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個蛋糕店,就像開個豆腐房,誰都可以開,誰都可以賣。不過,一開開了700家,一賣賣到近10個億,全中國只有一個羅紅。除了麥當勞、肯德基和星巴克這三大洋品牌,羅紅旗下的好利來集團正無聲無息地成長為中國第四大、本土第一大烘焙連鎖食品企業。
有人說他是中國烘焙行業的領頭羊;有人說他是當代最偉大的攝影家;有人說他是最有影響力的世界環保主義者……不過賣蛋糕的羅紅喜歡人們稱他為“心靈的環保師”——是啊,從每一間蛋糕店流出的好利來蛋糕,不正是人與人之間愛的表達,心與心之間情的聯結嗎?從每一雙手里送出的好利來蛋糕,不正在讓這個復雜機變、矛盾叢生的社會變得越來越和諧,越來越溫情嗎?
從照相館到蛋糕店
“咚!”自行車絲毫沒有剎車的意圖,直接撞上路邊的電線桿,騎車人重重地摔了一跟頭,血從腿上涌了出來。
這個倒霉的人正是羅紅,要不是傷口一陣陣刺痛,他還真以為自己是個神仙,居然騎車都能騎睡著了。這也怪不了他,從師父的照相館出來已是凌晨5點,羅紅自己都不記得這是熬第幾個通宵了。
“老羅,你還是把你兒子領回去吧。”羅紅跟著學攝影沖擴的師父有一天突然下了“逐客令”。“怎么?我兒子表現不好?”羅紅的父親急得變了臉色。“不是不好,是太好了,他太勤奮了,放在我這里肯定耽誤前程,你還是讓他自立門戶吧!”
這年,羅紅17歲。在家人的資助下,一個屬于自己的小照相館開業了。
每個到羅紅店里洗膠卷的顧客,都會對這個個頭不高、有些害羞、甚至還有點結巴的年輕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羅紅每次都會特別為他們講解一些攝影常識,雖然大抵也就是怎樣構圖、如何用光等簡單問題,但正因為他這樣不厭其煩的“增值服務”,使得顧客倍感溫暖,都愿意再度光臨。羅紅的小店生意很紅火。
照相館一開就是5年。1989年媽媽過生日,孝順兒子羅紅跑遍整個成都,竟然沒有找到一款漂亮的生日蛋糕。在沮喪的回家路上,他突然靈光一閃:“全成都至少有一萬人今天過生日,為什么就沒有賣生日蛋糕的生意呢?”是啊,假如轉行做漂亮的藝術蛋糕,會怎么樣?酷愛攝影,對“藝術”二字天生敏感的他,像摸到了阿里巴巴山洞一樣興奮起來。
若干年以后,羅紅回憶說:“感謝上帝,讓我一開始就事事做對!”因為愛母親,聯想到藝術蛋糕的生意并馬上決定轉行,無疑是他做對的第一件事。
22歲的羅紅感覺良好,覺得做蛋糕比洗照片更能發揮自己。難在資本拮據:開照相館積攢了3萬元,要在飲食文化極度豐富的成都扎根立業,顯然遠遠不夠。前后盤算左右掂量,他決定先回到家鄉——四川雅安開蛋糕店。此地人口不足10萬,門面便宜競爭全無,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這是羅紅做對的第二件事。
然后是選址。回到雅安“財大氣粗”的他,看中了一個十字路口的黃金口岸,當即拿下,隨即精心裝修——此舉奠定了中國蛋糕事業的形象基礎:從此之后,中國所有成功的蛋糕店,盡皆選址在人流如織的鬧市區,店面堂皇,衛生講究,顧客買蛋糕常常變成了買心情。這是羅紅做對的第三件事。
