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1日,揚中市航道處直接隸屬于長江南京航道局,這之后,整整6個年頭,揚中航道處歲歲捷報頻傳,年年好戲連臺。王雙林和他的同事們深入踐行“三為”方針,塑造揚中航道處全新品牌,為長江下游航道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而建功立業。
為航道事業爭作貢獻
2007年7月22日,揚中市東新港碼頭車水馬龍、汽笛聲聲、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獅舞龍飛、彩旗飄飄,長江航道全線第一個規模最大、投資最多、功能完善的長江航道維護部門專用碼頭——長江南京航道局揚中綜合碼頭正式開工建設。這么大的工程能落戶揚中市,這幕后“無名英雄”便是長江揚中航道處書記、主任王雙林和他的同事們,他們牢固樹立“服務長江水運、服務沿江經濟、服務流域百姓”的宗旨,科學謀劃,主動作為,搶抓機遇,做了大量復雜而卓有成效的前期準備工作,千方百計和上級相關部門以及地方政府溝通協調,歷時3年多時間,終于在激烈的競爭中先人一拍,在“黃金水道”上獲得了近200米的深水岸線資源。長江最大的航道綜合碼頭最終落戶揚中,工程總概算4100余萬元,將按照長江航道局提出的“躉船景觀化、站房賓館化、基地園林化、碼頭標準化”的目標要求進行設計建設,于今年年底完成主體工程,明年上半年投入試運行,碼頭的興建不僅提高了揚中的知名度,還增加就業、增加稅收,更是揚中沿江建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隨著揚中市社會經濟的發展,沿江岸線開發成了重頭戲,大型碼頭項目紛紛上馬,來往于港口、碼頭的船只越來越多,船型越來越大。航標是船舶航行的“眼睛”,50年來,長江航標歷經四次大規模升級換代,正在向大型化、明亮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揚中太平洲捷水道(又稱夾江)內的航標與客觀形勢發展不相適應,水標標位小、燈光不是很明亮、岸標比較陳舊,既影響市容市貌,其導航功能也不能適應現實需要。在長江航道局、南京航道局的指示下,揚中航道處承擔了太平洲捷水道航標改造建設工程。王雙林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感染了每一位干部職工,在較短的時間里,揚中處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了方案報審、岸標地質勘察及設計、浮標建筑及配置器材購置,下一步正式拋設浮標,建造岸標。不久的將來,太平洲捷水道上將出現8座大型塔形岸標、37座10米單船浮標,并配設先進的太陽能電池板、GPS遙測終端,構建起數字航道平臺,真正打造安全、快捷、暢通、高效的水上高速通道,為沿岸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為單位發展勇探新路
“為困難干杯!”這是一位著名企業家富有哲理的話,因為“每一個困難處境出現的同時,其實都蘊藏著一個同等程度或更大的機會。”王雙林就是一位能“為困難干杯”的人。13年前他走馬上任時,單位困難重重,債務纏身。曾在人民軍隊大熔爐里錘煉過的王雙林沉著地應對著復雜的局面。窮則思變,經過深入調查研究,他在班子會議上大膽提出體制必須改革,才能適應市場經濟大潮的思路,并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果斷地進行了規費征收任務到人頭,實行倒推成本管理,爭取市政府頒布《揚中航道管理暫行辦法》,撤并科室,優化組合等一系列改革。“功夫不負有心人”,王雙林帶領他的同事們,攻堅克難打開了新的局面,航道管理上了新的臺階,一舉創成了省交通廳文明航道站,他本人也榮膺了省航道系統“建功立業先進個人”稱號。1999年揚中處自籌資金200萬元,向上爭取80萬元,建起花園式的辦公大樓。2001年6月1日,揚中市航道管理處整建制并歸長江航道局,隸屬長江南京航道局管理,更名為長江南京航道局揚中航道處,“地方部隊”一躍成為“正規軍”。新成立的揚中航道處擔負著太平洲捷水道、炮子洲右汊、錄安洲右汊三條水道共計58.9公里的航道維護、航養費征收、航道行政管理的重任。以前管理的是內河航道,現在要適應管理長江航道新的工作環境,王雙林和班子成員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于是他親自帶隊,到鎮江、南京、蕪湖等兄弟單位學習取經,僅半年時間就學會運用TQC管理模式開展工作,并于2002年一次性通過長江航務局全面質量管理達標驗收。
