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拍賣”,的老總陸鏡清曾說:“從藝術的角度看,收藏是文化行為;從經濟的角度看,收藏是投資行為;從心情的角度看,收藏是快樂的行為;從歷史的角度看,收藏是無私的行為。”這是我們做藝術品拍賣的動力所在,2007年西泠的春拍,八個專場,1300個標的,并將首次推出“文房清玩·歷代名硯專場”,這是中國拍賣史當然也是世界拍賣史上的第一個名硯專場。
古代書畫專場依然是重中之重
這個專場中清代作品中有兩件作品曾為宮廷收藏,并著錄于《石渠寶笈》,其一為董誥的十二開冊頁《萬有同春圖冊》,每一開上都有乾隆御筆題詩,著錄于《石渠寶笈·續編》第六十、《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匯編》第六冊以及福開森編著的《歷代著錄畫目》中。另一件是冊頁《御制十八應真像贊》,設色貝葉紙本,描金纏枝花邊磁青紙底。應真像繪于貝葉之上,詩為乾隆御制。十八應真,形態各異,皆極傳神;貝葉完好,葉脈清晰,肌理效果將典雅、沉穆的敷色完美映襯,與佛教氣氛天然相吻。著錄于《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匯編》第八冊147頁,是一件內容與材質都十分難得的宮廷佳作。
乾隆《御筆書洪咨夔春秋說論隱公作偽事》手卷,描金龍紋蠟箋紙,前有引首。此卷乾隆于1776年作于避暑山莊,上鈐“乾隆御筆”、“所寶惟賢”印,并有“石渠寶笈所藏”印,玉別陰刻描金“乾隆御筆書洪咨夔春秋說論隱公作偽事”,著錄于《石渠寶笈》續編第二十五、《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匯編》第四冊,保存完好,是一件值得重視的乾隆書法。
清初六家中,王時敏、王翬、王原祁、惲南田四家都有出色作品獻拍古代專場。“清四王”之首的王時敏的《仿子久筆意圖》,曾為吳湖帆收藏,著錄于《吳湖帆文稿》第483頁:王原祁的水墨綾本《仿子久山水》立軸,作于康熙庚辰(1700)四月王原祁59歲時,是一件給人的視覺感受氣象渾穆,卻又清氣郁勃的上好佳作。王原祁傳世作品多為紙本、絹本,綾本極為少見,是為難得。惲南田的《風聲出谷圖》,設色絹本,是作者中年時期臨古之作,其時他與王石谷朝夕相處,互為砥礪,所繪作品往往洋洋得意,此作尺幅不大,但極其精雅,書與畫皆入妙境。吳湖帆、謝稚柳都曾鑒賞并在畫上鈐印。
《江村漁隱圖》是金陵八家之首的龔賢的晚年妙構,作于1684年,龔賢66歲時。龔賢一生的藝術經歷了由白往黑的歷程,早期山水空靈淡遠,以勾線、墨染并伴以苔點為其主要表現手法,中年以后開始嘗試墨色多遍皴擦點染的繁復畫法,并最終形成“黑龔”面貌,在中國美術史上取得了前無古人的成就。此作清代的時候先后被三位大收藏家收藏,一位是乾嘉時期的畢瀧,號靜逸宣,《江村漁隱圖》鈐的是他的號;一位是道光年司浙江慈溪人馮云濠,他在畫上鈐“慈溪馮氏醉經”印;另一位是程楨義,他在畫上鈐“程氏楨義審定印”。
“揚州八怪”也是本次春拍古代專場一個值得關注的熱點。金農、李鮮、黃慎、華喦、鄭板橋、邊壽民、李方膺,陣容之大,作品之精,為近年來國內大拍中少見。
比如黃慎的兩本冊頁,十二開水墨《花卉集錦》和八開設色《美人畫冊》,一書一畫,品相俱佳,都是難得的黃慎傳世之作。《美人畫冊》有民國時期趙祖望題寫的簽條、引首及尾跋,趙祖望也擅名一時,杭州孤山放鶴亭里有他的題跡,西泠印社1931年還影印了他的《宋詞集聯》。
華喦的設色十開圖冊雅逸養眼,所繪山水意境淡遠,多有人物點景,富有詩情畫意。其中一開鈐閑章“工拙隨意”,這位工書善詩,花鳥、人物、山水俱精的“三絕”畫家,其實性情蕭淡,不經意問卻把最美的畫圖賦形絹縤,令人望而不能釋懷。