接下來,愛創意的他在小小雅安城投放了一枚“口碑炸彈”——熱氣球廣告。
當時就是在全國的大城市里,熱氣球廣告也堪稱新鮮,雅安居民當然聞所未聞。羅紅跑到成都請人來放熱氣球,可人家嫌遠,說什么也不做這個生意。他就只有趕鴨子上架,蹲在成都學完手藝,然后回來親手操練。不出他所料,“慶祝喜利來蛋糕店開張”的熱氣球升空的那一天,幾乎所有的雅安人都在仰著脖子張望……一天之內,大家都知道自己生活的小縣城,有了一個時尚蛋糕店。

喜利來蛋糕店采取了前店后廠的模式,顧客可以透過玻璃窗看到師傅做蛋糕的全過程。而老板羅紅卻總是在一遍又一遍地拖地,他見不得地上有一點臟,還有事沒事就拿著蒼蠅拍在店里打蒼蠅。無意當中,他又做了一件很對的事——透明和放心,衛生和品質,這對于蛋糕之類的食品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即便后來開到好幾十家店的時候,羅紅還是身體力行,總是在做清潔做清潔。15年后,記者采訪好利來員工,問到“開蛋糕店最重要的是什么”時,大家幾乎眾口一詞:衛生,而且老板最在乎這個。
生意出奇地好,一天的營業額可達兩三千元,3個月羅紅就收回成本開始賺錢了。除了從成都帶過去的師傅,還招了兩個小學徒,每天的工作就是學蛋糕設計,喜利來的蛋糕式樣簡直能讓人挑花眼。
第二年,羅紅親手為母親這年的生日做了一個蛋糕,美麗可愛的圍裙式樣,象征著為孩子一生付出的母愛,足以令所有看到的人動心不已。
勇氣好比肌肉,越練越發達
到1992年,羅紅覺得雅安城太小了。
他決定到蘭州開店。起因是二哥的一句話:“老四,我讀書的蘭州人口有上百萬,那邊的人有送禮送蛋糕的習慣……”
摩托賣了,音響賣了,住房也賣了……湊了接近20萬元錢。啟程去蘭州的那天,來火車站送行的親友個個憂心忡忡,妻子則紅腫著雙眼,那陣勢不像送行,倒像送喪。奔向千里之外的羅紅覺得自己很有勇氣,而且他在此后發現,所謂勇氣就好比肌肉一樣,越練越發達。
秋天的蘭州,羅紅很幸運地找到一個中意的門面。門面正對著蘭州主干道,很符合視覺傳播的各項要求;可房租貴得嚇人,一年高達7萬元。好心的老房東很替這個貌不出眾的四川小伙子擔憂:“這200平方米的地方就靠賣蛋糕,能行嗎?”
當然能行,一個月后你就知道了!羅紅話音未落,做蛋糕用的攪拌機竟然不小心震倒了一面承重墻,整座土房到了搖搖欲墜的邊緣。房子尚未崩塌,羅紅已差點崩潰:全部家當20萬元已投了進去,一陣風吹來它就可能化為烏有。
命運之神給他開了一個玩笑,立即又向他露出了微笑——善良的房東不僅沒有責怪羅紅,還神通廣大地把十幾年前修房子的工程隊都請了回來,因為他們最了解房子的構造,最方便整修。此時此刻,老房東竟然冒著生命危險,親自站到現場指揮。羅紅感動得不能自已,他只能和他寸步不離,共同面對不測。出于感激,羅紅還接受了老房東的一個建議——把“喜利來”蛋糕店,更名為“好利來”蛋糕店。
在蘭州,好利來開創了國內蛋糕店的最大規模,光樣品就擺了好幾十個。當時各地的生日蛋糕普遍用一種雞蛋清做的白色奶油,比較腥;羅紅通過技術改革,率先使用黃奶油,色彩好口感佳,價格也從原來的五六元一個,一下飆升到二三十元一個。
開業前一夜,老房東踱著方步前來“視察”,看著一字擺開的各式蛋糕,冷靜地拍拍手說:“小伙子,你要發了!”

