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是座山城,樓依山建,山陡樓高,形成山上有山、樓上有樓的重重疊疊的壯觀景色。每當華燈初上,整個城市高低錯落,漫山燈火,好一派山城獨有的奇麗景色。4月25日至5月1日,第十七屆全國書市就在這美麗的山城召開了。
在本屆書市籌辦之初,組委會就確定了“突出主題,強化特色,著力創新,拓展內涵,擴大影響”的宗旨,實現三大創新,發揮九大功能,凸顯六大亮點,辦成“特色鮮明、內容豐富、亮點突出、成效顯著”的文化盛會。現在,書市已結束一段時間了,各項統計數字也已經出來了:1600多家參展單位、1444個展位、144項文化活動、5萬參展人員、參展出版物近26萬余種(圖書21.5萬種,電子音像制品4.5萬種,還有1000多種報刊)、訂貨碼洋14.11億元、團購總額5067萬元、參觀人數59萬人次、零售金額601萬元。無論哪項數字,都創造了書市舉辦史上的新高。
在本屆書市第二次預備會上,鄔書林副署長強調,“要精心組織,真抓實干,把重慶書市辦出水平,總結出‘重慶經驗’”。重慶市委書記汪洋也曾明確表示:“要全力以赴做好第十七屆全國書市的舉辦工作,解放思想,著力創新,創造重慶經驗,擴大書市影響”。兩位領導在書市開辦前,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重慶經驗”,顯示了主辦單位的信心。
為總結本屆書市的成功經驗,記者于4月29日下午,采訪了書市組委會秘書長、重慶市新聞出版局局長汪俊。作為書市組委會主要負責人,汪局長已經沒日沒夜地忙活了好幾個月,但采訪時,記者在汪局長的臉上沒有看到任何倦容,看到的只是興奮和喜悅。汪局長認為,本屆書市成功的關鍵,是總署的充分重視。以往歷屆,都是當地政府單獨主辦,本屆是第一次由總署與當地政府共同主辦。柳斌杰署長剛上任就親臨書市,并且在短短的3天時間里,出席了8項活動。通過汪局長的介紹結合記者的在書市現場的采訪觀察,我們發現,本屆書市在總署和當地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在前期籌備、開幕式設計、服務接待、重點活動策劃等各方面,都煞費苦心,有獨到之處,確實值得總結。
經驗之一:緊扣“推動全民閱讀”這一主題,并貫徹始終
第十七屆全國書市主題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和諧文化”,主題鮮明,并貫穿在書市的整體安排和各項活動中,這是本屆書市最大的特色。
關于用全國書市來推動全民閱讀問題,按鄔書林副署長的解釋是:在天津提出,在新疆思考,在重慶破題。書市緊扣“推動全民閱讀”這一主題,在重慶產生了很好的效果,首先促使當地黨政領導對書市的意義有了直接深刻的認識和把握。申辦之初,多數人只是從會展經濟上去認識書市,更多看中的是書市的經濟效益。通過籌備書市,最后確定了“推動全民閱讀”這一主題后,當地黨政領導提高了對書市意義的認識,把舉辦書市同推動全民閱讀、創建和諧社會聯系起來。為此,市委還下發了《關于在各級領導干部中廣泛開展讀書活動的通知》,要求以迎接第十七屆全國書市為契機,在全市各級領導干部中廣泛開展多讀書、讀好書活動,為推進富民興渝、構建和諧重慶提供濃郁人文環境。當地黨政領導的重視和倡導,為書市更好地貫徹“推動全民閱讀”這一主題,打下了良好基礎。其次喚起了廣大市民的閱讀意識。在書市舉辦之前和舉辦期間,重慶很多部門成立了讀書小組,規定書目,有計劃檢查和交流。單位購書、個人購書數字直線上升,還在書市之外舉辦了民間閱讀節、農民工夜校、圖書漂流活動。同時還激發了當地出版業參與推動閱讀的自覺性和熱情。出版社由事業單位轉為企業后,更注重經濟效益,往往忽視了社會效益。本屆書市,重慶出版集團租用了40個展位,重慶各部門總共租用了100個展位,單從經濟效益上看,肯定是虧本的,但各單位都從涵養閱讀市場的角度出發,積極參與到書市中來。
“推動全民閱讀”這一主題在書市各項活動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如書市的論壇主題定為“全民閱讀與社會進步”,晚會定名為《書香神州遍地春》,還有“百萬讀者讀書有獎征文活動”、“六進”“六評”活動等,書市144個活動中,一半以上都是按推動全民閱讀這一主題設計的。
