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芝家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制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這個工廠具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員工們仍然憤憤不平,生產狀況也很不理想。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組織了一個由心理學家等各方面專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該工廠開展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這一系列研究的中心課題是——生產效率與工作物質條件之間的關系。這一系列實驗研究中有一個“談話實驗”,即用兩年多的時間,專家們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余人次,并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們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并做詳細記錄;對工人的不滿意見不準反駁和訓斥。
這一談話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廠的產量大幅度提高。這是由于工人長期以來對工廠的各種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諸多不滿,無處發泄,“談話實驗”使他們的不滿都發泄出來,從而感到心情舒暢,干勁倍增。社會心理學家將這種奇妙的現象稱為“霍桑效應”。
點評:不可否認,在罵聲中能產生暫時的服從,但這是高壓的屈從,不滿和憤懣的堆積必然導致消極怠工甚至過激行為。強暴壓制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為被壓制者懼怕既得利益有所損失,壓制之下只能是給員工造成心理陰影,磨滅他們的創造性、積極性。
權威不是通過拍桌子打巴掌建立起來的,不怒自威靠的是人格魅力。叫罵不但剝奪了員工的話語權,更是對員工情感的傷害,失去溫情的家沒有顏色,失去情感的企業將沒有活力。
善者言之諄諄,干部應多和員工交流。員工的不滿需要發泄,相互之間需要溝通,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耐心傾聽,甚至在有些時候還要當當出氣筒。
編輯 陳 瑋
E-mail:chw@shangjie.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