蘭州人最了解蘭州人。第二天開張,顧客像潮水般一擁而上。蛋糕供不應求,柜臺前要用加粗的木杠子抵住。第一天,好利來就賣了近一萬元。羅紅帶著伙計們連續十來天加班,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后來,連蘭州電視臺都找上門來,主動表示讓羅紅賒錢做廣告。直到今天蘭州市民們都還記得,那時每到天氣預報的時候,電視屏幕上就會冒出一個可愛的好利來蛋糕圖樣來。
勢不可擋,羅紅趁勢在蘭州連開了5家店,他的朋友和三個哥哥都趕來幫忙。大家心里暗暗高興,看這架勢,搞不好明年就能買輛奧迪了。此時店大了,整個生產和管理流程也相對比較清晰系統了,可老板羅紅還是一如既往地抓衛生,照例在這個店里拖地,那個店里打蒼蠅。
一天,說到公司未來,羅紅不假思索地說出了心中的打算:“我要做中國的蛋糕王!”大家愣了,第一反應就是,這家伙要做蛋糕王,這下奧迪沒那么快開上了。
蘭州市場很快就要飽和,必須要對外發展,把這個模式復制到其他的城市里去。大家都很贊同,卻似乎不經意提到了股份的事情。羅紅表示說,入股不要大家的錢,股份會分給每個人,但并不是現在。他的邏輯很簡單:老虎一旦吃飽,就不愿奮力撲食了。
“這也行,但除非公司由我們兄弟四人頂起來,讓你的那位朋友走人。”大哥堅定地說。羅紅頓時陷入痛苦——這位朋友的能力很強,正直聰明能干,憑什么讓他走?
顧親情還是顧原則?羅紅一分鐘之后就做了選擇:留下了朋友,勸退了大哥。
現在回憶起來,這又是羅紅做對的一件大事——“任人唯賢,而非任人唯親”,一開始就不做家族企業。
請把你的心留下
出蘭州的第一站是冰天雪地的吉林,零下30幾攝氏度,冷得讓人抓狂。混凝土很快就被凍住,店面裝修極度艱難。四川人羅紅的吃苦精神著實讓北方人大吃一驚,這個來自溫暖地區的小伙子親自帶領裝修隊趕工,干一會兒跑進屋里暖和一下,再出來繼續,硬是提前把店面裝修出籠。“攻城掠地很累,但也很爽。”羅紅緊接著又到沈陽和鞍山開了店,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好利來蛋糕就像傳說中的神奇禮物,成了帶給人們快樂的載體,開到哪里火到哪里。
事業蒸騰人才吃緊,1997年,好利來公司總部遷至沈陽,羅紅決定在此成立人才培訓學校,有計劃地為各地分店輸血。這是好利來公司第二個質的飛躍:新員工必須先培訓6個月,規范生活習慣與衛生意識,培養服務觀念和技術才能。
學校好辦模式難立。比如收不收培訓費?羅紅和幾個副總爭論起來。一個人連吃帶住加零用錢,6個月足足要花6000元,而羅紅決定全部由好利來公司承擔。同時他還宣布:凡來參加培訓的不用簽“賣身契”,學會了喜歡這個企業就留下,不喜歡就走人。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唐伯虎的這句詩用在羅紅身上再合適不過,他心里可明白著呢,留人就要留心,食品行業需要的是真正忠誠負責的人才。后來事實證明,那些最后留下的員工不僅忠誠負責,而且用心做事,是真正認同好利來并且熱愛它的文化和價值觀的人,穩定性非常強。
員工寫回家的信,甚至說這里比家里還好,吃得好住得好,還能學到技術,薪水更比同行業平均高出20%。口碑形成良性循環,很多家長開始鼓勵孩子們到好利來工作,員工素質、人才層次進一步提高,到后來羅紅發現,只要發現一個新的賺錢市場,好利來從來不像同行一樣派不出人去。這決定了好利來的經營模式:永遠做直營店,決不做加盟店。直營店保證了標準化,好利來等于好品質的名聲,好利來等于好口味的品牌因此在歷史上從未砸過一次。
羅紅就此發現一個真理——“高薪是開不垮公司的”。他還認為,企業家是員工最好的老師,擔負著樹立一個企業的價值觀,并把它灌輸給員工的任務。
東北的冬天經常下雪,走在雪地里很容易滑倒,蛋糕也就容易被摔壞,顧客經常會回來請求修補。有一次,羅紅聽到前臺員工和后臺員工在吵架,起因是為修補一個蛋糕。修補蛋糕應收多少錢?前臺員工怕收多了,后臺員工怕收少了。之后他召集管理層開了個會,討論修補蛋糕到底應該收多少錢。大家眾說紛紜,羅紅最后站起來說:“我認為,應該不收錢。”大伙一下都愣了,這個賬又是怎么算的?
