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成功的企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企業各有各的不幸。
龍宮酒店的不幸在于,它從不“專業”。作為一家酒店最核心的定位,它的管理者始終錯估了武漢人的消費習慣,僅憑“軍艦改造”、“水上酒店”等一時的噱頭就奠定了自己的高端定位。這從一開始就為它埋下了失敗的伏筆。
而對與此同樣重要的酒店選址,“響應政府工程”的漂亮口號雖然為龍宮酒店帶來一時光鮮,卻讓它脆弱的神經抵擋不了偶然事件的接踵而至。在修路、“非典”之后,一起突發的脫鋪風波,終于擊潰了龍宮酒店的公眾形象,以致停業兩年,即便重新整合管理也無力回天。
于是,從開場到謝幕的六年間,員工老陳見證了這家國有企業從激情到問題。從糊弄最終走到不了了之。
一
武漢的早晨照例從熱干面開始。
這天早晨八點剛過,前進五路的小攤上。老陳呼哧呼哧幾口面下肚,正覺得蕩氣回腸,旁邊看價目牌的大嬸就咋呼開了:“前天才1元2一碗,今天怎么就1元7啦?現在這過早(吃早飯)還真過不起了……”
老陳嗤笑著想:現在?現在是2001年,現在除了武漢,有哪個大城市花1元7角錢就能吃飽早餐?老陳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像武漢這樣的城市,走在隨便一條大街,路過隨便一個小巷,一扭頭就是市井。所以武漢人一向是“一個便宜三個愛”。東西不好不要緊,只要便宜肯定能賣出去,反過來說,你的東西再好,貴了就是不好賣!
想到這里,老陳還有點擔心。他剛剛在即將開業的龍宮酒店里謀了份保安的差事。剛開始。令他感到新奇的是這個酒店不在陸地上。而是建在漂泊江面的船上。據說,是由前蘇聯一艘退役的巡洋艦改造而成,“上海一個商人從俄羅斯買來的”。機房改成了廚房。作戰室變成了餐廳,原本放在上海附近的江中經營,后來生意慘淡,關門大吉,被長航集團武漢長江輪船公司給買了下來。又簡單裝修了一下,停在武漢龍王廟附近的江面上,正準備重新開張。
當然,這些“八卦”都歸功于老陳沒事兒就喜歡翻報紙。報紙上還說。這是“武漢市第一家豪華水上酒店”,是武漢長江輪船公司“響應市政府親水工程、亮點工程”的“大動作”。但是令老陳咂舌的,不光是這家國營企業3000萬買酒店的“大手筆”,還有酒店的“天價”菜譜。
“我的媽呀,一杯菊花茶就要100多?!誰喝?!”

老陳的驚嘆果不其然被看作是“不通時務”。餐廳領班訕笑說:“老陳啊,越貴就越能彰顯來我們這兒消費的身份!身份?你懂不懂?”老陳還是想不通:身份能長年累月地當飯吃?當錢使?武漢人可比你們想的精著呢。不過,話說回來,價格貴不貴關他老陳什么事兒?他可絕不來消費!
二
忙了一天,夜色終于拉下帷幕。
龍王廟沿江大道近200盞宮廷華燈如期點亮,大江兩岸燈光一片。老陳喜歡來這兒下下棋,看人跳跳舞,或者干脆扶著花崗巖安全欄桿。遠眺龜山電視塔,近觀長江、漢江兩江交匯。他還記得以前聽老輩人說。龍王廟這一帶水急浪高,岸陡腳虛,以險要著稱,所以古人修筑龍王廟祈求龍王爺保佑平安。估計市政府也怕出事。1998年汛期一過,就在這一帶除險加固,修葺美化。于是,沿江大道成了武漢人休閑的好去處。
所以說,老陳覺得龍宮酒店位置選得真不錯,就停泊在龍王廟沿江大道十一碼頭,離岸20多米遠;裝潢也確實富麗堂皇,就像電視劇里的“龍宮”,往漢口江面上一樣。燈火輝煌,數千里內絕無僅有,就此一家。第一次上船的時候,老陳還嚇了一跳。遠看沒發覺,酒店高達七層,一、二、三樓是臨江酒店,三、四、五樓是中餐大堂、觀景房和豪華包房。一色的中國宮廷式裝修,內部還有宴會廳、會議室、咖啡廳、露天茶座和KTV。再一打聽,整個艦長111米,總面積5000多平方米——“乖乖,畢竟是3000萬啊。”