邊壽民、李方膺各繪一幀菊花,一設色,一水墨,蕭逸淡雅,都是供奉書房的佳品。
鄭板橋的兩件書法作品,立軸《行書紙墨論》,縱162厘米,橫91.5厘米,一幅論紙說墨的書畫作品把鄭板橋詼諧幽默的性格躍然紙上。尺幅大,品相佳,篆隸互參,令人愛不釋手。鏡片《行書自作詩》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作品,它不僅可讀可賞,其特殊意義還在于1987年12月,上海博物館編印出版的《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下卷第1457頁第96圖所選“燮”字,就是取自這幅作品的署款,這是一件具有“標準器”意義的作品。
金農的《隸書古文》,內容頗有禪意,歸田湖上,幽夢人生,大約與杭州有點關系。書法介于楷隸之間,是金氏獨家的“漆書”,綾本,立軸,曾為戴公望藏,并有清末民初大書法家李瑞清邊跋。
李(魚單)的《花鳥集錦圖冊》作于1752、1753年,為其七十歲之前所作,賦形染色勁爽利索,且多題有詩文,書畫互映,圖文并茂。此冊李(魚單)鈐印多枚,其中一枚曰“李忠定又定子孫”,“文定”是明嘉靖26年進士、曾為嘉靖朝禮部尚書、后為隆慶朝首輔(宰相)的李春芳的謚號,李鮮為其六世孫;“忠定”就是南宋抗金名將李綱。李(魚單)性格浪漫而才華橫溢,鈐此印于畫上,不僅為他的血脈自豪,也是將自己對這幅作品的得意鈐到了畫上。
清代書法是本場拍賣值得關注的一個亮點。這些書家概而言之,都擅長篆刻,且成就斐然,屬金石家書法之列。這些書法給人的一個突出感受是耐看、有文氣。2006年以來,這類書法家包括金石家的書法的價值被廣泛認同,行情看漲,這是個很好的現象。
此次獻拍的清代書家及書作中,鄧石如的《隸書七言聯》、《篆書又辭二句軸》收入《清朝篆隸名品展》,《行書古文》收入《中國書畫名品展·清初中期》,以上三件作品均由二玄社印行;趙之謙的《篆書五言聯》原為無錫博物館藏品,《趙之謙書畫編年圖目》、《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六冊均收入出版,其字還被多本書法字典類書采錄、《行書七言聯》日本二玄社印行的《中國書法名品展》收入出版等等,都是品相既好,書法亦妙的佳作。
明代書畫名頭大,亮點多,徐渭、文徵明、董其昌、陸治、藍瑛、倪元璐、王鐸、張瑞圖等都有精彩作品亮相古代書畫專場。比如徐渭的《墨竹石榴卷》,原藏濟南市文物商店,20世紀80年代經由謝稚柳、徐邦達等人組成的國家文物局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鑒定并收入《中國古代書畫圖目》著錄出版。
《小閣秋晴圖》作于“丙申五月九日”即1536年文徵明67歲時,設色紙本,縱112.5厘米,橫65厘米,是 件尺幅較大的文徵明細筆山水。此作曾為兩位名家收藏,吳湖帆題寫簽條,是一件未染俗塵的佳構。
王鐸是成就卓然的大書法家,每一場西泠大拍總會有令人眼熱的王鐸作品獻拍,比如05首拍推出的《行書杜詩》立軸、《行書自作詩》立軸,05秋拍推出的64開王鐸《詩稿墨跡冊》,06春拍推出的《行書“吹夢俚作”》立軸以及06秋拍推出的《行書二軸》等,且都以宜入價格成交。本場春拍王鐸又成亮點,共有6件作品獻拍,其中行書《沙河鎮作五言律詩軸》有專文介紹,此不贅言,這兒選兩幅作品作些簡要介紹。《行書自嘲詩》綾本立軸,縱229厘米,橫51.3厘米,書自嘲詩一首。詩作于何年不詳,書法從書風、作書地點瑯華館以及印鈐“煙潭漁叟”來看應該不會早于王鐸50歲之前。