“如果是你的生日,你會把蛋糕很輕易地摔壞嗎?顧客摔壞了蛋糕,本身就已經很難過,再付出額外的錢,一定會更難過。我們免費為他修補,修補的是蛋糕嗎?我們修補的是一個心,帶給他們的是一份愛!那么這個值多少錢?”下面頓時鴉雀無聲,過了一會兒,又突然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從那時候起,為顧客免費修補蛋糕已經成了好利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你們給我一點驚喜,我就會給你們意想不到的回報。”這是羅紅對員工常說的話。如今,很多人都知道好利來的老板愛送員工股份,只不過贈送股份的范圍除了高層骨干,連一般崗位上的優秀員工都會送。在羅紅這里,企業經營管理的邏輯一天天變得堂堂正正,變得磅礴大氣:任何人在好利來,只要努力,就有收獲。
世界500強“騙”了羅紅
1998年,好利來僅在沈陽就開了30家店,全國快40家了。羅紅突然有些害怕——他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過是個創業者,做一兩家店可以,但到了這個規模就完全力不從心了。雖然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解決問題的速度永遠跟不上問題產生的頻率。
那段時間他幾乎成了超人,“沒時間”成為口頭禪。兩個手機,兩個座機,響個不停的電話……可事實上從來就沒有超人,羅紅也是血肉之軀,一天也需要吃三頓飯睡八小時。壓力像雪球越滾越大,緊繃著的弦隨時都有斷掉的危險。
“沒時間!”當一家美國奶油企業找到羅紅談供應合作的時候,他照例不耐煩地這樣打發人家。要知道,對方可是大名鼎鼎的世界500強,美國著名的奶油大王啊。這家叫維益的奶油企業,創始人跟福特一個輩份,他從中國的豆花里得到啟發,發明了植物奶油,不容易變質,其專利受美國政府保護40年,是全球最大的奶油供應商。
聽說有個叫好利來的企業在中國開蛋糕店開得很火,維益老人很快派人來找羅紅。說實話,羅紅那時對他們的奶油并沒有多大興趣,其成本又比黃油貴很多,他擔心顧客不會接受。還有一個原因,他告訴記者,那時企業的效益已經讓他很舒適了,人很難在舒適的環境里求改變。
于是,羅紅大大咧咧地對來人說:“我是好利來總裁,你們要談,也請你們的總裁來!”這只是他用來拒絕對方的荒謬借口,要知道對方可是世界500強公司,而他只不過在中國開了40個賣蛋糕的小店而已。
誰能想到,不久,維益老人居然真的坐著自己的專機來了。此舉把羅紅嚇了一大跳,一天光停機費就要10萬人民幣啊。老人看了羅紅的蛋糕和店,也覺得很美,夸獎說在美國都少見。“小伙子,你的夢想是開多少家店?”維益問他。“至少1000家!”羅紅不經思索便脫口而出。“好!我會支持你!”維益微笑著,向他豎起了自己的大拇指。
“另外,我還聽說你喜歡攝影,我專門給你帶了點照片來。”問完那個問題,維益絕口不提合作的事,而是拿出了一大摞美國西部的美景和牛仔圖片,把羅紅看得面紅心熱。“我請你去美國西部玩,順便參觀一下我們總部,行嗎?”老頭子微笑著盯著羅紅,拋了一條超級誘人的橄欖枝。
“我一個人不去,要去也要把我的團隊帶上,自費都行!”羅紅這時也顧不上客套,他的心早就飛去了美國西部。再次令他沒想到的是,維益居然愿意出資請他們一行八個人一起過去。所到之地,羅紅一行都是享受最高規格的待遇。維益這老頭葫蘆里賣的什么藥?維益公司付出的成本如此之高,要賣多少奶油給好利來才賺得回去呢?
