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固網運營商基本面的增長已經陷于停滯。曾經被視為生命線的包括小靈通業務在內的固網語音業務基石已經開始動搖。
中國網通集團香港有限公司(0906.HK)2007年第一季度季報顯示,中國網通本地電話用戶較之于去年同期凈增長僅為77萬戶(北方地區),其中住宅用戶和無線市話用戶分別減少279萬和89萬戶,增長主要來自企業用戶和公話用戶,分別增長65萬和46萬戶。
而在上一季度(2006年第四季度),整個中國網通集團的本地電話用戶則呈現出負增長。另外一家固網運營商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0728.HK)第一季度本地電話用戶幾項主要指標雖然同比去年略有增長,但是也已經相當微弱。
在用戶數增長乏力或者甚至負增長的局面下,構成兩家固網運營商收入主體的本地電話業務均已經開始呈現下降趨勢。2006年,占中國電信總收入71%的語音業務收入為1208.26億元人民幣,較2005年下降了1.9%。而2006年,中國網通的本地電話收入為403.32億元人民幣,同比2005年則大幅下降了8.9%。受此拖累,兩家固網運營商的整體業務在最近幾個季度表現均差強人意,在2007年第一季度,中國電信總體經營收入增長僅為2.2%,而中國網通的經營收入增長僅為0.2%,增長基本陷入停滯。
在移動運營商進一步推動單向收費的大背景下,移動語音業務對固網語音的替代也更進一步加速。此前,小靈通業務的增長給固網業務帶來的強力支撐一度延緩了這一趨勢,有些地方,小靈通的迅猛發展在一段時間內曾經給移動運營商也帶來了強大的壓力,但是現在兩家固網運營商的小靈通業務增長已經非常緩慢,甚至也出現負增長。
在移動牌照尚且遙遠的時候,針對固網語音市場的頹勢,兩家固網運營商做出了自己的調整。2006年,中國電信提出注重語音業務的經濟效益,不再單純以用戶規模擴張帶動收入增長,嚴格限制價格戰,區分區域、客戶和業務的差異,推出定位精確的產品套餐,優化無線市話網絡,降低無線市話終端補貼,提高營銷成本的使用率。
中國電信在大力開拓信息化的商機,同時希望在政企市場拓展,加大話務量的經營力度,穩定收入存量。中國電信的高層透露,中國電信已經降低了對固網的投資,試圖通過綜合信息業務收入的增長彌補語音業務的下滑。2006年,其非語音業務在總收入當中所占的比重達到29%,上升了5個百分點。
固網的增值業務包括彩鈴等基于話機終端的新業務發展相對迅速,2006年中國電信增值業務收入為141.33億元,大幅增長了41.7%,占到經營收入的8.3%,上升了2.2個百分點。但是有地方電信公司的高層透露,彩鈴業務普及程度已經非常高,其他有些新業務雖然潛力巨大,但是或受制于終端的普及,或受制于政策的管制均難以在近期取得太大的增長。
寬帶用戶的發展或許是固網運營商唯一可慰藉的業務,2006年中國網通的寬帶用戶增長了31%,中國電信也大幅增長了34.7%。但是,在網絡游戲廠商以及其他互聯網公司飛速增長的時候,兩家固網運營商目前基本上還是在依靠寬帶接入的收入維持增長。
“運營商的思維依然是電信式的,它們更多關注的還是從A到B接入,在寬帶領域尤為明顯。”Yankee Group副總裁Phil Marshall評價道,“電信運營商還在埋頭于通信服務,而沒有看到內容分發當中的巨大市場。”
事實上,兩家固網運營商已在明確向內容方面邁進。中國網通明確提出向寬帶通信及多媒體服務提供商轉型,成立了專門運營寬帶內容的中國網通寬帶在線有限公司,成立了國內首個全視頻的門戶網站“CNCMAX”,在黑龍江等幾個省市,中國網通也在積極地推進IPTV業務。
從目前來看,固網運營商的這些積極嘗試其成敗還言之尚早。但是,外界還是很容易找到悲觀的理由:中國網通此前曾經高調推出的天天在線已經歸于沉寂,而曾經在互聯網發展初期有過亮麗表現的地方電信門戶網站現在早已經被新浪、搜狐甩在身后。
“最關鍵的問題不是技術上的,也不是其他資源上的,”有固網運營商的合作伙伴提到,“說到底,固網運營商介入互聯網內容所具有的優勢是其他人所比擬不了的,但是用人體制以及固有的電信思維決定了,它們的這些嘗試多數在戰略方向上都有很好的判斷,但是卻難有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