記者點評:主題鮮明,意義非凡。“推動全民閉讀”這一主題的確立,打破了“業內搭臺業內唱戲業內看”的舊有書展格局,其意義遠在書市之外,小而言之是培育和涵養閱讀市場,其更深遠的意義在于提高國民素質,增強國家軟實力,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創建。
經驗之二:黨和政府主導,體現制度優勢
在全國三大書展中,只有全國書市是由當地政府負責主辦。由于對書市的認識和理解上的差別,以及當地經濟實力的差異,各地政府對書市的支持力度差別很大。
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書市籌備工作,市委召開常委會對此進行了專題研究。重慶市委書記汪洋同志指示要全力以赴做好書市籌備工作,他在全市性的會議上多次提到全國書市,號召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借舉辦全國書市之機,多讀書、讀好書。市長王鴻舉同志擔任書市組委會名譽主任,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舉辦第十七屆全國書市列入今年政府的重要工作。3月26日,王鴻舉市長在書市動員會上親自作了動員,并為書市撰寫了《用知識打造和諧與創業之都》的署名文章。成立了由34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重慶市第十七屆全國書市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具體負責各項籌備工作,市委副書記邢元敏同志任組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何事忠,副市長謝小軍任副組長。領導小組十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書市籌備工作,市領導多次親臨辦公室和活動現場,檢查工作進程,解決遇到的問題。從去年7月以來,市領導關于書市籌備工作的批示達58件。為了辦好書市,全市共籌措辦展和出書資金2580萬元,其中,市政府撥付資金1080萬元(辦展經費655萬元,出書經費425萬元);三家出版社籌措資金1500萬元。
記者點評:我們現行的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西方市場經濟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黨和政府有更大的主導作用,可以集中力量干大事、干好事。“推動全民閱讀”是公益性活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如果各地政府都像重慶一樣重視書市,重視推動全民閱讀,那么書市就一定會越辦越好,以書市推動全民閱讀的效果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經驗之三: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突出書市全民性
“如果說重慶書市很成功,我們總結關鍵的一條是由行業承辦走向社會承辦。所以說書市的成功,是重慶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汪俊局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很感慨地說。
對讀者引導和預熱。在開辦之前,組織了“百萬讀者讀書有獎征文活動”、“六評”活動(即“寫書人、編書人、售書人、讀書人、評書人、藏書人評選活動”)。舉辦書市會徽、會歌、主題語、吉祥物、張貼畫五件宣傳品有獎征集活動,開展“我為全國書市添書香”出版征集活動,以活動為書市預熱,營造全民閱讀氛圍。