多年后羅紅開玩笑說,自己當初是被維益老頭連哄帶蒙地“騙”去了美國。他不得不佩服這家500強企業的戰略眼光,在他們眼里,10年以上的戰略才叫戰略。10年之后,維益奶油在行業標桿好利來的帶動下,早已賣遍了華夏大地。
美國人生意感情兩不誤。為了幫助羅紅盡快實現夢想,維益還專門派出了亞太地區總裁到沈陽來給他上課,傳授他大企業管理之道,核心原則是:一個人最多只能管七個人。而在當時,羅紅像八爪魚一樣擁有“超能力”——連制作師傅給蛋糕換個雕花,都需要他簽字。這幾節課,可以說徹底地讓羅紅醍醐灌頂。
維益逝世前一年,再次來到中國。羅紅舉家從北京趕到上海相見,老人請一家人吃了一頓飯。之前他知道羅紅愛上了打高爾夫,他還伸出手和羅紅比了比手的大小,回美國后就按羅紅的手大小定做了一副高球器具,包括手套,一并寄來,并附上了一張終身會員卡。羅紅只要到了美國領土,他的私人飛機就會接他去任何球場打球。
第二年,維益過世了,可羅紅和維益的關系卻早已超越了戰略合作伙伴。好利來一直使用維益的奶油,即便是維益的專利權已經過了保護期,國外很多生產同類奶油但價格更便宜的企業找到羅紅,他也從未動心。“除了價格,還有品質,還有放心程度。”羅紅說。
這顯得有點牽強,至少并不完全,因為在他心中,自己通過維益還認識了一個生命的真理:沒有永恒的利益,但有永恒的朋友。
別了,生死1999
1998年到1999年,羅紅從蘇州肯德基請來好利來歷史上第一個“空降兵”,出任總經理,掀起內部改革。
改革以慘敗而告終:5個副總全部走光,甚至包括跟羅紅關系最親密的二哥。整個企業幾乎引發了一場暴動。這個結果給羅紅留下了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就像柳傳志所說,企業變革要拐大彎,不能拐急彎,但一定要拐彎。
總經理只好被迫離開——藥下猛了,群眾很生氣,后果很嚴重。但羅紅至今和他保持著私人的關系,他認為其實大家都有美好的想法,只不過方法出了問題。
也是1999年,好利來的經營同時陷入另一個生死存亡的邊緣。由于習俗的原因,東北人覺得1999年不吉利,那一年都不過生日不結婚,蛋糕生意頓時一落千丈。如果不裁員,羅紅支撐不了一個月。
所幸危難之中,羅紅顯示了高超的運作技巧。
面對前一個大難關,他在“空降兵”離開之后,立即把以前的副總都一一請了回來。局面穩定下來,羅紅脫出身來設計了一個機制:把好利來全國市場分為5個大區,讓副總們退出集團管理層,各管一個大區,并持有大區股份。這是一個人人歡喜個個叫好的體制,幾位“公司老臣”熱情高漲,一年后好利來蛋糕店翻了一番,超過200家。
從航空母艦轉變為聯合艦隊,減少了管理的層級,極大地激勵了核心層,提高了好利來的靈活性與應變能力。這一次巨大的改變完成了好利來歷史上最具意義的鳳凰涅槃,并給好利來注入了新的動力。餅店業由于勞動密集型與技術手工化的行業特點,決定了其管理的復雜性。如今,很多資金與技術實力雄厚的海外同行在困擾于跨地域管理難題時,羅紅已將撒遍大江南北的700多家連鎖店打理得井井有條。
羅紅說,認識到自己只是個創業者,企業做大做強,需要更專業的人才,算是他從創業者到企業家質的飛躍。“空降兵”事件不但沒給羅紅在引進外來人才這條路上投下陰影,反而讓他更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管理能力不夠了,要騰出空間來,給新人更好的土壤。“創業者感性,創業初期需要激情和感性,但做大就需要理性。而職業經理人更專業,更理性。”
好利來開始全國大規模地招聘中層干部,建立一個管理人員的造血系統。
隨后,羅紅定下企業文化價值觀第一條——品德比才華更重要。心不正,就沒有好產品,做食品尤其重要。一個人能力強,但品德不好,只能算是危險人物。這個原則跟他當初留心不留人是一樣的。
面對1999年的經營風險,羅紅忍痛裁員800人。裁員大會上,羅紅在臺上帶頭痛哭。他對著臺下和他一起抹眼淚的員工們說:“大家如果覺得好利來在你們的生命中很重要,公司愿每個月發你們300元生活費,等我們把難關挺過去,你們再回來!”
