷發行專業的課程之中,使各環節真正了解召回制度的構成、召回的責任、可追溯性系統的必要性以及召回行動的程序等。應從全行業培訓開始,將圖書召回制度落實在我們的意識中和我們的操作中。
郭有聲:
原創圖書的基本特征
人民衛生出版社原副社長郭有聲在《科技與出版》中撰文說:從編輯出版的角度,將原創圖書的基本特征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一、具有自主品牌,思想性、科學性、學術性、藝術性、實用性、可讀性俱佳的優秀圖書;而不是東抄、西拼、模仿炒作的圖書。二、具有自主文化品位,能夠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或對于傳播先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能夠走向世界的精品力作;而不是低品位、低水平重復的圖書。三、具有個性化形象,內容獨到、新穎,科技和藝術含量高,裝幀設計能順應時代潮流,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而不是內容平平、裝幀設計一般化的圖書。四、填補國內空白的圖書,能夠提供可靠的“查重”證據。由此可見,打造“原創圖書”并非易事,需要作者和出版者付出艱辛的、創造性的勞動。
鄧本章:
集團DNA的基因構成
河南出版集團管委會主任鄧本章在接受《中國圖書商報》采訪時說:構成一個集團的DNA,就是把DNA作為集團發展的基因。它由五大要素,即體制、機制、戰略、人才和創新構成。體制問題是集團DNA的根本基因,一個體制是否符合市場經濟體制下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其出版運作是否有問題?這些需要通過改革建立起符合出版產業發展規律的現代企業制度。二是機制。有了好的體制還得有好的機制,這個機制必須按照市場規律,設置各種管理職能和運行規則。第三個是戰略。有了好的體制和機制,還要有清晰的戰略,并灌輸到每—個員工的思想中去,把集團戰略形成職工的普遍追求和企業文化,構成大家統一的價值追求與行為規范,為共同的目標奮斗。四是人才。人才是解決一切的根本,有了高端人才、有了符合各方面發展需要的人才,才能建設好集團。還有一個,就是創新,只有通過不斷創新,才能夠激活整個集團的組織細胞,才能解決各種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等一系列問題。
袁麗娟:
少兒閱讀呈現出群體化的傾向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編審袁麗娟在《出版商務周報》上發表文章說:近幾年來,少兒閱讀整體上來看比較穩定,沒有呈現出太大幅度的變化,但是其中呈現出了群體化的傾向。成人的閱讀都非常個性化,個人都會理性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但是兒童閱讀則帶有明顯的群體化傾向,往往一個孩子讀了某一本書,會帶動全班的同學都來讀,互相之間影響特別大。所以編輯應該多挖掘一些內容比較獨到新穎的作品。而且現在孩子的閱讀也有成人化的趨勢,以前孩子的生活比較單調的時候,他們可能就讀文學書童話等,可是現在孩子生活的環境有了很大變化,電視、網絡等,都充斥著他們的生活,他們自己的眼界非常開闊,而且心智發育也比較成熟,我們必須重視這種現象。
胡磊:
學術圖書“賣書難”的原因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的胡磊在《出版科學》撰文說:部分學術圖書“賣書難”是出版發行部門的共同感受,這有幾個方面的原因。1、學術圖書的流通渠道雖然有所改善,除了傳統的新華書店等渠道外,又出現了民營和外資等渠道形式,但是仍然存在渠道不暢通的情況,主要表現為信息不暢通,出版社、批發商和零售商之間的協同程度不高,出版社和書商的書目信息公布不夠及時。2、學術圖書營銷沒有大型中盤,向下面大小零售店滲透、輻射的能力不強。3、出版社對圖書質量把關不嚴和編輯人員的素質不高,再加上出版社沒有做細致的社會調查,造成圖書生產與讀者需求脫節,出版的高質量的學術著作越來越少。4、學術圖書市場基本上是買方市場,需求比較有限。5、學術圖書特別是一些外文學術圖書的價格超出了讀者的購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