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二○○七年九期所載《精神的家園——從徽州的清明節說起》一文中說:“這就是徽州,……為曾養育出舊中國的最后一位科舉狀元吳承仕而享有令名。”其實,吳承仕不是末代狀元。
吳承仕(一八八四— 一九三九)字檢齋,安徽歙縣(舊屬徽州)人,沒有考上過進士,也就不可能是狀元了。他的功名止于省試,是光緒末年的舉人。然而,他的學問功業比不少狀元要強得多。他是章太炎的入室弟子,精研經學、小學及名物典章制度,是著名徽派樸學大師。歷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大學教授。后傾向革命,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此處的錯誤,錯出有因: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七年),吳承仕參加朝考獲一等第一名,俗稱朝元,似乎也可算“狀元”。朝考本為進士在授官前的考試,可是在光緒三十二年丙午科起清廷已廢除科舉制,然科舉雖廢,未停朝考,只是朝考資格放寬,吳承仕以非進士(舉人)身份獲朝考第一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狀元了。
光緒二十九年(一九○三)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并科會試,三鼎甲是:狀元山東濰縣人王壽朋,榜眼廣東漢軍旗左霈,探花貴州遵義人楊兆麟。次年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一九○四年)三鼎甲是:狀元直隸肅寧(今屬河北)人劉春霖,榜眼廣東清遠人朱汝珍,探花廣東漢軍正白旗商衍鎏。舊中國科舉史上最后兩任狀元都與吳承仕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