這一年雖然經營壓力空前,但他仍然堅持兌現承諾。隨后事件演繹成世界企業史上都不可多見的奇觀:2000年生意轉好,離開的800名員工整整回來了784個。
月餅啊月餅
食品業誰不怕危機?羅紅!
因為他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危機常常就是轉機。
而且他相信,人不走夜路必不致撞鬼。2001年,好利來正是趁著幾乎令整個月餅行業全軍覆沒的陳餡丑聞,斥巨資進軍月餅市場,并于次年拿下全國銷售冠軍,成為中國烘焙食品行業蛋糕與月餅的雙冠之王。
早在1997年,羅紅就開始在好利來蛋糕店里賣月餅。他所生產的都是高檔月餅,也正因為少了無數中間環節,能夠從容地提高生產成本,好利來月餅品質一流。但由于羅紅堅決不允許添加防腐劑,高檔月餅很難保存,一直沒想到好辦法的他,也就一直小打小鬧,不敢放開手腳。
有一次,中秋節過后還剩價值12萬元的月餅沒有賣掉。員工提議可以把月餅打碎做成糕點,由于還沒過保質期,這樣做也無可厚非。但羅紅認為這樣顯然不能有很高的品質保證,他做了一個決定:把12萬元的月餅倒入黃河喂魚。月餅整整裝滿了三卡車,很多市民都駐足圍觀,扼腕嘆息。后來,成為環保主義者的羅紅反思這次事件,后悔不已——怎能為了不有損于人而去有損大自然呢!
一個偶然事件,讓羅紅下定決心投巨資出擊月餅市場。
2000年,羅紅和成都某知名月餅企業老板聊天,想向他們取經。對方問羅紅:“羅總,你們的月餅賣不完的怎么辦?”“銷毀啊,還能怎么辦?”羅紅回答得非常干脆,正因為他一直沒想到提高月餅保存期的辦法,所以不敢生產多了。“你不會真的這樣做吧?”對方表示了極度的懷疑。“千真萬確,不然你們是怎么做的?”羅紅非常好奇。可那人接下來的回答卻嚇了他一大跳:“冷凍起來,來年再賣!大家都是這么做的啊。”
“好家伙,你們真敢做這樣的事啊!”羅紅當時心想,“不是不報,時候沒到。”他迅速召集人馬資金,投入3000萬元在沈陽建立了一個現代化的月餅工廠。
羅紅有一個觀點:食品行業關系到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全,其實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任何一點在品質方面的疏忽與大意,都可能將長期辛勤累積的品牌與消費者的信任毀于一旦。要樹立一個品牌很難,要摧毀一個品牌卻太容易。因此,品牌是要靠持續穩定的高品質來支撐,企業越大,越是絲毫不得懈怠。而要想真正安全,就必須在硬件與人才方面大投入,用高標準求得低風險。
2000年,羅紅的月餅工廠竣工,請國家技術監督局的人來參觀。他們參觀完紛紛贊嘆不已:“還沒有見過哪家糕點廠生產車間地上沒有水和油,這里干凈得跟你的連鎖店一樣。”“很遺憾,這間工廠馬上要被推倒重建了。”羅紅的話令大家跌破眼鏡。
因為真正的衛生專家在搖頭:“要想做到一流標準,連進入車間的空氣都要經過過濾!”