2001年9月28日那天,酒店正式開業。中餐大堂擠滿了早就預訂的客人。連包房都座無虛席。觥籌交錯,劃拳行令。服務員幾乎一刻都沒停下來,經理和領班臉上堆滿了笑。再往岸上一看,沿江大道上黑壓壓一片全是人,據第二天報紙說,“當天前來看熱鬧的就有上萬人”。
開業頭三個月,龍宮幾乎天天滿座。席如流水,翻了一輪又一輪,甚至不得不通宵營業。最鼎盛的時候。每天都有上千人吃住在船上。
有一次,老陳還碰上隔壁在漢正街做小生意的黃老板。黃老板攜家帶口,熱情地招呼老陳“坐下來一起吃”,老陳擺擺手說:“不了不了,我還在上班呢。”黃老板不到十歲的兒子馬上投來羨慕的目光,讓老陳心里一陣舒坦。臨走,黃老板找到老陳:“在長江邊生活了一輩子,沒見過這么豪華的水上酒店,還是軍艦改造的。有創意,有創意。”摸了摸兒子的頭,他壓低了聲音又說:“就是,確實有點貴……”老陳心中暗笑:一桌人十個菜,還沒吃什么就要上千元,能不貴嗎?難怪連黃老板都覺得肉痛。
貴是貴了,不過龍宮酒店一炮打響,居然成了武漢市的重要景點之一。新鮮熱鬧之后,還是有不少武漢人喜歡來,許多外地人出差也選擇住在龍宮。生意不壞,老陳一顆懸著的心總算稍稍放下。他的工作無非是看船,每天吃睡都在船上。年過四十,下崗之后還能找到這樣一份安逸的工作,看上去還很長久。老陳覺得心滿意足。直到一連串的打擊接踵而至。
三
2002年,龍宮開張不到一年,就遇上沿江大道龍王廟段全封閉修路施工。接近兩個月時間。酒店幾乎無生意可做。路剛修好不久,又鬧起了“非典”。餐飲業人人自危,一片蕭條。偌大的龍宮更是支撐不下去,不得不關門三個月。
斷斷續續休息了大半年,老陳終于接到重新上班的通知。這時候生意已經冷清下來。2003年9月4日下午。老陳清楚記得自己還看了看表,3點半。他正準備再巡視一圈,突然感到船劇烈地抖了一下。他一個趔趄,差點沒站穩。直覺告訴他,漢江正在漲水期,這跟平時的晃動絕對不一樣!
老陳搖搖晃晃地向出口奔去。不好!固定龍宮的兩根纜繩已經斷了!船舷被撕裂開1米多長,整個船體不停晃動,剩下的幾根纜繩正在吱吱作響。隨時可能跟墩船分離,被湍急的江水沖走!
船上的服務員也跑了出來。小姑娘哪兒見過這種陣勢,一個個嚇得花容失色,差點沒哭爹叫娘。船又抖了一下,立刻被沖走了十幾米。肯定有一根錨鏈斷了!經理領班們慌慌張張地叫著“回去!全部回去!不要亂!”立刻被一聲聲尖叫淹沒。老陳忍不住暗自罵了一句:盡是些不中用的東西!轉頭看見王總從辦公室里跑了出來,只看到他臉色大變,正在用手機打電話報警。如果龍宮順勢漂離,跟下游的船只或是長江二橋相撞,后果將不堪設想!
海事局、長航公安局武漢分局和港監部門迅速趕到,開始將“龍宮”與“長江22030武漢”救援船捆在一起,然后緊急疏散船上人員。
老陳剛剛下船,“龍宮”船尾的三根錨鏈就已經全部斷裂。江水越來越急,一條救援船馬力不足,根本無法控制船體。“龍宮”急速向下游滑行,一路橫掃江邊躉船,至少造成3條躉船與岸邊纜繩斷開失控。照這樣快速滑下去,“龍宮”不久就會撞上長江二橋的橋墩!
岸邊聚集的人越來越多,連電視臺都趕到了現場。港監局迅速增調三條施救船只。直折騰到晚上9時55分,“龍宮”才終于平穩固定。
第二天,報紙報道的大標題就是“大水沖了龍王廟,龍宮酒店水上漂。”一時間成了熱門話題,大家議論紛紛。老陳聽說,公司為此又出資70多萬元,更換鋼纜、鐵錨,還加固了躉船。老陳還聽說,原本考慮到安全問題,海事部門就不待見“龍宮”船泊岸經營,為了“響應市政府親水工程、亮點工程”,才不得不“特事特辦”。現在弄成這樣,莫不是真犯了龍王廟的沖?
