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校園的迪岸傳媒邊界在哪里?
“根據我們的調查,在一二線城市的大學里,平均每個學生每年的個人支出在15000元人民幣左右,除學費、住宿費外,平均每人每年的可支配開支約為8000元人民幣。”迪岸傳媒(DAC)共同創始人楊健,并不認同高校學生人群消費能力不強的觀點。“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過才7052元人民幣。”
純凈的校園
楊健根據自己的觀察發現,大學生消費的產品與普通超市的產品并沒有太大區別,大多數還是洗發水等一類的快速消費品。而快速消費品向來都是廣告公司的重要客戶。“我國現在擁有2300萬大學生,據此計算每年可以形成接近2000億元人民幣的消費品市場。廣告主每年如果拿出5%的收入專門針對高校做廣告,理論上每年可以形成100億元人民幣左右的廣告投入。”

眼下,電視、互聯網以及一般的戶外廣告卻很難真正有效覆蓋到象牙塔里的莘莘學子。
正是由于看好校園市場,總部位于上海的迪岸傳媒在2004年12月成立后,經過短短2年半的時間,就迅速在全中國打造出了獨一無二的高校傳媒網絡:業務網絡覆蓋全國18個經濟發達城市,350所高校,每周有效覆蓋人流量超過了7000萬人次。
迪岸傳媒跟各高校簽的合作協議都排他性的,期限5年。根據協議,迪岸傳媒在大學時堂、宿舍、運動場館采用視頻、海報、戶外大牌等多種方式對目標受眾進行有效的覆蓋。“大學生就餐時間一般在23分鐘左右,因此我們在廣告中間會穿插一些學生們喜歡的節目,比如體育賽事、招聘信息等。”楊健表示,為了使旗下品牌“中國校園傳媒(campus Media)”在學生中間樹立良好的形象,迪岸傳媒還聯合中國紅十字協會發起了貧困生救助基金。其中,“迪岸傳媒的捐資額在100萬元人民幣以上。”
喧嘩的機場
提及機場傳媒,很多人都會聯想起航美傳媒。
但是在楊健看來,這是一種誤解。到目前為止,機場媒體其實還都是一個高度分散的市場。僅以首都機場為例,就有二十多家廣告公司在機場及其周邊地區擁有廣告位置資源。
廣告資源的分散性其實就給類似迪岸傳媒這樣的后來者提供了機會。
2006年年底,在校園媒體網絡日臻完善之際,迪岸傳媒開始迅速切入機場媒體領域。截至目前,迪岸傳媒一口氣就已經進入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西安、杭州、廈門等全國15個城市的機場。迪岸傳媒預計到2008年將跟20個機場達成深人合作關系。
迪岸傳媒跟機場深層次合作關系的表象之 ,就是通過滾動燈箱、jposter電子海報、LED大屏幕及其他各種戶外媒體對高端航空旅客進行多層次、多觸點的覆蓋。
“我倒不認為機場廣告需要跟校園廣告一樣在中間穿插一些娛樂或者新聞節目。”身為迪岸傳媒首席策略官的楊健表示,在航空旅客需要停留的地方,比如安檢口、登機口、候機廳等地點以一種簡單明了的方式直接播放廣告可能更為有效。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迪岸傳媒在機場實施的這種差異化策略就得到了廣告主的認可。寶馬、德國大眾、三星、諾基亞、索尼愛立信、聯想等一大批品牌企業相繼成為迪岸傳媒的廣告客戶。
作為迪岸傳媒的融資顧問,華興資本合伙人華杰斯說出了迪岸傳媒進軍機場媒體的另一個理由,寒暑假期間,大學校園通常都沒有多少人,而這兩個階段剛好是航空客運的高峰期;“兩者相結合,恰好可以燙平潛在的周期性因素對于迪岸傳媒廣告收入的影響。”
目前,迪岸機場傳媒(Channel Airport)年覆蓋的航空旅客人數已經超過了1億人次。
奢侈的高爾夫
按照華杰斯的說法,在通過進入更多校園以及開發更多產品來鞏固校園媒體市場主導地位的基礎上,迪岸傳媒還將開發新的產品線、跟機場建立合資企業以期實現擠進機場媒體市場前3名的目標。

據了解2008年,迪岸傳媒期望能夠在一些富人集中的地方占有一席之地,比如高爾夫球場、健身房、俱樂部等都是可能的選擇。“我們希望迪岸傳媒在進入的每一個市場都能夠至少做到前三名。”在楊健看來,即使是在這些富人集中的地方,也不是所有的時間、地點都適合進行廣告傳播,只有在正確的時間、適當的地點、人們有不錯的心情,才是保證戶外廣告有效傳播的關鍵。
在選擇進入具體的市場之前,迪岸傳媒先行確定了在人們戶外生活軌跡點中選擇廣告觸點的三要素:
首先,這個“點”一定要有足夠的人流量支持,從廣告主的角度來考慮,人流量是計算于人成本(CPM)的重要依據。
其次,人們在這個“點”上能夠有足夠長的停留時間,而不僅僅只是過客:當人們停留時間比較短時,只有足夠大的廣告載體才能吸引目標受眾的注意。
第三,人們在“點”上的心情要是喻悅而輕松的,只有在這樣的心情之下,人們對周圍事物的關注度才會提高。
“所有符合我們選點原則標準的場所部是迪岸傳媒潛在的目標市場。”楊健表示迪岸傳媒目前可能進入的市場,其實還遠不止有些人曾經提及的高爾夫球場、健身房等場所,“符合標準的其實都有可能”。
這也是迪岸傳媒為什么需要進行大規模融資的原因。
躁動的資本
2007年7月,迪岸傳媒宣布獲得水威投資領導的新一輪投資,總額共計3500萬美元(其中包括部分1年前的過橋貸款)。這也是迪岸傳媒成立以來獲得的第三輪投資。
“DAC(迪岸傳媒)是永威投資在戶外媒體領域投資的第一家企業。”永威投資副總裁Chris Ni表示:“在中國快速增長的戶外廣告領域中,我們非常看好DAC所擁有的獨特市場機會。”據悉,永威投資一家就在DAC身上投資了2000萬美元。
著名的IDGVC通過旗下數只基金在迪岸傳媒第三輪融資過程中累計投入了1000萬美元。借助迪岸傳媒,IDGVC或許將能夠減少因為沒能投資分眾帶來的遺憾。
DAC致力于打造的完整廣告平臺將成為類分眾廣告渠道中個強有力的工具和挑戰者。華興資本合伙人華杰斯表示相信:“在中國領先的戶外廣告公司中,DAC處于前三名的位置,同時在未來的行業整合中處于主動方”。
華杰斯透露在融資過程中,很多投資人都對DAC及其團隊表示出了興趣。
跟很多創業企業不同的是,創始人楊健出任首席策略官一職,執行團隊則由在傳統廣告行業具有豐富經驗的Pike Tse、David Wang、Roma Zhi等人擔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