社會各界總動員。全市主要部門都列入組委會,指定各部門、單位的行政正職擔任委員。這其實并不新鮮,很多會議或活動,都是這樣列名,其實不少僅僅是掛名而已,但重慶這次卻相當深入。在書市期間,記者發現,常用的桑塔那牌轎車是《課堂內外》雜志社的,送機場的豐田牌轎車是重慶出版集團的,接待我們的人,既有出版集團的,也有文聯的,進一步了解才知道,組委會臨時在全市各部門征集接待用車214臺,征調聯絡員70名,從各大學組織了200名志愿者,確定了39個市級部門與各代表團進行對口接待。
讓書市走進基層。書市組委會為使書市走進基層,策劃、開展全國書市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軍營、進機關的“六進”活動。“六進”活動的原則是:政府投入、社會捐助;自我管理、服務群眾;整合資源、重在實效。分別選取南岸區迎龍鎮、龍湖社區、重慶大學、重鋼集團、重慶消防總隊和市委機關大院作為“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軍營、進機關”的試點單位。
記者點評:如此的“全體總動員”,沒有強有力的措施是很難實現的。社會各界共同辦書市,體現了全民參與性,這不但是辦好會議的保證,也是對全民的最有效的閱讀教育宣傳。
經驗之四:創新筑就全新書業盛會
會前組委會公布本屆書市將實現三大創新:理念創新、活動創新和功能創新。三大創新是從總體上來說,實際上本屆書市創新點很多,總結起來有十幾條。盤點這些創新,有些效果不理想,如功能創新里的版權貿易;有些價值不突出,如“新華書店店慶晚會、70周年攝影書畫展”、“兩岸四地版權貿易座談會”等活動。真正有價值的記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緊扣“推動全民閱讀”這一主題,這點在前面已經總結過了。
二是打通產業鏈,聯通上下游。在展示、展銷、訂貨、展覽內容中新增數字娛樂、印刷、造紙、出版文化用品等相關產業內容,相關產業展位達到54個。
三是報刊強勢登場。報紙是第一次參展,期刊以往都有,但今年的陣容更強大。還有一個變化是,以往期刊幾乎都被放在不顯眼的位置,本屆卻放在了一樓一進門最好的位置。
四是主辦交接儀式。在談到這項創新時,汪俊局長說,“在新疆書市,有很多人不知道下屆書市在哪里辦,我們也沒有正式亮相邀請大家的機會,有感于此,我們特策劃在晚會上舉行主辦交接儀式。”主辦交接儀式對現主辦者來說意義不大,但對下屆主辦者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也增加了書市主辦交接的莊重性。
五是會歌、會徽、主題語、吉祥物、張貼畫征集活動。主題語、吉祥物、張貼畫的征集在以前書市曾有過,會歌、會徽的征集還是第一次。全國包括香港在內的1100多人共4799件作品應征,最后獲獎的18件作品,出自重慶有4件,其他14件作品都出自全國各地。
六是主題文藝晚會。與以往綜合性晚會不同,本屆書市晚會的節目,都緊緊圍繞“閱讀”展開。
七是“六進”“六評”活動。這兩項活動,前文已做簡要介紹,可謂匠心獨具,對貫徹“推動全民閱讀”這一主題起到了很突出的作用。
八是向全國征集出版物。為迎接第十七屆全國書市,重慶市從9月20日起面向全國征集“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系列”、“直轄十周年慶典系列”、“長江三峽系列”等10大重點出版項目,為了鼓勵參與,征集辦專門設立巨獎。
九是百萬讀者征文活動。3月初組委會啟動了“倡導全民閱讀·共建書香中國”百萬讀者讀書有獎征文活動。此次的征文活動長達7個月。全國廣大讀者以“我與書的故事”、“影響我一生的一本書”、“讀書,一生的事業”等為主題,提交優秀作品。
記者點評:創新是發展的核心。正因為有了這些創新,重慶書市才成為卓有特色的一屆。
經驗之五:活動豐富多彩打造文化大集
重慶書市給記者一個突出的感覺是活動特別多,很多想采訪的活動由于時間沖突無法參加。全部活動共144項,活動手冊有50頁之多,從4月20日到4月29日,10天中各種文化活動不斷。高峰期是24日至27日,4天共有各種文化活動93項,其中26日集中了41項活動。