為地方經濟做好服務
為地方經濟服務,一直是揚中航道處服務宗旨之一。王雙林從未忘記過這份責任,揚中處為揚中的沿江經濟建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揚中龍源港機有限公司落戶揚中西來橋,急需建設兩個5000噸級泊位,在項目洽談過程中,王雙林率隊為鎮政府和業主當好參謀,提供相關資料,業主被他們真誠的服務和真心的幫助所感動,主動將項目的設計、有關部門的專題論證報告及評審全部交給他們全權負責,統一操作,在3個月內大家放棄節假日,日以繼夜、忘我工作,合約內容全部完成,并幫助辦妥了水利、航道、海事、環保部門的批文,業主十分感激,夸航道部門是一支“能干事、干大事、干成事”的隊伍。蘇洋船舶工程船廠及碼頭擬建位置在揚中二橋上游炮子洲側,業主要求西來橋鎮黨委、政府出面,請求王雙林他們繼續“打包”,當好代理。
八橋鎮擁有得天獨厚的深水岸線資源,“有了梧桐樹,要引金鳳凰”。鎮政府也邀請王雙林為他們當“紅娘”,提供幫助和資料,幾經努力,已落實了兩個10億元以上的項目,其他配套工程也相繼上馬。
浙江銀都的工程落實在揚中開發區,總投資10億多元,王雙林花了3個月的時間和開發區的同志一起,跑武漢長航局、長江水利委員會,飛北京找交通部,現在該項目已順利地批下來了。據統計,揚中航道處已經參與了25家項目的服務,“跑局進京”不下幾十次。在為地方經濟繁榮盡心盡力的同時,也為單位帶來了發展的機遇,由于主動作為,打出品牌,揚中航道處對外創收實現了新跨越,2006年全年收入超歷史,增長率達到86%。
為職工利益勤于思考
“思路決定出路,細節決定成敗”,王雙林同志是個思路清晰、善于“四兩撥千斤”的人,1994年他上任伊始,就緊緊地牽住了“牛鼻子”:一抓穩定人心,二抓制度建設,三抓航養費征收,四抓疏浚市場業務。經濟效益一下就“牛”起來了!職工工資按月兌現,每年還有5—10%的遞增。辦公條件也起了質的變化,全系統實現了信息化、現代化、數字化管理,并擁有了自己的專用碼頭,一艘新的航道航標船艇和四輛轎車,固定資產從2001年的400萬元上升到1200多萬元,使揚中航道處實現了硬件、軟件的升級換代。
單位在發展,職工的收入也不斷增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黨支部副書記、工會主席陳國談起單位為職工謀福利時如數家珍:“我單位分房貨幣化,一次性到位(包括離退休人員),1998年以后工作的新職工,單位為其上交住房公積金。每逢節假日對職工進行慰問,每年安排全體職工體檢一次,療養一次。我們班子團結協作好,民主作風好,王主任帶著我們這個大家庭過著幸福日子啊!”
王雙林擔任揚中航道處的支書、主任,很具文才武略。你看他管“文”的,使“企業文化”紅紅火火,職工素質年年提高,好人好事層出不窮。你看他管“武”的,讓職工有“用武之地”,為人才搭建平臺,為職工創造學習條件,原來只有1名中專生,現在已有大中專生15名;原來只有1名技術人員,現在擁有9名技術人才,其中還有2名高工。近年來有6項科技成果,獲長航局和南京航道局的一、二、三等獎,大家親切稱他是“閃亮的扶梯”。你看他管“水路”,2004年,揚中航區就被長江航務管理局授予“文明樣板航道”光榮稱號。你看他管“陸路”,他曾以市政協委員的身份呈上提案,建議市政府把揚子東路的水泥路一直造到了國土公園。你看他忙里又忙外,扶貧幫困要管,慈善募捐也要管,兩位貧困學生考取了大學,學費生活費更要管……
時代大潮顯身手,建功立業正當時。“揚中市文明單位”和“鎮江市文明單位”等各種各樣閃光的獎牌正在激勵著長江揚中航道處和掌舵人王雙林同志無私奉獻建偉業,繼往開來展宏圖。
(王雙林同志系《金山》雜志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