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之稱上海,從20個世紀30年代開始涌現了如龐元濟、張伯駒、吳湖帆、王已千等知名藏家。當時的上海可以說是中國書畫收藏的“半壁江山”。時至今日,中國正在經歷著第四次收藏大潮,而擁有幾十家從事藝術品拍賣公司的上海,卻在成交量與成交金額上落后于北京,甚至江浙一帶。許多海上藏品,都被送往了北京、香港等地,而許多海上重要收藏家為了心儀的作品也不得不趕往北京、香港,參加競拍。 “半壁江山”已經成為了一個尷尬的昔日輝煌。上海拍賣如何沖出困境、與國際接軌成為了擺在上海藝術品拍賣公司的一個重要課題。
為重振上海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海崇源與上海工美兩家滬上知名藝術品拍賣公司聯手打造了“上海崇源五周年慶一上海崇源、工美2007年春季大型藝術品聯合拍賣會”。
此次聯合拍賣會將于7月8日至11日,在上海花園飯店舉行,共設有:中國古代書畫、中國近現代書畫、中國古董及中國佛像、華人西畫等多個專場。在中國古董及中國佛像專場上,最為重要的當屬明洪武釉里紅玉壺春瓶。瓶呈撇口,細頸,鼓腹,圈足狀的典型玉壺春造型。頸部三道紋飾從上到下依次是蕉葉、回紋、纏枝、倒垂如意頭。腹部裝飾盛開的纏枝牡丹紋。脛部是變體蓮瓣紋。圈足上是纏枝。造型穩重,弧線構成柔和,體態勻稱。釉里紅瓷器是高溫釉下彩繪瓷器的一種,釉里紅瓷器以其造型美、花紋精、色調艷而著稱于世。明代是中國瓷器燒造的全盛時期,洪武朝的釉里紅瓷器則是明代燒制最好的階段,也是極盛時期。如果元代是以青花瓷器為釉下彩繪瓷器的代表的話,那么洪武朝則應是以釉里紅瓷器為釉下彩繪瓷器的代表。無論成型、制作、燒成、溫度等都達到了頂峰,就此件玉壺春瓶來講,其制作規整,線條流暢,造型優美,擺脫了元代粗厚、修長,略顯笨重的體態,逐漸向永樂朝的細薄、敦實,秀美飄逸的過渡。
其他精品有:粉彩庭院嬰戲圖天球瓶、明宣德銅鎏金綠度母像、明銅鍍金蓮花手菩薩像、清中期嵌琺瑯紫檀木插屏等。
華人西畫 直是上海崇源力推的油畫品牌,曾推出過陳逸飛、吳冠中、羅中立等名家名作,此次公司將給廣大收藏家奉獻套集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于一身的藏品——蔡上國藏林風眠油畫。
蔡上國與林風眠的相識在上世紀50年代,當時蔡上國退休后參加了上海美術家協會的活動,開始與上海美術界前輩林風眠、豐子愷、張充仁、吳大羽、顏文粱、朱屺瞻、應野蘋等有了密切交往。林風眠就在這個時期多次到蔡上國寓所訪問,切磋繪畫技藝,互贈自己的繪畫作品。這批蔡上國舊藏林風眠油畫有仕女畫三張、裸女畫兩張、荷塘畫兩張,一共七張組成。整個系列的作品,對色彩、線條、節奏等的把握十分到位,并完美的糅合了東、西方的藝術風格。在林風眠藝術研究乃至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這是現存已知林風眠最為完整、最具系列性的油畫作品。其次,蔡藏林風眠油畫對研究林風眠具有重要的美術史意義。因此,我們可以說,這批油畫對于林風眠整個繪畫藝術的成熟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的重要作品有:陳逸飛的《紅粉》、艾軒的《女人與狗》、吳冠中的《京郊汽車終點站》等。
中國古代書畫方面,陳洪綬的《米芾拜石圖》顯得十分珍貴。陳老蓮的人物畫,奇崛瑰麗,開相高古,為前代所無。此圖當其晚年之作,筆墨細勁,勾勒狀如折鐵。繪米南宮特笏拜石,寬袍大袖,神姿偉岸,全用雙鉤技法,人物衣紋折線,極富裝飾性,另畫三侍從一正二背,呼應顧盼,各得其態。障扇另有一圖,繪舟楫樹石,是畫中之畫。湖石勾線填色,純用大小李古法,變青綠為水墨而已。石法參差,巖牙尖啄,非如老蓮奇思者不可名狀。全圖氣息純明典麗,為老蓮佳制。其他精品有:程邃的《山水書法》合卷、趙之謙《魏碑七言聯》、董其昌《手扎》、戴熙《水墨山水冊》、胡錫珪《白描佛像》、李 《芝泉虬松圖》、仇英的《上林圖》等。
中國近現代書畫無疑是這次拍賣會的另一大亮點,張大千、徐悲鴻、吳湖帆、謝稚柳、陸儼少等名家名作不勝枚舉。其中最為珍貴的就是一張徐悲鴻的《奔馬圖》,該作上款黃受益為潮州人,早年遠赴馬來西亞,赤手創立家業。1941年時逢徐悲鴻于檳城籌募抗日基金,當地各界人士紛紛鼎力相助。黃受益參與了此次盛舉,獲贈此圖。該作落筆有神、刻畫盡致、所繪奔馬矯健之蹄、雄渾之體、飛躍之勢,都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無畏的精神。此圖還有黃實卿先生書法長題。二者合一實乃一幅珍稀之作,更具非凡的歷史意義。其他作品還有李可染的《雨后夕陽圖》、傅抱石的《林下高士圖》、謝稚柳的《梅根讀書圖》陸儼少的《思鄉圖》、吳湖帆的《層巒擁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