在武漢,幾乎沒人敢再來龍宮酒店,生怕一不小心就葬身“龍宮”。這一冷清,連外地人也來得稀稀拉拉。客源急劇減少。服務員紛紛辭職。家里人勸老陳:“不安全,你也得趁早走。”接下來的兩年,龍宮酒店的營業幾乎停滯,基本沒有任何收入。
四
老陳沒走,一半是因為王總。
王總原來是武漢長江輪船公司的一名中層干部。龍宮酒店一成立,公司就派他來負責管理。接管酒店后。王總在員工大會上表決心,說要把龍宮酒店辦成國內一流的水上酒店。開始老陳權當聽笑話,自從黃老板兒子那羨慕地一瞥之后,老陳還真對“龍宮”有了感情,有了信心。
王總事業心很強,開業后幾乎天天守在酒店里,吃睡都在船上。因此經常和老陳碰面。他人很好,沒什么架子,看到不起眼如老陳這樣的員工,會笑著點頭招呼,偶爾還會詢問幾句對酒店經營的意見。有一次,老陳大著膽子說感覺酒店飯菜太貴。王總也只是若有所思地笑了笑。這位在國有企業工作了近三十年的管理者,估計原來也就是機關坐著,茶泡著,報紙看著,對酒店經營并不在行。于是請了一批管理者,招了一批廚師和服務員,就覺得萬事大吉了。
脫錨風波之后,龍宮一蹶不振,王總天天守在酒店卻沒什么切實可行的辦法。老陳半夜起來巡視,經常會看到王總的房間門縫透出的燈光。有一次,甚至看到一向不抽煙的王總伏在船舷上,對著長江抽煙。彩燈在遠處凌空勾勒出長江大橋的雄姿,上半部是半截黑影,下半部才有稀疏的燈光。隱約的光線中。王總的臉籠罩在藍霧里邊,這個畫面讓老陳感到說不出的蒼茫。
長江汛期已過,老陳估計重新加固后的“龍宮”船應該沒什么危險。客人少,工作就更清閑。留下來沒什么損失,就算是為王總捱這一點點義氣也無妨。老陳覺得,當年那么火爆,公司遲早會重振“龍宮”。
后來,當老陳知道“來了新老板”的時候,已經是2006年的7月19日。
上海美林閣餐飲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進駐“龍宮”,酒店正式更名為“長航美林閣龍宮”。老員工口耳相傳。說“美林閣”是上海餐飲巨頭,和公司一起又投資1300多萬元,要重新打造“國內首家、唯一,集水上旅店和豪華餐飲于一體的大型水上特色多功能酒店”。
又是一波鋪天蓋地的宣傳。大家摩拳擦掌,都準備好好干一場。
但是這一次,時移事易。就連熱干面的價格都已經從1元7漲到了2元,“龍宮”的“身價”自然水漲船高。與此同時,“水上酒店”的概念卻不再新鮮,“軍艦改造”的噱頭也不再扣人心弦,“龍宮”更是不復當年萬人景仰的威武風采。熟客早就流失得差不多了。更別提武漢人還對三年前那場脫錨風波心有余悸。老陳的鄰居黃老板直接下結論說:“它憑什么那么貴?”老陳訕訕地答不出話來。
而在“龍宮”內部,連老陳這樣職微言輕的人也感到一般暗流。合資說是為了引進專業的酒店管理模式,結果模式沒看懂,“專業的酒店管理人才”倒是常常訓得大家說不出話來。漸漸地,酒店的直接管理全部由“美林閣”的人負責。作為大股東的代表,王總反倒成了一個閑人。經常獨自在船上轉悠。唯一不變的是,他的房間大半夜里卻還是透出燈光。
五
今年6月初,武漢海事局一紙通知,破滅了老陳的最后一絲希望。
王總曾耐心對老員工解釋,“龍宮”船位于長江與漢江交匯處,又沒有動力設置,影響了長江和漢江的航道安全及行洪。加上今年漢江洪峰較大,“龍宮”船也更不安全,所以海事局要求其盡快移走。
既然如此。為什么六年前同意“龍宮”落戶龍王廟?四年前對“龍宮”脫錨一事又不予追究?公司來人就說得更直接:“當初‘龍宮’那么火爆,還是武漢市景點之一。誰敢讓拖?現在?現在公司恨不得早點甩掉這個燙手山芋!”老陳分明感到了被欺騙和拋棄。
但是不管怎樣,移?自工作還是如期進行了。8月初,龍宮酒店的最大股東,長航集團武漢輪船公司作出決定,酒店暫時停業,將船體部分拆解后,拖至上海黃浦江上,交給集團上海輪船公司經營。
消息一出,人們反而心生留念。8月23日下午,今年最后一輪洪峰剛剛過去,龍王廟附近江面的水位開始回落。“龍宮”頂部的廣告招牌卻已全部拆除。在夕陽的余輝下,噴著藍焰的焊槍,一塊一塊地割下龍宮船最高層屋頂上的鋼板。電焊工踩著彩色的琉璃瓦,身影被夕陽拉得斜長。沿著鋪著地毯的上船通道,踏進這座曾經裝修豪華的酒店。大廳里,金黃的天花板已黯淡無光,服務總臺空無一人,其他設施已被搬走。墻角堆滿清理辦公物品后留下的垃圾,原先標示住房價格的銅牌已被摘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張“酒店停業,外人免進”的告示。
老陳說。他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守酒店的入口處,阻止慕名而來的游客進入,只讓他們在岸邊拍照留念。
10月10日下午1時許,工作人員終于解開了“龍宮”的纜繩,拖輪拖著“龍宮”,慢慢離開了武漢龍王廟。
擁擠在岸邊為“龍宮”送行的人群中,老陳又看見了王總。他記起王總過去愛說,“龍宮”是武漢人親水之夢的發祥地。于是越發覺得王總可憐,這么一想,連帶覺得自己也有那么一點悲壯。
編輯 彭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