瑯華館是王鐸的姻親、官至兵部尚書的張鼎廷的齋名,刻于清順治六年(1649)的王鐸的《瑯華館帖》就是他與張鼎廷的往來書信及吟詠唱和。此軸書法結字峻健,筆力沉著,全軸無一字相連,卻為氣所貫,通篇寫得神完氣足,是王鐸行書中的無上妙品。此軸上世紀30年代前后曾被止叟收藏,1931年收入上海華商書局《止叟珍藏孟津墨跡》中出版。今天的讀者、收藏家或許有所不知止叟是誰,但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他卻大名鼎鼎,他就是民國時先后任山東、江蘇兩省省長的韓國鈞。此人有骨氣,也有個性,日偽時期,日本人曾迫使他出任偽職,被他嚴詞拒絕。但是對有仕清背景的王鐸的書法他卻極為寶愛,不以人論書,這是他的過人之處。《王孟津行草書卷》更是件難得的寶物,此卷曾為原上海市紀委副書記、后調任天津市委紀委書記的李研吾收藏。卷前有來楚生引首,卷后有謝稚柳尾跋。
藍瑛是杭卅人,明末清初的重要畫家,浙派殿軍、武林畫派的創始人,因其繪畫延續了晚明畫風,故美術史上將其歸為明代畫家。本屆春拍共征集四件藍瑛作品:兩幅山水立軸,兩本花鳥山水冊頁,皆養眼可愛,值得重視。
其中, 《秋林云泉圖》縱173厘米,橫60厘米,絹本立軸,品相完好。此次從日本征集而來,殊為難得。《花鳥妙品集》紙本設色,八開,各28.5×34厘米,品相亦佳。藍瑛作為職業畫家,既精山水也擅花鳥人物,但是因為他山水畫的名聲太大,花鳥人物為其所掩,加之傳世作品中花鳥人物不足他傳世作品總數的十分之一,故人所鮮知。所作花鳥自謂多“仿王若水”(即元代畫家王淵),其實更多的是受沈周的影響。此冊多以寫意筆法描繪,憑借其高超的造型能力,色墨不多,筆線靈動,繪花卉小鳥對藍瑛而言,可以說是小菜一碟。各頁所題有四言也有七言,文辭樸素,皆有妙趣。藍瑛在明代畫家中雖無功名,但是他刻苦努力,題此雋語,洋溢多多書卷氣息,可見勤能補拙。
近現代名家佳作紛呈推出“曹
漫之收藏”專拍
近現代名家專場與海派專場更是名家成集,佳作紛呈,吳昌碩、黃賓虹、張大干、潘天壽、徐悲鴻、林風眠、傅抱石、李可染、陸儼少、吳冠中等大名頭,應有盡有。其中齊白石的十開《花鳥草蟲集錦》、陸儼少的《代耕小組》都是非常難得一見的上好佳作。
《歸田風趣圖》是任伯年的一幅沒骨花鳥圖,作于1884年,45歲時。任伯年是繪畫天才,精于人物,尤其善于將人物置于典型環境中表現,成就之高,世所公認。而他畫花鳥也樣成就斐然,勾染、沒骨、寫意樣樣俱能。尤其是他到上海之后,為生活使然,多以畫花鳥為主,其作品生前身后都受歡迎。《歸田風趣圖》繪憩歇草葉藤蔓中的大雞小雞,落墨賦色,淵雅靜穆,雞的神態帶一點點憨拙,十分可愛。任伯年善于體察生活,所以他的畫能打動人心,喚起美感。
吳昌碩有兩幅作品稀有少見。一為《達摩面壁圖》,款題“無花可拈,無壁可面,一蒲團外未之見”,信手寫來,卻將佛家禪機蘊含其中,妙不可言。另一幅也是佛教題材作品,絹本,繪老納蒲團打坐。這是因友人之囑為硯圖形作銘,當以筒筆為上,故淡筆渴墨,意到筆止。左上端行書題款,數十小宇密匝匝寫成一不規則三角形,留足空白,仿佛天上星云,小小的尺幅里,給人以無窮想象。銘又如下:
參堂畫禪,現清凈身。天空海闊,不著一塵。壽諸貞石,磨而不磷。甲寅花朝為鈍居士寫佛硯背,甚肖其形,并為之贊。安吉吳昌碩。
吳昌碩因材施藝,不為尺幅約束,如其篆刻,小中見大,以約勝繁,甚為稀罕。
《桐廬紀游圖》是黃賓虹85歲時的設色山水精品。晚年的黃賓虹在記憶中邀游他曾經游歷過的山水,厘下了許多紀游作品,富春山水向來為黃賓虹魂牽夢繞,此作雖為達一先生畫,傾瀉紙上的卻是黃賓虹對這片山水的思念。所以,無論構圖還是筆墨表達都充滿了抒情的筆調,令人望而心馳神往。