這些活動大致可分為論壇、新書首發式、名家簽售、講座、晚會和走進讀者等六部分。其中包括開幕式、文藝晚會、新華書店建店70周年文藝調演、全國新華書店系統職工攝影書畫展、“六評”、“六進”、中國出版高層論壇、新書首發式及作者簽名售書、讀書有獎征文、援助三峽庫區捐贈、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出版界座談會等18項重點活動。組委會還和相關部門和單位—道組織舉辦了重慶首屆民間讀書節、“書與教育”成果展、“書香大講壇”、書香重民—全國書市廣場推展活動、農民工夜校、“我的第一本課外書”圖書捐贈儀式等10余項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
歷屆書市,都有很多活動,但比較而言,本屆無疑是最豐富的,也是最精彩的。如中國出版高層論壇,在新疆書市也舉辦了,開到一半人走了也有一半了,使本來就不多的聽眾更顯少了。而本屆出版高層論壇人數一直在四五百人,氣氛火爆異常。
豐富多彩的活動為業界和廣大讀者打造了一個文化大集。
記者點評:與往屆書市相比,本屆書市的文化活動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很大提高,尤其在走進讀者方面下了很大工夫,連出版高層論壇也在保持“高層”的基礎上,突出了大眾性。文化大集是業界的需要,更是讀者的期待。
經驗之六:服務接待從細節入手細致周到
本屆書市,共有89個新聞單位、239位記者來渝報道書市。參加開幕式的領導200多人,參加展覽的客商5萬人,接待讀者59萬。如此大的群體,服務接待工作之難可想而知。
在談到服務接待工作時,汪俊局長說:“這是我們最難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一屆書市是否成功,服務接待至關重要。對每項工作,我們都制定了詳細的方案,幾易其稿,個別重要的活動,我們都準備了幾套方案,以防不測。” ,本屆書市的服務接待之細致,從幾個手冊上可見一斑:記者一報到,就領到了一本《新聞報道手冊》,詳細注明了各項報道活動的時間、地點、聯系人,以及每天就餐、乘車、臨時用車的具體內容,還為記者發稿專門設置了新聞中心;與記者同屋住宿的是中國版協于友先主席的秘書,他拿到的是《領導活動手冊》,除手冊外,還專門有于友先主席的行程安排;每個展商手里則是《第十七屆全國書市指南》,其中有組委會各部門工作職責及聯系方式、文化活動安排場館展覽位置圖、各代表團人住賓館及交通圖、推薦旅游路線等。
城市各管理部門也在服務接待方面做了詳細部署:市公安局成立了書市安全保衛指揮部,對十個重點部分加強保衛工作,確保書市安全;市衛生局在重慶國際會展中心和江南體育館設置了醫務室和救護車,并加強了來賓住地及展場食品衛生安全檢查,確保衛生安全;市交警總隊制定了《交通安全工作方案》和《會展中心外圍交通組織疏導方案》,保證交通暢通;市政委、市交委、市經委、市文化執法總隊等部門都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
記者點評:細節決定成敗。這一規則在書市也同樣適用
重慶書市落幕了,總結起來有經驗,也有遺憾。很多觀眾反映,書市展期太短,4月25日開幕,4月27日中午就開始撤展了。4月27日中午,記者來到展場,看到各展區均在清場,很多讀者只能集中于保留開放到5月1日的銷售區看書買書,而花大力氣布署的其他各展區,只展了兩天半,就閉門謝客了,對讀者是很大的遺憾,對參展者是很大的浪費。對此,汪俊局長作為主辦者,也深有感觸。他認為,像書市這樣的面向群眾的書展,展期應該延長,延長到5天甚至一周,應該沒什么問題。所涉及的,不過是場租費和參展人員住宿費兩個費用,場租費可由主辦方承擔一部分或全部,建議總署可把此費用作為推動全民閱讀專項經費,向財政部尋求支持。至于參展人員住宿費,本來就是一筆不大的支出,參展人員也可以先走,委托主辦方負責撤展和后續工作。另外,有些活動有“蘿卜多了不洗泥”之感,組織得比較松散和簡單。
重慶書市是全國書市第一次冠以“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之名,是承前啟后的一屆書市,其成功舉辦,無疑為“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開了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