羅紅問專家,可不可以改,對方說,當然可以,不過只有推倒重建才能100%的合格。就是這句“不過”,3000萬的工廠被推倒了,他又花了6000萬,引進國際上最先進的空氣凈化器,新建了一個完全符合無菌標準的工廠,里面甚至設有專門的透明參觀通道。
還沒正式進軍月餅市場,就在硬件上砸進去9000萬。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這邊工廠剛剛建好,那邊行業陳餡丑聞爆發,羅紅立即下令開足馬力生產:“當消費者成為驚弓之鳥,什么月餅能夠給他品質上的信任感,什么月餅就暢銷。好利來有這樣的品牌信譽度。”
這一年的好利來月餅在市場一銷而空;隨后,羅紅又投入1.2億在北京建了一個更大的工廠。次年,銷售額輕輕松松超過五個億。幸運的羅紅不僅贏了市場,更贏得了每一個好利來人的敬重。
不談生意談生活
在中國的企業家當中,羅紅是最懂得平衡生活的人之一。養馬、養魚、攝影、高爾夫樣樣精通,40歲的身體心臟,20歲的生活情懷。他說,如果問一個歐洲企業家,怎樣看待日本企業家的工作精神,回答一定是:“非常值得尊敬。”再追問,你們愿意這樣嗎?回答一定是:“NO,絕不!”
羅紅認為,人在世界上很短暫,幾十年一過人在天堂,錢在銀行,所以不能太看重錢。相比之下,把事業做好很重要,而讓生命豐富和有價值更重要。
幾年前的一個晚上,他回家忙不迭興奮地跟妻子說:“老婆,我今年行大運了,終于遇到了一個夢寐以求、可以委以重任的人才了!”
如今,這位“接班人”已經接過了羅紅的班成為總經理。“2008年全國開千家店的責任就是他的了。”羅紅笑得有點得意,也有點壞。早在9年前被維益老頭“騙”去美國西部后,羅紅就再次拿起了自己的照相機。這下他可以放放心心地當個“不稱職的老板”,去實現自己的攝影夢了。
現在,羅紅在中國攝影界的名氣絲毫不比他在烘焙業的低。為了攝影,羅紅常去一些人們視為畏途的地方,比如珠峰、阿里等,甚至十四進非洲。很多之前不知道好利來的人,都是通過掛在北京地鐵站,羅紅拍的非洲風景照片認識這家企業的。
因為地鐵攝影展,羅紅還意外地獲得了他做夢也想象不到的機會。中國駐聯合國環境署代表郭崇立回北京期間,在地鐵里看到羅紅的攝影作品,他為有中國人能將非洲風光拍得如此動人而感到吃驚,并記住了羅紅這個名字。當他回到他在肯尼亞的辦公室后,便打電話查詢羅紅是何許人。最終,一紙邀請傳真發到了羅紅的辦公室,邀請他參加2006年6月5日聯合國“世界環境日”活動,并在會后舉辦一次《地球·我們的家園》個人攝影展。
正是這次攝影展將羅紅推向了40年來人生體驗的最高點。一個從四川山區里走出來的男人,站在聯合國講壇上,采用家鄉四川話發表演講。他是第一個在聯合國舉辦個人攝影展的人,也成了第一個以私人名義捐出1000萬元資助非洲環保的個人。
羅紅經常把骨干和副總們帶進大山甚至帶去非洲,邊旅游邊攝影,2006年甚至組織了一個80人的優秀員工團隊去非洲旅游。所謂寧靜生智慧——羅紅和他的同事們發現,一個人在浮躁的辦公室,拍桌子打板凳都解決不了的問題,當徜徉在大自然的神秘、遼闊與安寧中,常常輕易地就得到了解決。
除了攝影,羅紅另外一個愛好就是馬術,他還在北京專門建立了一個馬場,現在經常騎馬跳障礙——一項危險的運動。羅紅說,現在好利來發展得越來越大了,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帶兵打仗”,享受攻城掠地的感覺了,只有在馬背上,才能體會到那種初創階段的拼搏精神,這種激情正是他始終不愿放棄的。
羅紅的妻子親熱地叫他“村長”,他則稱妻子“書記”或“領導”,因為書記比村長大。創業的時候,沒時間陪夫人,兩個孩子出生都沒在身邊。2006年“十大時尚先生”頒獎,當選了的羅紅沒有參加。他說,時尚先生有十個,妻子只有一個,他當時陪妻子去加拿大休息了。現在一有時間,遇到天氣好的時候,羅紅就會問夫人:“領導,去不去爬香山?”“村長,要得!”那時那景,那種巨大幸福是他在事業的征戰中不能體會的。
編輯:李豐池
E-mail:lfc@shangjie.biz