徐悲鴻是不容錯過的現代繪畫大師,海派專場中三幅徐悲鴻作品都是他走獸禽鳥類題材作品中的佳構。《駿馬圖》作于1944年,《五花神駿圖》1943年作于重慶磐溪,《雄雞圖》作于1946年夏天。畫雞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徐悲鴻的常見題材,《中國名畫家全集·徐悲鴻》中收錄的多幅類似作品即作于這一時期。此作寥寥數筆即繪出雞之大體,筆簡意賅,形神兼備,凜凜然有陽剛之氣。
近現代名家專場將推出“曹漫之”上款作品21件,其中16件為謝稚柳、陳佩秋夫婦分別繪贈曹漫之,其余為唐云、白蕉、錢瘦鐵等人繪贈。曹漫之曾任建國后上海市第一任民政局長以及中共華東局副秘書長等職,是頗具雅懷的老干部。他與謝稚柳、陳佩秋夫婦是交誼有年的老朋友,當年他們住得也近,常來常往,“文革”后期那五六年,他們都無事可做,曹漫之幾乎每天都踱步來到謝家閑聊,謝稚柳、陳佩秋夫婦分別繪贈曹漫之多幅書畫作品。因為關系特殊,所作輕松愜意,多富逸氣。此次獻拍作品,均得自曹漫之家屬。
“博而約,約而精”原則打造
“成扇專場”、“西泠印社部
分社員作品專場”以及“名家
西畫作品專場”
成扇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它集諸多藝術于體,既是懷袖雅物,也是“綜藝大觀”,所以向來為收藏家所寵愛。與前兩場一樣,本次成扇專場作品從清代到當代,從扇骨到扇面,山水、花鳥、人物、書法,全部出自名家之手,“色”相俱佳,雅逸可愛。
西泠印社部分社員作品專場是“西泠拍賣”自己的專場,自2006春拍推出以來,以其資源的獨家性,創意的獨到性以及作品自身的藝術與經濟價值,從一開始就受到了買家的重視,連續兩場都以高比例成交,這一專場也因此成為“西泠拍賣”的“保留節目”。本次社員專場的100件拍品中,既有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等歷任社長的作品,也有已故著名社員的作品。
油畫專場同樣是“西泠拍賣”著力打造的一個專場,百余件拍品出自近50位畫家之手,其中尤以老一輩油畫家的作品引人注目,如徐悲鴻、潘玉良、顏文梁、林風眠、常書鴻、沙耆、吳冠中、胡善馀、林達川等都有精彩作品上拍,中青年畫家如羅中立、潘鴻海等也有上好佳作獻拍。作品來源可靠,其中部分作品直接得自作者家屬。
“文房清玩”主題顯現拍場
首次出現歷代名硯專場
本屆春拍推出的“文房清玩”主題則又次將西泠印社的自豪洋溢天下,兩個專場如同西湖的白堤蘇堤,既展現旖旎風光也昭示濃郁的文化。其中近現代名家篆刻專場延續06秋拍“犀象印萃”專場的強勁勢道,將精選的近千方名家印章分成280余個標的展示給廣大收藏家和投資者。我們特約著名篆刻家、西泠印社副秘書長童衍方先生為這專場撰寫綜述,并輔以相關文章加以介紹。
歷代名硯專場是一個讓“西泠拍賣”洋溢自豪的專場。古老的硯臺見證了五千年文明傳承,一部硯史記載的正是華夏文化的輝煌。但是,盡管數千年歷史長河硯臺遺珍無數,也盡管硯臺的文化含量經濟價值都不言而喻,放眼世界藝術品拍賣史,迄今為止,還沒有誰為硯臺做過一場專門的拍賣。硯臺無語,缺席是藝術品拍賣的莫大遺憾。
118方各式硯臺,年代不一,形制多樣,材質精良,品色俱佳,蔚然匯成名硯大觀。其中許多硯臺,或為名人所用,或為名人所銘,或為名人所藏,內涵外延極為豐富,限于篇幅。一言以蔽之,“西泠拍賣”歷代名硯專場如同2006西泠秋拍的印章專場一樣,別開生面,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